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笔记本才是你的“百宝箱”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古今中外作家、学者、科学家的治学经验结晶。它高度概括了记忆与笔记的关系,阐明了笔记的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使知识准确。”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纸片。读书时看见一段资料,觉得有用者即抄下……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

的确,纵观历史,凡是搞学问的名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只要是有所建树的,都很重视作读书笔记。马克思“时常在他自己的抄本里,记下他想丰富他自己的记忆力的各种实际资料”;列宁“阅读了很多的资料,他把必须的材料记入了笔记本”;人称科学幻想之父的凡尔纳,他的读书笔记竟达二万五千多本;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摘抄的纸片就有五千张;列夫·托尔斯泰的笔记本称为“百宝囊”,果戈里的笔记本称为“万宝全书”,南北朝时任未的笔记写在衣服上,唐朝李贺的笔记本是个破布袋,他们靠着笔记为人类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治学的楷模。

自诩记忆力最强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遗忘,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现实。但只要有笔记就可以弥补大脑的这种不足。我的一位朋友有写笔记的好习惯。一次,谈到十年前的一段小事,我俩为回忆当事者有几个的问题争执起来,最后,他翻出了日记本才“澄清”了“是非”。

可见,笔记之于记忆是极好的补充。做笔记的好处很多,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四点:

1、帮助理解。笔记是思考的产物,凡作读书笔记,必须首先理解学习的材料。一篇文章也好,一部著作也好,该记什么,该怎样记,总要用心选择确定,这一过程会加深您对材料的理解,提高概括能力。理解越深刻,概括越准确,笔记也就越简洁。经常做笔记,还可以培养文字表述能力和运用符号、图表的技巧。通过做笔记,头脑中隐藏的思想空白暴露了,凌乱的事物整顿得条理有序了,模糊的记忆表象也变得清晰了。因此,它对于理解材料,深化记忆大有好处。

2、战胜遗忘。笔记能巩固记忆、战胜遗忘,可以从四个方面谈。首先,做笔记时需用脑,学习材料在头脑中接受加工整理并安营扎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提取方式,因此能延缓以至战胜遗忘。其次,做笔记时需用手,这就在读、看、背等记忆形式基础上增加了手写、画图等触觉记忆与运动记忆。您可能有这种经验,某个字暂时遗忘了,用笔在纸上试着写几个形体相近的字,往往会突然回想起来。再次,做笔记可以帮助复习,而适时复习是形成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按照笔记复习,既能节约复习的时间,又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马克思就有用笔记复习的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读一次自己的读书笔记。最后一点是笔记能保持精确的记忆。我们的大脑有个特点,记忆的痕迹容易趋于模糊淡薄,所以有些人一到“求真”的时候,总有些“叫不准”,而笔记是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便于查找和核实。

3、积累资料。占有大量资料是搞学问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外文出版局专家艾泼斯坦曾说过;“储存资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靠你自己记下来,这就是做笔记……”但是积累资料绝非十天半月、三年五载就能奏效的,而必须是“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接收新信息,逐渐完善自己的资料系统。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笔记也是这样,写一篇就多一篇,记一本就增一本,天长日久,自然是越积越多,慢慢就会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档案馆”、资料库。

4、促进成才。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在学习、研究、创造之间本无明显的界限,从笔记到论文或到著作,总有一个循序渐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文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同类资料积累多了,经常相互对照,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古今很多学者都是从这条道上走过来的。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一部读书笔记汇编,德国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是谈话笔记的结晶;历史学家吴晗写《明史》,光卡片笔记就有二十万张……当然,并不是说成才必须做笔记,也不是说做了笔记就能成才,而是说做笔记是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才的推进器。

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每个人学习的内容,读书的习惯不同,做笔记的方法当然也不同,这里简单向您介绍几种:

1、抄写笔记。

抄写笔记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方法,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抄笔记,即对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乃至一整本书都照录无遗,另一种是摘抄笔记,即对重要段落进、行摘要抄写。做抄写笔记应该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作者等,以备日后查考。

2、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是活页形式,它便于分类和整理。卡片内容不限,随人而定。卡片规格一般是128开纸或再小些。卡片上一般印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译者姓名、内容提要等,没有卡片,稍硬些的白纸也行。应该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

3、批语笔记。

批语笔记就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其内容主要有三类;①对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论;②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难之点;③标注原文在遣词用字上的谬误。批语笔记可以与符号笔记结合起来使用。

4、符号笔记。

符号笔记就是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理解原文的方法。常用的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红蓝色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符号笔记容易掌握,人人可用。应该注意的是:①必须明确采用符号的代表意义,并且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更改,②各种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令人目眩,重点也难突出。

5、概要笔记。

概要笔记是对某本书、某篇文章概括重点后写出的笔记,它相当于小说的内容提要,文章的主题思想。这种方法适合于浏览的范围,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并且要简短、概括,不能遗漏原文中的主要方面,更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文中的基本内容。

6、心得笔记。

心得笔记是在读书、思考、交谈中偶有所得,随手录下的笔记,包括随笔、札记等,属于笔记中的高级形式。这种笔记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但要求学习时不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做笔记时也不能轻描淡写,勉强为之。否则,即使连篇累牍,也不会有真正的收效。

7、专题笔记。

专题笔记是确定题目,内容专一的笔记。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文摘、剪报、谈话等。这种笔记要求必须注明出处、作者、页码乃至收藏单位,以备专题研究之用。

8、日记笔记。

日记笔记就是日记形式的笔记。其特点是不拘一格,可长可短,加之本身的顺序性,尤其有时间上的查考价值。

9、听讲笔记。

听讲笔记是听报告、听讲课时做的笔记,因其要求记录速度,所以有人总结出“三记三不记”的原则,就是:重点问题、疑难之点、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记的时候应抓住提纲要求,带有事例的更好。

10、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是记录人们对生活观察的笔记。做观察笔记要注意细节,要抓住特征,特别是对带有专题考察性质的观察,一定要注意前后比较,顺序上的变化,保证其环环相扣,互不脱节。

笔记的形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记笔记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写完一本就打入“冷宫”,那实在是件憾事。所以,请您记住,只有那些经常与之亲近的人,笔记才愿意真正成为他的朋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了,提高记忆力和专注力,掌握高效学习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的格式
如何做好笔记卡片-读书方法
剽悍晨读:学习高手必备技能,你不知道就亏了
读书笔记的形式及做法
专心上课学习材料八、课堂笔记法
大学生的自学方法与技巧——掌握自学的基本方法--大学生学习观--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