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有什么区别?

本来只是每个学中医者都应该明了的一些基本概念,现在却成了困扰人们、议论得莫衷一是的难题,难怪中医没落到今天面目全非、几近消亡的境地,我们不能真正理解我中华民族古圣先贤对自然万物的认识,败光祖先遗产,到了不明真理、只会机械套用前人经验的地步,愧对我中华民族古圣先贤在天之灵!

关于本题提问,我们须先对《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两部经典之学术地位作个界定。当前中医界绝大多数人把这两部经典置于同等地位,混浠了中医源、流之别。这种对源、流的混淆,使学界只重应用、发挥,失却了朔源明理之学术态度、迷失方向,最终导致中医到了只会机械套用前人应用发挥经验的地步。连基本概念都无法理解,流行的一套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中医恐将亡,中医学子,醒醒吧,不然我们将以何面面去见我们的古圣先贤!

与《道德经》全面解《易》不同,《黄帝内经》是侧重从生命学角度解《易》之作,她以文字形式从生命真相角度解读伏羲开天之作《易》,属中医学术源头经典,而《伤寒论》只是根于诸源头经典的应用发挥,而今日之自称经方派诸大神把仲景置于中医学术至高无上地位,机械套用,不思朔源明理,严重偏离仲圣之衷,顽固地当起猪队友,在中医衰落进程中起推波助澜作用!本人绝无否定仲圣功绩之意,但是求求大神们,放过中医吧,不要阻碍中医复兴而不自知,行吗?

回归正题,《黄帝内经》、《伤寒论》都出现太阳、少阳、阳明和少阴、厥阴、太阴三阴三阳概念,源、流差异,其概念函盖还是有所不同的。

作为中医源头经典之《黄帝内经》,其三阴三阳全面函盖了自然界阴阳化生之气化阴阳(也称六气)、自然界气化阴阳在人生命产生、存续的不同存在、运作方式、六经运作及经气;而作用中医学术应用经典之《伤寒论》所提三阴三阳,直接体现的是六经和经气概念,而六气在六经中如何存在、运作没有很直接的表现。这样一来,相信仲圣至上者会不明六经六气运作基理、不明疾之传变顺逆何因!

内经所述三阴三阳,对应老子《道德经》中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三“,无为无极,即道,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为三阴三阳即六气,万物为五行,五行有形之物之各有差异而呈万物之现象。这其中之代表六气之“三”在包括中医学术在内的正统易学中处于枢纽地位,万物(包括人及人之脏腑形骸)皆由阴阳六气交合化生并由六气维持其运作。在生命过程中,太阳与少阴、少阳与厥阴、阳明与太阴两两配对交合依次化生不同五行属性之脏腑形骸,是使命完成之后,又是六气两两交合产生六经经气勾通生命精气神先天系统和五行后天系统、推动并输布后天系统运化而来水谷精微濡养形骸,使生命现象得以充分体现。

《伤寒论》所表述之三阴三阳,只直观地体现六经。当然,六经运作机理就是六气交合产生经气(阴阳交合气化)推动脉中水谷精微气化输布,但若无内经等易学源头知识认知,则无法明白六经运作机理,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经气不正引邪入侵及阴邪传变顺逆原因。(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植山教授“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的启示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 汉医正源 -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振兴国粹-志在传承-中医...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04.11.21中医药报第4版)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跟师李可老中医学医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