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学文库】 《武林两个张三丰》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宝鸡金台观窑洞(此图源自互联网)
 
人多以为我国武林中的武当派祖师张三丰只有一个人,殊不知实有两人。

宋代的张三丰初为武当山的炼丹道士,宋徽宗皇帝欲召见之,道梗不前。传说他夜梦神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后成为武当派之祖师。

第二个张三丰事迹较多。后人所辑的《张三丰先生全集》说他是元初人,《明史》说是金人,似为不妥。现今陕西宝鸡市内金台观里有一块《张三丰遗迹记》的石碑,碑文为明天顺间陕西参知政事张用澣写,纵观碑文可知一斑:

 “予幼稚时,闻先父均州知州赠吏部侍郎公语人曰:真仙陕西宝鸡人,大元中于吾河南开封府鹿邑县太清宫出家。吾先世开封之柘城县人,柘城与鹿邑近,犬牙相住。吾家离宫仅十五里,真仙与吾高祖荣相识,常往来于家,托为施主,最亲密亦爱重。吾父叔廉公勤学,元末,吾父避兵来陕邑,占籍为是邑。真仙洪武中亦来邑之西关王阳观,与道士李白方老先生交甚厚,旅寓数月。时吾年方十三,在观读书。真仙问曰:‘汝谁家子也?’吾答曰:‘故老柘城张叔廉因避兵家于此’。真仙曰:‘我乃张玄玄,昔在柘城时多扰汝家。有张荣者,汝几世祖也?’吾答曰:‘荣,高祖也。’真仙日:‘我曾见其始生也。汝可勉力读书,后当官至五品。’越月,真仙北行,吾同白方先生送至邑之北关外。别后见真仙之行,足不履地,时人已异之。……”

这段碑文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史料。它大致讲明了张三丰具体活动的年代时间及地点,因此说他是元朝后期至明初时人较为合理。

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又号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明太祖朱元璋赐号“三丰”。其籍贯说法不一,有说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亦有宝鸡、平阳、天目等说。相传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读书过目成诵。寒暑只有一衲一蓑,辟谷数月不饥,事能前知。他于元朝末年在宝鸡金台观修行成道后,到四川灌县青城山隐居,后来又到湖北武当山传道,创立了中国武术宗派之一的武当内家拳。他居住在武当山紫霄洞,扶危济贫,救苦救难,浪迹飘泊一生。明太祖求之不得,游历陕西、四川、湖广,萍踪莫测。明成祖屡致书敦请,积数年不遇。英宗时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宝鸡金台观是他生前两次修炼的地方,后来就死在了那里。他与当地名士杨轨山相交莫逆,往来甚厚。杨轨山敬重三丰的人品才气,于是由其出头露面,邀集各方士绅,集资修建了金台观。今天的金台观就是在其基础上逐渐扩大而成的。观内现存许多虬松古柏,相传为张三丰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越过殿群,循曲径石级而上,就到达三丰、飞升、文映宿、药王、姜塬、朝阳等一系列砖砌窑洞前。这些洞相传为张三丰修炼之所。从外貌上看,这是一组典型的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窑洞式道观建筑,青砖包砌,古朴、典雅,错落有致,与下面的朱楹雕栏、琉璃生辉的亭阁殿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瞩目的三丰洞内三尊塑像彩绘一新,张三丰身着道袍,正襟危坐,手持书卷,正在观读;左右两道童捧剑持杖恭立两侧。三塑像造型细腻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感。三丰洞外左右两侧耸立着两块青石碑,碑上是草书的唐诗,字迹走笔龙蛇,苍劲挺拔,堪称罕见的书法珍品,相传这两块石碑是张三丰的手迹。

另据《中国武术大辞典》载:历史上至少有三个张三丰,其一是北宋末的张三峰,据传曾留传内家拳法。其二是元末的张三峰,又号“三峰子”。善书画,工诗词。其三是明代初年明成祖派胡滢四处搜寻的张三丰,其事迹见《明史·方伎传》。这三个张三丰(峰)的事迹均有待于深人考究。——编者。■

(原文刊于《武魂》杂志1995年第8期)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清方志中的张三丰行迹考
金台古话
与陈家沟无关的太极拳述列
华夏五千年,中华武术第一人,你知道是谁吗?
宝鸡金台观下
宝鸡金台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