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之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张长念老师拳照

导读:本文节选自张长念老师学术论文《太极拳: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全息影像”这一术语,恕小编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听闻,但经张老师通俗道来,不得不感叹张老师对太极拳理解之独到精深。还是让张老师来解释何为“全息影像”吧,我找不到比他的解释更为通俗形象的语言。他在论文中解释:

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David Bohn是现代全息理论之父。全息一词,现代最早用在激光照片里,是光学应用的描述。比如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人像,如果我们把这照片切成两半,从任何一半中我们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们再把它撕成许多许多的碎片,我们仍能从每块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这样的小碎片人们把它称作照片整体的全息影像。太极拳虽是中国文化之小一部分,但它饱含着中国文化全部的精神理念和价值主张,能反映出中国文化完整的影像。所以我们说,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但这只是我们的理论假设,还需要具体的论证,即太极拳到底怎样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完整影像。在此之前,我们应先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进行一个概观。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太极拳: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还只是一个标题。因为是严谨的学术论文,需要有一个严密的论证,不像一般散文随笔,作者可以率性创作就成。此中甘味,我就不再赘言。相信大家阅读了,自然能体会张老师文武双全的功夫已到了何种境界。

本文是节选。在引用文献方面,为方便普通读者阅读,小编作了删节。造成的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说:“中国思想中最高的概念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万事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

作为一个生活在内陆环境的族群,世代以农耕立身立国,“靠天吃饭”、古老智慧的华夏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家园,人类应与自然合为一体,与万物生灵相依相存。此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天人合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但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则是由北宋名哲张载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而“最高最广意义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客体,或者客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泯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孕育成长于华夏文化沃土中的太极拳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这一至高之道:人身本为一“小太极”,自然为一“大太极”,人的“小太极”需融入到自然这个“大太极”中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人处天地之间,天、地、人乃宇宙“三才”,“三才”合一,方为天下。没有人,天地的存在便没有了价值,没有天地,人则无处安身、无法存在。练太极拳有“内三合”、“外三合”之说,“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而最重要的是最外面的一个“三合”,即人与天、地相合,“上则虚灵顶劲直指天穹、下则脚踩涌泉接通地心,中则尾闾中正、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维持重心。”虚灵顶劲,顶天立地,气沉丹田,扎根入地,借天地之力,采天地能量,融天地精华,方为入道;否则,专注于飘忽皮囊,孤立于天地之外,则断无境界可入,无成就可言。

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天地即为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体现在与之相合,借力于天地,更体现在效法天地,即“道法自然”,向天地学习规律,从自然汲取智慧。此道在太极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太极拳效法天地之“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实际上,不仅“天“圆,且“天”下之“地”也是圆的;不仅地是圆的,且宇宙中的所有星球都是圆的;不仅本身是圆的,且运行的路线也是圆的。只有如此方可在宇宙间存在和运行。否则,稍有不“圆”,便“被”无情陨落,化为灰烬。中国文化认为为人处世也要“外圆内方”,方可立世。佛教讲“圆满”,满即令人感到满意的理想状态,无“圆”便无“满”。

太极拳站桩时双手抱圆,练功时含胸拔背、命门后撑、力撑八面、浑身撑圆。打拳过程中身体“一处动,百处动,一出不动,百处不动”,但凡一动,无不走圆。离丹田远者如手、脚、肘、膝走大圆,离丹田近者如肩、胯、胸、背走小圆。再往内则拧转缠丝走更小之圆。许多人将太极拳运动之圆与旋转缠丝分开理解,但二者实为一理,大小内外之形态呈现不同而已。不仅外在走圆,体内五脏六腑也随之拧转碾磨,刻不离圆。“外三合”之手、脚、肘、膝、肩、胯一起走圆,“内三合”之心、意、气、力也两两相随走圆,即气息、意念甚至思想均走圆。总之,有大圆,有小圆,有外圆,由内圆,有可见之圆,有不可见之圆,时时有圆,处处有圆,圆圆相套,圆圆相连。太极拳借仿天地之圆可谓至矣!

其次,太极拳效法自然之水。世界各大文明均发祥于大河流域,但大都因各种缘故而中断,唯有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黄河和长江的滋育下延绵不息。时代农耕的中华民族素来仰仗水的滋养,崇尚水的精神,认为“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水的文化。

王岗教授在《太极拳:一种典型的水文化》中从太极拳的象水之形、取水之法、彰水之功对其“若水”的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太极拳以柔化为主,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故太极拳练习就有“行云流水”的意境之美。拳论讲“上如行云下如流水”,就是用水的意境来形容太极拳的精华。水的变化莫测、随方亦圆体现到太极拳拳论中就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学取水的“动静”、“虚实”、“粘连粘随”、“以柔克刚”之法,彰显水的“避实击虚”、“以静待哗”、“水滴石穿”、“蓄势待发”、“以整击散”之功。

此外,太极拳还效法自然之“阴阳”,如前后、左右、上下、起落、刚柔、快慢之变化,一动一阴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效法自然界之飞禽走兽,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倒撵候”等动作名称;效法自然界之闪电雷鸣,如李景炎之忽雷太极拳的创始;效法大自然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如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一样,“道法自然”的根本,决定着太极拳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一曲《蝶花飞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武当赵堡太极拳主要特点之三——论“耍拳”
太极拳经典音乐《天禅》,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太极拳的逆向思维
太极拳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之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