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现,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联成周期表?谁抄谁?

要这样说的话,老朱也是抄袭的,非原创!

这其实也不是谁抄谁的,其实朱明皇室后来有几个郡王、亲王的名字跟后来某些元素相同,是因为这群朱家人他们找了传统古籍里的生僻字。

注意哦, 这可不是朱元璋自己起的,他只是制定了起名的规则,后世子孙,朝廷里或者朱家宗族里负责起名的人就按这个规则去起。

例如朱元璋有个子孙叫朱慎镭,这个镭字,不是朱元璋起的,但是朱元璋当年在世时规定了,后代的名字,第二个字要遵守字辈,第三个字更夸张,要包含五行,而这个五行还只是偏旁。

不可能说朱慎镭叫:朱慎金

而明孝宗朱祐樘不可能叫:朱佑木

这还不如叫自己老祖宗本命朱八八好听呢。

所以老朱制定了这个规则,又像是游戏,又很严谨。也避免了后世某个子孙雅兴大发,给孩子起个名字叫朱肉荣,也不会叫朱八戒。

朱元璋:我有强迫症,于是我来规范起名

朱明世家的起名规则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族里,最具备文艺色彩的。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元代的时候属于地位极其低下的农民,还是汉人农民。不只是他,他祖上几辈都是穷得令人发指,而后把孩子生出来了,以饿死为终。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所以现在人也叫其朱八八,他爹叫做朱五四,祖上还有叫朱初一的。这名字看起来清新脱俗,但是对于老朱而言,当了皇帝之后的他,把这段连名字都不能好好起的岁月看作为耻辱。

于是他要改变。

他怎么改变呢?俗话说,不在压抑中沉默,就在压抑中变态。

老朱决定做一件很厉害的事情,当然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有人做,不过老朱为了展现自己高人一等,身为皇帝的睿智,他决定把后世朱家子孙起名这个事情,变成一个贼特么复杂游戏,俗称文字游戏。

历史上,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朱杞在三岁的时候早夭,而朱楠刚一个月就嗝屁了,非常之可怜。所以,他只有二十四个儿子成年并封王就藩,其中大儿子朱标是太子,以后继承大明皇帝之位,其他的二十三个儿子:

“都给老子守边疆去”

当然,不可能都是守边疆,但是明朝初期,大明的地区军事稳定,的确就是通过老朱个人贡献的二十三个儿子来完成的。其中就有后来砍翻侄子的明成祖,北京的老大:朱棣。

重点来了,因为老朱的起名基础,就是在这二十四位王爷身上的。

我们知道,朱元璋的直系儿子中,都是两个字,这起名完全是靠朱元璋的才智,就只起一个字:

“好办事”

但后来的子孙起名却不是这样了。

我们平常家族里都有族谱,谁谁谁是哪一代,哪一个字辈。

朱元璋也这样搞,但是他是分了二十四系的字辈,而且这还是二十四首诗,都是五律,二十个字,也就是二十代。

例如太子朱标的谱系: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允字辈的。

再例如燕王朱棣的谱系: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熟悉明代历史的人应该看出来了,从高到由十个字里,就都是明代成祖之后,所有皇帝的第二个字。

老朱表示,就起二十个代就行了,留一点空间给后世子孙发挥。

还有另外送给二十二位儿子的“诗”就不在这里讲了,实在太繁复。

那么解决了后世的二十代的字辈之后。

老朱将要制定一项伟大的规则:名字要带五行。

其实这个规则也很好理解,那就是,从他的孙子辈起,第三个字的名字,一定要带五行,是偏旁,因为如果是后世哪个子孙偷懒,找老祖宗逻辑漏洞:

“嘿嘿,我就起金木水火土,独体字”

那对不起,老朱家几十万号人表示,懒我只会比你更懒,这版权,我早拿了。

所以,朱允炆的炆字,是火字旁的。

而朱瞻基的基,是带了个土字。

朱祁钰的钰,是金字旁。

就按这个规则,起满二十代,上百万号人还覆盖不了清代的元素周期表?

大明的翰林院里估计就有负责找生僻字给后世这些王爷的子孙起名的。

清代徐寿:老祖宗们才是元素周期表的祖宗

元素周期表,是在清代进入中国。

我国近代伟大的科学家徐寿老先生,可谓是清末开眼看世界,并投身到建设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人物。

他对古典中国文学极有研究,这个时候后来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元素生僻字的诞生基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满清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徐老先生,开始接触到了化学。化学这一概念,其实在西方成为系统也是不久,西方化学也才刚刚跨过“燃素时期”,走进近代化。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整理了影响后世至深的“元素周期表”,这也是现在大家认为“朱元璋是元素周期表之父”的直观来源。

在元素周期表出现后不久,徐老先生就热衷于把化学这门学问引入中国,以改变中国在理科方面完全落后于世界的现状。他不是化学家,但他雇用的几个西方人里,都通过编著《化学原鉴》来完成近代中国化学体系的基本建立。

是的,中国近代化学体系的元素体系,就是少数中国人和几个外国雇员完成的。

其中英国人傅兰雅是完成这项重要工作的第二号人物:

“半生心血,惟望中国多兴西法,推广格致,自强自富。”

这句话是傅兰雅说的。一个为近代中国贡献了大半生的英国人,很感动,也很讽刺。

但不论如何,因为化学冷门,徐老先生的化学体系组建工作并没有受到满清官僚的阻挠。徐老先生和傅兰雅主要是完成西方化学历程、成果的中英译转化,而这个时候,对于化学元素的命名,就成了又一项巨大且令人感到压力极大的工作。

根据徐老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他有着丰富的“生僻字”资料库。

对于西方化学的气体,他统一以“气”字旁来表示,例如氧、氢、氯。

对于金属固体,就统一金。

例如液体就是氵字旁。

因此一来,老朱家原来的朱慎镭,还有名字里带有锌、钒、铁、钯的,都成为了元素周期表上的字。

而实际上这些字,在元代及元代以前便早早存在了,这是徐老先生的古典中华文化的底蕴所形成。

老朱、徐寿:中华生僻字的传播推动者

所以,这个所谓“朱元璋是元素周期表之父”的谬误,便可以以此终结。

老朱家其实也是发掘老祖宗的文字文化,来完成后代名字的形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有意无意对这个行为,推动了古典文化中,生僻字的大量应用。生僻字,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生僻字,因为少用,而且复杂。

老朱起名规则的“金木水火土”中,其实就蕴含了一个更大的中华文化数据库。

同样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朱元璋定下的秩序,让他后世的子孙用名字,来为中华文化代言。

在明代末期,不认识这些个世子的名字,都不敢出门。

而徐老先生,他是我国化学体系的奠基人。

对于元素的起名规范,徐老先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命名规则方法,让更多的元素,即便在日后被发现,也能迅速转化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字体。

而不必是西方英文的缩写。

这既推动了生僻字文化的发展,也彰显了,文化大国的不世成就。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一个举措,结果后世子孙的名字占据了大半个元素周期表
明朝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朱元璋竟然生下了一份化学元素周期表
明朝王爷们的名字凑在一起,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精}元素周期表上的明代藩王
朱元璋为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做出过哪些贡献?
朱元璋子孙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到清朝时才有,谁抄袭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