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目标的探寻:武者精神世界的沦陷,才是武术真正的落寞

如今社会安定繁荣,治安又好。武术你死我活的搏击能力已然被淘汰,我们这些喜欢武术、练习武术的人,为什么而习武?想用武术做些什么?而我们现在的“江湖”又在做些什么呢?围绕着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依仗着自己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而来的一点一知半解的对武术的认识,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唇枪舌剑,无比激烈。想想觉得比较好笑,在这个层次去理解武术,武术还能有什么价值吗?

虽然没有了像过去一样的门派纷争,但却有了商业利益纷争,为了博一己之名位,投机取巧,极尽口舌之能事。武术技击能力的丧失,是社会大势使然,但武者精神的丧失,才是武术真正的没落。

说到武者精神,很多人想到的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词汇,诚然这些算是武者身上的一些良好品质,但如果认为习武只是能够锻炼出这么几种品质来,就有些不够深入了。武者精神,是一种通过练习武术,被武术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潜移默化出来的人文情怀。同儒家、佛家、道家等学说大家一样,殊途同归,不过方式不一样而已。

我觉得,武术跟文字一样,是一种工具,可以装载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佛家把佛学装入武术,成就了少林;道家把道家学说装入了武术,成就了武当;儒家把儒家学说装入了武术,成就了儒侠。金庸老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种胸怀和气度,岂能是一个只懂得拳打脚踢的武夫能有的啊!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们法天则地经过多少代人的不断“实验”得出的结果,这些文化成果包含了为人处世,修身养生以及兵书战策等各种实用的生存之道。每一种武术都是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有其练劲用劲的独特的指导思想。要想练好一门传统武术,就要首先明白这一整套武术训练体系的各种训练方法,为什么要这么练,为什么要先练这个后练那个,尤其在实战应用的环节,将积累千年的兵家文化完美呈现。我一直强调,练传统武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同文字一样,武术也是承载中华文明的一种载体,只是不像文字一样普及和容易传播。当真正体会到传统武术里边文化内涵的时候,作为武术习练者,终究会被其深深的迷住,领略到武术的真正魅力。当一个人从武术的练习体系当中,体会到蕴含于其中的种种先哲智慧谋略的时候,就完成了从身体变化到思维变化的蜕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胸怀就能飞跃。到这个时候,武术当中的实战能力就已经不觉得有多重要了。武术再厉害,也只能是一人敌几人敌,而其中能让你获得的智慧和谋略,高则可以万人敌,低也能终身受用无穷。因而有句俗语:匹夫练武会打人,智者习武会用兵!

武术这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与文字相比,有其一定的优势。文字传承,只能让人大概明白什么意思,是一种浅层次的感知,而武术给人的感知,是通过身体实践而来的,是能实实在在切身体会到的。从脑子里知道一个道理,到真正懂了这个道理,有很大的差距。比方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养活自己很不容易。但是到底多不容易呢?只有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能感同身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因此,文字与武术,形成了一个人“格物致知”也就是理性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就是王阳明说的“知”和“行”。文字是知,武术是行,知行合一方能获得真知灼见。到最后,真正的武术家,会把武术当作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虽然身怀超强的技击能力,但是已然不屑于拳脚高低。武术能带给人的好处,拳脚格斗能力已经排不上号了。不明白武术当中这深层的文化属性,就难以真正了解武术内涵。历代拳家,喜欢好勇斗狠的徒弟都不教关键的东西,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不能感受到武术当中的文化内涵,并且被这些文化潜移默化,那么训练出来的只能是好勇斗狠的“杀手”。有句话叫“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说的就是这个弊端。这句话出自李鸿章自叙,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狩猎之时,忽见一只兔子窜过马路,便不由自主举枪瞄准,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这个道理可以说每一个武者都应该有所体会,当你训练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气血之力大增的时候,总觉得见了谁都想动手,易怒,易爆,一言不合就有动手的冲动。虽然最后不一定真的会跟人动手,但是至少在心里有这么一种想动手的冲动。此时,武术成了你的利器,动不动就想跟人练练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恐怕不会有这个冲动,老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当其不会武术的时候,遇事不会强出头,也尽量不起纷争,而会了武术就有了依仗,胆气壮,即便是小事,也要诉诸武力,其结果必然激化矛盾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在古代,碰到不知底细的对手最可怕,遇到弱的,占了上风,遇到强的,轻则伤筋断骨,重则送命。强中还有强中手,这边是武者不管搏击水平多高都要保持谦卑的道理,现代社会无非是擂台上打打架,法治社会安全第一,可是在古代,只要一次运气不好,性命就交代了,到这个时候,他的师父悔之晚矣,不教他武术,还能活着,教他武术,初衷是保命,可是因为他的轻狂却送了性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因此便有了传统武术不轻易教人的陋习。现代看,这是敝帚自珍,是糟粕,可是在古代,这是用多少条人命换回来的教训,贵的很!再者,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武功再高,也不一定夺得过暗算。江湖上远了不说,黄飞鸿家喻户晓,可是鲜有人知道,黄飞鸿禁止后辈再练武,其原因说来让人唏嘘。黄飞鸿一共有四个儿子,尤其是次子黄汉森,黄飞鸿最为喜欢。当时黄飞鸿武功高强啊,便有很多人嫉妒不已,于是,有些人就成天想着和黄飞鸿比试,好以此出名(这跟谩骂陈拳首领妄图利用激将法一战成名的徐某如出一辙,此类宵小从古到今一直不缺)。其中有这么一个外号叫鬼眼梁的人,打不过黄飞鸿,就想打败黄汉森,结果他在黄汉森手上也走不过几个回合。恼羞成怒的鬼眼梁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以请黄汉森喝酒为名,灌醉后开枪杀死了黄汉森。这件事发生在1919年,此时黄飞鸿已经63岁了。晚年丧子,对于一个父亲意味着什么,想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黄飞鸿便不再教儿子练武,同时也让儿子去做与武术无关的事,好离开是非。

这便是“利器在身,杀心自起”的道理和后果。即便是现代法治社会,被害命的可能性小,但只要动手,无论胜败,打赢了陪医药费或者被拘留,打输了就要住医院,怎么都不好。我的老师曾经告诫我,练了武术,千万别打人,武者通常都脚踩“两院”,一脚法院,一脚医院。最后把话说回来,每一位老师都是过来人,都阅人无数,弟子什么性格什么情况都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一般拳家但凡好勇斗狠的弟子都不会教,不是害了弟子,就是害了别人。

武术作为一种附带着很强的搏斗技术属性的技能,如果不能体会到深层的文化属性,用修养来抹掉自己的因“身怀利器”而产生的“杀心”,那么就永远无法进入武术真正的大门。一个一生热爱武术的人,如果止步于拳打脚踢的小圈子里,就损失了提升自身修养和格局的广袤天地。那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入宝山而空手回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飞鸿最爱的儿子获得本人真传,武艺高强却在21岁时惨遭暗算
黄飞鸿简介评价
黄飞鸿的后代:一个儿子被暗算惨死,三个未得洪拳真传
一代宗师黄飞鸿后人如今在哪?
黄飞鸿后代无人习武,两件事让他心寒,禁止子孙研究武术
真实的黄飞鸿,并不是一个帅哥,长得胖胖的,还有大肚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