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变没有引起质变,是因为只是在重复 | 你的努力需要一些聪明

【个人成长·习惯】

作者:Bella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这话既励志又扎心。励志的是它给人盼头,给了努力一个理由。扎心的是确实有很多人,苦哈哈地做了三四年,还赶不上别人做几个月的成果。

小时候老师会跟我们说,你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很努力。然而,过了背书就能考好的时代,你会一下子发现:如果不聪明,努力只是做苦工。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比努力更重要的东西。

1 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

关于量变引起质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经典规则叫“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个规则很令人兴奋,因为它打破了天赋、环境和资源的束缚,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前者是客观的,是人无法改变的,但坚持这件事,应该是有想法就能做到吧?

然而从实践方面看,这个定律并没有那么奏效。很多人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效果,反而很累压力很大,于是就放弃了。

是这个定律本身有问题吗?不,因为人脑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吸收一种知识或技能,才能达到专业水平。所以每一个取得突出成绩的人,都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练。

问题出现在我们对这个定律的应用上。很多人会觉得,1万小时,平均每天8小时,那也就是1250天,不到三年半的时间。于是下定决心,苦熬三年半。

但是做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首先,每天8小时,真的很难坚持。其次,即使你咬牙做了8小时,但你真正记住的、吸收的、理解的东西很少很少。

所以,真正的1万小时,只是实际练习的时间,并不包括总结、梳理、消化、沉淀的时间,把这些时间都算上,想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光阴。

而这些时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你吃下食物,必须有个消化的过程才能供给身体营养,如果你一直吃,那非但不会强壮,反而会引起肠胃病。

所有的成长都没有捷径,必须按部就班,不可能跨越实现。有的人看起来跑得快,不是因为超了近道,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提升了跑步速度。

2 质变不是自动发生的

很多人都愿意把数量作为目标,觉得只要量到了,就会自动产生效果。

可事实却远非如此。

比如你一天练琴两小时,每天都觉得是在上刑场,磕磕巴巴地弹完一首曲子接着进行下一首,一年后,你可能连你弹的第一支曲子都弹不流畅。

比如你想一个月读完四本书,每天再困再累也要完成计划,一个月后,你的任务完成了,但可能什么感悟都没有,而且对读书产生了厌倦。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因为量到了就自动产生变化,没有观察、反思、体会,做再多都只是重复。就像盖房子,运来好多材料不是目的,目的是建成安全舒适美观的房屋。你不知道怎么建造,运来再多再好的材料,都只能堆在一起,它们不会自动变成一幢房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要把数量当成目标的原因。因为质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把数量作为目标,那就太容易了。因为这个目标是看得见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只要搭上时间就能做到的。你做起来可能很辛苦,但却不用费什么头脑和心思。我们倾向于去做简单的事情,因为它们做起来简单,还很容易满足人的成就感。

如果不把数量当成目标,你就更要去关注本质的、深层的问题。

比如看书。你会先想,现在我需要读什么样的书?我对哪类知识感兴趣?我缺乏哪方面的技能?选定了书后,你会认真阅读,注意到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内容,并对经典的、有共鸣的东西反复咀嚼。你从中收获到更高级的快乐,慢慢就会觉得看书比追剧打游戏更有吸引力。

比如学外语。你不再会想着我要背过多少单词、学会多少语法,而是想着要怎样使用这门语言。因为学语言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而不是答对多少题。当你的目的变了,你就会由被动的吸收变成主动的探索,主动去感知这种语言表达出的意境,感受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特点。你掌握了这些再回头看,原来很多单词语法早在你使用的过程中就烂熟于心了。

3 聪明是更需要努力的事情

人都会因为付出多回报少而感到沮丧、失望、愤怒。

“我做了这么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怎么老板就是不满意呢?”
“我为了这个合同跑前跑后却没得到结果,同事一去就搞定了,肯定是有内幕!”
“我天天埋头学习,同桌该玩玩该休息休息,为什么我的成绩还是不如他?”

但你要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停下来,去反思、去学习、去改正,而不是用更多同样的行动去告诉自己“我努力过了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不带思考的行动不是只会感动自己,而是一定会害了自己:它让人找不到原因,还产生自怜的受害者心态,把结果都归咎于外界,却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你要知道,动脑子的努力,才是真的努力。动脑比做要费劲得多,也要有用得多。

比如你发现熬夜晚起不好,想改变作息时间。如果直接把闹钟从9点调到6点,你可能坚持不了一个星期,因为一下子早起3小时,你肯定会头晕、心慌、乏力。

而动脑子的做法是,先找到晚睡的原因,如果是沉迷于刷手机,那就设置一个自动关机;如果是拖延症导致工作没有完成,那就在工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专注。然后,适当地早起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再然后开始晨练。

你会发现,小小的一个作息时间,其实是生活规律的问题,而生活规律,又是由你的身体状况和思维方式决定的。所以彻底的改变并不容易,但改变之后一定会非常受益。

要知道,不断重复永远只是原地踏步,有质变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希望你能一点点地做出有质变的量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不会,还是不会学?
实现质变的目标
俞敏洪:提升自己,不只是花时间那么简单
小竹子的大道理
Y23定律1603
一万小时定律,月入十万的标准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