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武术内外兼修重炼气,没有内功支持不能称之为上乘功夫

著名武术家马礼堂说得好:“我肯定,没有气功修养的武术家,决不是上乘之选。练武术忽略了气功,到老一定会出毛病,武术也不可能达到上乘功夫。”

历代的武术名家都很注重内外兼修,特别是对气的锻炼尤为重视。他们把练气、养气,集气作为练武的基础,把能够运气发气用于点穴、技击作为武术的上乘功夫。

武术中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沉丹田”、“内外合一,以气催力”的内外兼修运使之法。无论各家各派,都有对练气、养气、集气、运气、发气的记述和要求。比如大家熟悉的长拳八法中,其“精神、气、力、功”就是指精神、意识、呼吸、内劲的锻炼要求。其中包括对气的运用(提、托、骤、沉等法)。而'手、眼、身法、步”就是指对外部形体的锻炼。南拳练习中也有“内练心神、意、气力,外练手、眼、腰、身、马(腿)”的要求,特别是发力比较明显的动作,都必须有呼气和发音来配合完成,所以,在南拳练习中也很重视对气的锻炼和运用。又如在驰名中外的少林武术练功步骤中,对初习武者,就要求先以站桩练气为基础,特别注重对气的锻炼,被称为“内壮集气”阶段。在《少林宗法阐微》中对站桩练气有详尽的记述:“至于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又名站步或站桩。苟能于马步练得好,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翁”;“呼吸:肺为气之府,气乃力之君”,“忌呼吸时胡思乱想一如果思想散驰,气必凝结障害。久之则成气痞之病”不难看出,这里介绍的和现代站桩气功中的意识、呼吸、姿式是相同的,从而也可看出在少林武术练功步骤中,不但重视练气,而且还有专门练气的动作。怪不得少林武术绝技惊人,在历史上很有影响,这与他们特别重视内外兼修有关。

另外,在太极拳中不但注重练意,也特别注重练气。 在练习时要求“意到身随”,并与呼吸要紧密配合,讲究“以意调息”“以意导气”,并且有专门配合练气的方法和具体动作,比如大家熟悉的“调息法”、'迎气法”“迎气出声之法”、“气沉丹田法”、“丹田内转法”等。在利用呼吸练气的方法上,也与现在医疗气功中的开合升降形式基本类似。拳谚还讲究“以意运气”、“以心行气”“气沉丹田”。气与力的关系是“有气才有力,气到力自到。”所以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在重视练气、养气、运气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意、气、力”的合一。

在形意拳的锻炼过程中,对内外兼修也很注重。特别是对意、气、力的结合运用尤为重视,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髋合,肘与膝合,足与手合。从各派技术练习要求和实践看,精神、意识和气与练武术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可说明内外兼修在武术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他们又都把内外兼修作为锻炼的基础要素,在这个基础上,又都特别重视和强调气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武术家,象郭云深、刘奇兰、董海川、王子平等也都有内功修养,都是练武兼练气,并且有的还以硬气功著称,著名的武术家马礼堂说得好:“我肯定,没有气功修养的武术家,决不是上乘之选。练武术忽略了气功,到老一定会出毛病,武术也不可能达到上乘功夫。”著名的太极拳家沈寿也曾说过:“中国拳法历来强调以气功为始终之则”,拳谚说:“在外为拳,在内为气”,又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都充分说明了气功在拳术中的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历代的武术家,不但注重练武,也很注重气功的锻炼,而且特别重视与武术结合运用,其实,练武与练气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锻炼中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练武术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气的锻炼;做到内外兼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强外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家武学大揭秘
“拿住丹田练内功”,真相原来是这样的!
练气功走火要从丹田谈起#气功#丹田 #上丹田 #下丹田 #中丹田 #内功 #武术 #功夫
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
武术教育家万籁声:气功概论
如何快速练出两仪拳的点穴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