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式、吴式两家太极是怎样一步步偏离《太极拳谱》而走进旁门的?

001 《太极拳谱》原义的练拳程序

古典《太极拳谱》的实修下手,在于“身法八要”,八要的顺序是提顶吊裆、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护肫,就是“以心运气、收敛入骨”,就已经是完成了从上到下的沉坠劲、松柔功的修炼。

所以,接下来修炼“十三势架”套路就直接用“劲起于足、形于手”的腾挪轻灵劲,拳论、推手都是言讲这种“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的内劲状态。

002 杨式、吴式太极练法偏离《太极拳谱》,首先就是迷失“身法八要”这个根基功夫

杨式、吴式没有认识到“身法八要”的深刻内涵,轻易地从眼中、心中滑过去了,而以“十三势架”套路去练松沉劲,路迂而长,事倍而功半。

更加严重的是,这样去练“十三势架”表面上是“太极拳”,而内里的打拳心法、内劲完全与《太极拳谱》理论相脱节,两相隔阂,从此扰乱了天下后世太极拳学子之心曲,《拳谱》言之谆谆而拳架却是练的不伦不类,拳架与《拳谱》不合拍。

003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谱》的正统练法一一“三虚抱一实”

武式太极的“三虚抱一实”单重身法才是“十三势架”正统的练法,举动轻灵,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劲起于足而形于手。

如此练法才与《太极拳谱》的理论相统一,如声应响,互相呼应,特别是《十三势行功歌诀》,字字皆有着落,“字字真切义无疑”,无一浮词也!

而且走架、打手、实用三位一体。

004 杨式、吴式偏离《太极拳谱》,导致拳架、推手各行其事,不能统一

杨式、吴式的拳架与推手是分开的,与实用也是割裂的。

正统太极拳走架与打手都是“活步”的,活步走架、活步打手、活步实用,所以走架、打手、实用三合一,练一套拳就全都有了。

杨式、吴式的拳架练的是“松沉”而非“腾挪轻灵”。

杨式、吴式的推手以“定步”为主,所有的推手表演也都是“定步”发劲,这不是太极拳的发劲。

太极拳的成熟功夫是活步打手,是动中发劲,是最高级的在运动中制敌的“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

只有“运动战”、动中发劲、双方都是脚下无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四两拨千斤”,视身大力猛为无用之物。

若是“阵地战”就成了“有力打无力”的硬拼消耗,成为“拔河”比赛了,不符合太极拳立拳思想。

005 《太极拳谱》是武禹襄、李亦畲师徒二人的太极拳理论,自家人说自家话。也许杨式、吴式的祖师爷从一开始都没有懂得《太极拳谱》理论的核心,仅得其大概而己,所以代代改拳,小架、中架、大架改的只是外形,而拳理核心依然模糊

杨露禅让他的学徒全都拜在杨班侯名下,杨班侯得到的是武禹襄的小架与早期太极拳理论。也就是说杨式、吴式都只是传承了《太极拳谱》的早期《前半部》内容,并没有学透“全本完整”的《太极拳谱》心法秘诀。

所以,由小架改中架、改大架,越改则偏离《太极拳谱》真义越来越远,精义韵味越加淡薄。以至于不“触底”不罢休,终与世俗之体操、体育运动为伍,太极操推广到全世界。

如今,改无可改之后,就开始一套一套地编,式多式少地组合,这都是哪门子的专家太极呦。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古典《太极拳谱》中兴第一人

2021/08/25 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文翰:推手理论的发展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
吴图南回忆:吴鉴泉、杨少侯是这样教拳的 | 师言师行
《杨家打手要法》捌——打手理法
学太极必看!太极拳的秘密全部被点破!
“打手歌”文本研究(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