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的撒放密诀:擎字诀

《撒放密诀》是李经纶所写各篇拳著中惟一用四句七言诗歌来诠释他自已心悟所得的“擎、引、松、放”四字秘诀的。

擎、引、松、放:

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今天我们先来看擎字诀。

擎的本质是“化”,也即“沾化”。《沾粘连随解》说:“提上拔高谓之沾。”说明作为术语字,擎与沾的含义是略同的。太拔推手,在顺势借力的过程中,必先有一“化”,擎是为了化解敌力和达到顺势借力,“四两拔千斤”的目的。

所以说,它的实质仍是“沾而化之”的一种基本方法。

虽然太极高手在一举手之间化发皆成。但这不是初学者所能仿效的,且在教学上也须分解其常法的逐一过程。一旦练之纯熟,自也能“舍已从人”,随意而动,随化而发,臻乎“神明”的境界。

那么如何“擎起彼劲”呢?今以掤法为例,如:对方用双手按来,或者用拳向我上、中路打来,我便用左(或右)前臂沾着其腕节,向上、向前掤起;同时向左(或右)侧转腰,随转腰之势,擎开彼劲。若是动步提手或散手,也可迎敌而上,因形取势。这也叫“掤化”,结合《撒放密诀》来说,当属“擎”之一例。

或问:对方向你打来,你向前棚去,是否会犯“双重”发生顶、抗?回答是否定的。“擎起”即含有承受而上的意思,所以上述掤法的关键在于“向前、向上”,而不是单纯向前,逆着劲相互顶抗。若能向前沾接并承而向上,这时两劲方向略成直角,便有借力之效。由于你将对方来劲承而向上,既使彼劲没法降及我身,却又因被我“提上拔高”,使其有拔起脚跟之感。因此,倘能使用得法,不论向上擎起或向侧擎开时,都可将对方掀起,达到“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目的。

然而“擎起彼劲”并不限于掤法一种。一般地说,太极推手发放的全过程,不论采用太极八法中的哪一法来进行发放,都必须贯穿“擎、引、松、放”这四个字诀;而且太极八法在应敌时,是相互为用,奇正相生的。本句用掤法来作解释,只是取其简明易懂而已。“借彼力”则是泛指借对方之力,而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发放得效而取胜。

中有灵字

灵,即“身灵”《五字诀》说:“二日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放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象,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巳人彼骨内。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敌乱,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矣!”

从这段话即可看出,“擎起彼劲”决不是硬擎,而是舍己从人的法则。硬擎必然犯“双重之病”,那就成了“由已则滞”和“舍近求远”了。

这里的“身灵”二字,是指全身肢体都要灵敏,而不是只指躯干的灵活。同时,擎起彼劲的关键在于腰腿,而不在于手臂力大。推手时,手和臂虽然起到如同昆虫触角般的作用,而且化、引、拿、发主要也表现在手和臂上,所谓“形于手指”;但若腰腿无功,或周身不能相随,那就不能得力。拳谚说:“根基不牢,着人不妙。”又说:“力量一分散,四两也难担。”

注:本文综合整理自《太极拳论谭》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四字密诀》及解析太极技击之理
李亦畲《撒放太极密诀》释
沈善增谈太极拳理妙点梢
葛传武式太极推手与劲法--云石居士
旧文新读 余香满口
太极内功在实战技击中的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