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943期:太极拳的吞吐之法探微


作者/邹明君 ⊙ 编辑/张宏婉


导读所谓吞吐指身躯前弓和后凸。以脊椎为中轴,凸出弯弓的脊背为吞的动作,而垂直后坐的动作则为吐。



太极拳的吞吐之法探微


吞吐在太极拳攻防之中,以推手为例证,引进落空为吞,发放进攻为吐。

 

吞吐是技击双方功力相同或差异不大时使用的技法,关键在双方的整劲是否已足够深透或初具浑圆劲规模。如果都具备浑圆的形态,双方均可看作圆球体接触。通过松透、沉到底,触摸对方的硬点,含住劲,拿住圆球体,使对方在心理上感觉有压力和不适感,在变换体位、调整身心的同时,俟机顺势送喂对方劲力为吐。对方瞬间即走,这就是以意识催发对方。使用吐法,我方可直线引之,将力渗透至对方脚跟,破坏对方的自控根基,后牵引之,使得对方发生倾倒。

 

若以太极拳架来解释吞吐,那么吞即是直腰而坐于胯中,后撑两肾,丹田与神阙穴(即肚脐眼)处向后紧贴命门穴,两肩放松,腋窝处向外撑,两肋间放松向外襄挟,松两臂然后外旋。

 

吐,腰脊前折即前凸。命门穴在吞吐中至关重要,起着承前顾后的作用,控制腰脊的前折后垂。在运动过程中,命门携同尾闾成直线运动,使重心渐移至前脚跟,完成起承转合中的前吞后吐(或前吐后吞)。譬如如封似闭这个具体动作,曲肘后坐为吞,直身向前推出手掌为吐。

 

吞,腰脊后叠即后凸;吐,腰脊前折即前凸。控制腰脊的前折后叠,这是太极拳运动中的高级阶段。掌握吞吐的太极拳运动轨迹,对于贯彻拳谚中的'使上下一线,阴阳虚实转换,松静自然虚无'有着良好的 效果,也使得其纵深理论得到更加深刻的阐释。通过直观太极拳命门、尾闾、百会的变化规律,可以体验到阴阳虚实变化的本质,以更好地完成吞吐运劲。实施'以静制动,以静御动,以静待动,以静随动”,要先悟阴阳,明虚实,明随屈就伸,无过不及,把握好变化;掌控好变化轨迹,同时内固精气神,外示安逸乐。

 

由此,在内里含而不露,藏而不显;在外观上,由内在牵发而外动身形,以心意气运身,彰显沉着、安逸、轻柔、顺随、自然之姿态。

 

太极拳以意气转换虚实,而非劲力,其意在腰脊、在脚跟、在腰腿,而不在四肢。所谓根在脚,始能 上下相随。拳论曰:'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在脊柱这个纵系统里,腰关节灵活度强,活动范围更 大,所以才方便以命门把控前后左右的运动环节。进 步前折时,命门、尾闾趋向前腿,进而落至脚跟,在虚腿坐实后,命门自然后凸,反之亦然。太极拳的运动轨迹如太极图中的双鱼倒置,展示给我们的是阴阳 互根、此消彼长的均衡运动。故腰为主宰即是指运动 过程中的命门吞吐的重要作用。其使得劲力真正得以根于脚,发于腿,形于手指。做好命门的运动才可以做到一动,脚先动,劲力在全身无所不动。阴阳始变幻,在于腰脊先变,以腰脊带动四肢运动。因而,太极拳运动就是在虚实转换、阴阳互变的一吞一吐过 程中做平衡运动,在此过程中,由脚至腿、至腰、至四 肢的转换、位移,都必须始终维持身体基本平衡点。

 

这个基点就是人体的重心,也叫中心,是丹田、尾闾、百会三位一体的结果。而重心随着运动变化, 要想维持重心的稳定,就必须在两脚的转换之间不断调整丹田、尾闾和百会的整体位置,以保持三点一线,其根本就在于两实腿、实脚的移动。故,保持虚领顶劲就是在每一处转换衔接处提领身体,在吞吐间松脚、提腿,将松静之内气贯达脊柱,以做到领虚脚、虚腿,使重心着落在实脚、实腿,形成踏实的支撑力源。所以,在送步上前时,以吞吐之势将丹田气送达脚跟以推动落步,就可以做到节节贯串地引领整体劲力,从而丝丝入扣地完成重心转换。

 

故,呑吐之法,无招无势,应急急应,遇缓缓随,窥机而进退,攻守一瞬,看似防守实则有攻举,虚无定势,顺势而为。

 

以上为个人观点,请高人斧正。

   

[本文来自《少林与太极》2016年10月,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丁酉鸡年四月初六94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赵幼斌)
修炼传统陈氏太极拳的途径、内容和方法
李海水聊太极
太极拳
太极拳的步法
论太极拳盘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