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758期:浅谈太极元功拳的借力打人


作者/张德学、张闻宇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浅谈太极元功拳的借力打人


何谓借力打人?借力打人就是将对方打我之力还施于对方自己身上。即古人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是以其自力还其自身,故其用力越大,遭受的打击亦越大,可谓是自讨苦吃。何以对方之力能借给你用而愿自讨苦吃呢?非自愿,乃惯性也。顺彼之来势,引彼劲落空,改变其运行方向和目的,并顺势巧妙地运用彼之惯力将其引还给对方自身,使之失去平衡或受挫而达我之目的。此即以小制大,以轻制重,以慢制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巧取胜之根本技击法则。此法则一经传出便被诸家奉为己有。不知始于何时,无论内家外家,象形还是取意,少林还是武当,长拳还是短打,均言借力打人是本门之技击法则。然而笔者认为,虽然大家都讲借力打人,但是,那些奉行“一力降十会”的拳术、门派,自然仍把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等技击运动的普遍规律,作为传承宗旨。唯太极拳则与众不同,奉行的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的宗旨,以舍己从人为技击法之总方针,以顺势借力为技击法之具体法则。武禹襄在《打手歌》中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得更清楚:“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故太极拳师教授徒弟时,总是强调“用意不用力”,教推手或散打时,总是以“用力就是错”、“用力就是输”,作为衡量技法是否进展的一个根本标准。可见,大家虽然都讲借力打人,但讲的程度和具体运用之方法是大不相同的。大家虽然都讲借力打人,然而却很少有经书典籍论述其具体应用之法,使学者难得传承。今笔者不才,愿将所学结合本门拳势――太极元功拳招式的实际应用公之与众,以抛砖引玉。从我所学之太极元功拳术技击法来看,其借力打人的技法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势借力 

   

这是运动惯性原则在技击中的具体应用。太极拳术以弱胜强、以巧取胜的核心,就是在运动中掌握并操纵对方的运动惯性。因此,顺势借力之法是太极元功拳术中借力打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在整个拳套的各势之中。顺势借力,即顺彼之来势,接彼之劲侧,引彼之劲落空,吸彼之劲与我之劲合在一起,改变其运动方向,使其劲锋偏离我身并作用于彼之身上,并增大其运动惯力,令彼失去平衡或倾俯歪斜为我所制。例如太极元功拳术中的捋手坐纲势,彼以右直拳击我中、上盘,我让过其拳锋,顺其来势接彼之劲侧,以右手接其右腕(寸、关、尺),左手抓其膀根(腋下),借其冲拳之惯力撤右步向右后大捋对方。即顺势加大其冲拳之力,彼必拔根前倾;我又及时向下45度角改变其拳锋方向,使其向我右后方跌出。如果我捋对方对方不跟,换劲挣力后撤时,我即顺势向前进步上掀,此即放手抖纲之势,所谓来者欢迎,去者欢送也。 

   

二、造势借力 

   

即我先造一个态势迷惑对方,使对方误以为自己得势而现力失势。在技击中如遇到练内家拳之高手,其进其退全是浑圆劲,周身上下相随,劲路不露凹凸,因其来力不明,一时很难找到可借之力。尤以静制动之高手,不现来力更使你无从着手。此时就需要造势借力了。即所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要制造出一个我顺人背的势头,就必须采用“引”字诀。即引对方进攻,引对方之劲落空。通过引劲给对方造成假象,然后顺势取之。正如《十三总势说略》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例如太极元功拳术中的蝴蝶手势,我以右掌前穿对方之咽喉,有穿、措、挤、压之劲,如对方不接手,我即得势,乘势而击。此即虚中有实。对方若以相应之掤劲接手,我即借其掤劲翻手叼腕(抓寸、关、尺)下捋,彼必顺势靠我,而此时我左手早已托起,正等着对方之下颏往上撞。如果我穿右掌时对方锁掤,即顺势捋我,我则顺势跟步,落右臂扑左掌护脸,同时以右肩靠对方中门。 

   

三、蓄劲借力 

   

即将对方打我之力蓄到自己身上,然后再造势或乘对方换劲之机借势把力还给对方。李亦畬前辈在《四字撒放密诀》中云:“擎起彼身借彼力,引到身前劲使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对于“引到身前劲使蓄”句,多数人只理解为“引彼到自己身前使之贴近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曲蓄收敛自己的身体,为发劲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太极元功拳术技击法的角度理解,则认为上述理解只是在技击上对形体要求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不仅利用自己形体的收缩来蓄自己的劲,而是在将对方身体引到自己身前的同时,将对方的进攻之力蓄到自己身上,然后通过“松开我劲勿使屈”,再把劲还给对方。例如太极元功拳术中的搬弓子势,对方以右冲拳击我面部,我以右拦手让过其拳锋接其劲侧,掤住对方小臂。对方力大,继续续劲试图将我掤劲压瘪或将我推倒。而我之右臂似弹簧弓子一样被对方一节节压缩,此即意味着把对方之劲蓄到了自己身上。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我即用左手上挑对方之右手,将我被压缩的右臂、掌放开,此时我的右臂、掌则像被压缩的弹簧猛地被松开一样,将所蓄之劲崩还给对方面部或胸部。 

   

四、杠杆借力 

   

即运用杠杆原理借用对方之力。古人云:“秤砣虽小压千斤。”讲的就是杠杆原理。《十三总势说略》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讲的也是对这个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人身本来就是一个活的杠杆系统。其下肢是支撑点,有力的作用,即其根在脚。所发的力又通过腰的作用传导给上肢及手臂,在传导的同时又加大了手臂的力量,这就是腰的杠杆作用,即主宰于腰。掌握这一原理并将其运用于技击之中,就可以借对方一指一掌一臂之力作用于对方之全身,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太极元功拳术中的采手抖纲势,对方以右冲拳击打我下颏,我以拦手让过其劲锋接其劲侧,并以右手转腕捏其右腕脉门,左手接其肘部顺其劲势向右向后向下方捋对方。在对方刚要跟劲靠我还未来得及动步时,我双手即合力向右向下旋,造成对方反关节后,右手上提左手下压用采劲,对方关节疼痛自然后挣,我迅即随其后挣之力将彼送出,彼必失衡跌出。 

   

五、轴心转动借力 

   

即将对方击我之力,通过以腰为轴心转动后返还给对方。《太极拳论》云:“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在技击中,四肢如车轮,腰如车轮之轴心。一边沉则转,两边沉则滞,只要不使之双重,在技击中就可达到“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的顺势借力之高境界。所谓重者,对方击我之力也;虚者,我顺受其力也;去者,通过以腰为轴心的转动将我顺受对方之来力还给对方。如太极元功拳术中的叶底藏花势,对方以右冲拳击我右上侧,我以右小臂上拦,让过其拳锋接其劲侧,乘其来势,顺其来力,以腰右转化解其进攻之力,同时出左中平拳击对方之软胁。此左拳之力非我之力,乃对方打我之力,通过我腰之中轴转动还给对方。此即所谓粘走合一、阴阳相济之高级技击法。柔走和刚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每逢柔走的同时必有刚粘相随。即通过腰胯及粘着点的螺旋缠绕,将对方来力未被化走的部分通过自身的中轴作用返加于对方身上。 

   

六、随彼换劲借力 

   

就是借彼换劲后之劲力。武汝清之《太极拳论》云:“人劲将来,未能发出,我即打去,谓之打闷劲。人劲已动,我早静待,着身便即打去,此谓之打来劲。人劲已落空,将欲换劲,就随打去,此谓之打回劲”。所谓随彼换劲借力,就是借彼换劲后之劲力。即将对方之原劲引进落空后,对方为保证自身平衡,并能继续进击,必然要随势而换劲。而我在其将换未换之际,就已摸清其将换之劲路,立即顺其劲势加大其力,使其失去平衡或被挫而为我所制。或我早已准备好,摆好架势等其自投罗网。例如太极元功拳术十四捶中的钻捶和肘下捶,对方以右冲拳击打我胸口部,我以右拦手避其拳锋接其劲侧,并翻手以双掌抓住对方小臂之衣袖,以双擒坐纲势顺彼劲撤步后捋。只要对方没有后挣之力,必然会顺势进步靠我。我在捋动对方之后就立即起右拳上钻,等着对方自己用面部来撞我之拳。此面部撞拳之力非我之力,乃对方顺势靠我之力,只不过是在其要靠我的部位还未接上我身时,其面部就已经接上我的拳了。此时,对方发现自己的面部将被击,必然要撤身后仰(撤步已来不及了),我则顺势进步以左拳从右肘下击出,此即肘下捶。如我双擒坐纲时未捋动对方,可迅即顺对方后挣之力前进半步,将双手向前向上掀,此即放手抖纲也。 

  

当然,借力打人之法还有很多,一时很难说全。笔者仅能以此六个方面来表述自己的学练体会,也只是在学练太极拳刚刚入门之初级阶段,即招熟阶段的表述。功夫练至懂劲阶段,其借力打人则完全是意、力的运用,非招势所能表述清楚的。如李亦畬前辈所示:“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即“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我之意、力均动在彼先,使对方之劲在将出未发之际就被我以敷、盖、拦、截等气势与技法控制住了,使其发不出来闷在自身体内,自受其力,自食苦果。只要其用力,就都反作用到自己身内,其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则越强。此即步入中级阶段的借力打人。待功夫练到神明阶段时,更无招、势可言。化即是打,打即是化,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其中间衔接于无形,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不过,不经过招熟阶段,谁也进入不了懂劲阶段和神明阶段。招熟是懂劲之阶梯,学者切记不要因其是初级而丢掉这个梯子哟!


[本文来自《武当》2002年12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丙申猴年九月二十八758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理论大全
捻起珊瑚枝上叶---暮雨旧文拾遗
太极拳到底是用来打的,还是用来养的?
浅谈趣味推手
谈太极拳内功训练之感悟
劲由“松”中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