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回顾]早期胃癌的理论体系

引言

今天回顾早期胃癌的知识。

早期胃癌的知识理论和概念比较多,受平台的影响或病人数量的限制,好多医生短期难以形成体系。现从宏观角度就早期胃癌的理论准备、特殊疾病、操作相关和病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梳理,以便于形成早期胃癌的系统性认识。受篇幅限制,不涉及细节内容。

复习都是旧知识,每次都有新收获!


正文


1.三大理论与早癌病理

早期胃癌的内镜识别有三大理论,分别是八尾建史、八木一芳和小山恒男理论。

三者都是对黏膜的微结构和微血管进行观察评估判定病变性质,但各有侧重。三个理论各有先进性,也都有局限性,先进在对于内镜下判定癌与非癌有了相当大的精准度,局限性在于未分化癌以及起源于深层表面不典型的癌,这些理论都不能适用。

八尾建史。 V代表微血管构造,S代表表面微结构,这种经典的理论对表面微结构与微血管形态进行分级分类,总体分为规则、不规则和消失三种类型,再结合边界进一步判断病变的肿瘤与否。这个理论相对比较经典、比较基础。


八木一芳。这种理论在兼顾血管与结构的同时,侧重于血管。

其将微血管分为分化癌血管与未分化癌血管,分化癌血管mesh-loop,既是“网-环”状血管,未分化癌分为corkscrew、wavy-micro vessel、raimon-vessel三种血管,分别比喻为为“红酒的开盖酒起子”螺纹征、“破碎的方便面”幽灵、'乱七八糟的波浪纽带'雷纹征。

根据血管分类进行初判异常,再结合白区进一步判断。根据白区特点又可分为绒毛状、颗粒状、萎缩黏膜状和脑回状。白区多用在分化癌的辅助判定上面。

小山恒男。这种理论在兼顾血管与结构的同时,侧重于结构。其将表面结构分为胃底的腺窝状结构(pit)和胃窦的绒毛状结构(villi),主要看这些结构规则、不规则与消失。再结合简化血管分型network与non-network和醋酸喷洒进一步判定病变的性质。


这些理论基本都是利用黏膜表面的微血管+微结构、边界,小山恒男说腺管是元凶,血管是帮凶,我们一定要养成看腺管和血管的习惯,结合辅助判断指标(LBC、WOS、WGA)、色调与背景进行判定病变性质。

因为是“黏膜表面”的理论,所以,这些理论不是万能的,遇到深层起源的癌就不灵了。三大理论有可能难以适用于未分化癌的分析判断。如果病变不适用这些理论则可能需要直接取活检。(辅助参考:消化道早期癌的基本知识


早癌病理
早癌病理需要注意的有概念和意识。

需要熟悉了解的概念有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侵深度、病理判定癌的主观经验与客观标准。

主观性经验。同一份病理切片不同病理医生报告会有微小差别,如果决定了手术依据的差别,那意义就很大了。如果看到病变通过成熟的理论分析,就是癌或高级别了,拿到结果是炎症。这就需要医生自己总结病例并积累经验了。

时间久了,不知道“是怀疑理论还是怀疑病理”,往往最终还是怀疑自己。久而久之,对于医生的耐心和信心都是一种打击,基层医生更是如此。

 识别二维码--病理知识


2.早期癌相关特殊疾病

学习早期胃癌还需要熟知的疾病和概念有以下内容。

胃底腺型胃癌:是胃底腺分化腺癌的一种亚型,是早期腺癌的一种形式。

内镜下多表现为SMT样、平坦型隆起、褪色调、扩张的树枝血管病变,背景多无萎缩,组织学为向胃底腺分化的分化型腺癌的一种亚型,容易粘膜下浸润,目前没有发现转移病例,治疗以评估后ESD治疗为主。

总结:胃底腺型胃癌为早期胃癌的一种亚型,恶性程度不高,可以ESD。

除菌后胃癌(有可能发生在Hp除菌前发生)都是通过除菌治疗后(1年)发现的。

内镜下多为粗糙发红的表面凹陷型病变(Ⅱc病变),与背景胃粘膜类似(疑似胃炎),表面微构造与微血管变化不规则,病变不显著边界不明确,可能需要使用NBI强放大观察来进行范围诊断。病理以分化型腺癌居多。高危因素为除菌前存在高度萎缩、肠上皮化生、长期应用PPI。要识别它需要具备内镜下识别HP与萎缩的经验。

HP阴性胃癌:主流胃癌途径为HP-慢性胃炎-胃癌,然而还有HP阴性胃癌的病例。

在HP阴性病例里仍需特别注意食管胃结合部癌、印戒细胞癌、胃底腺型胃癌的发生。判断HP阴性以后发现的癌,包括分化型与未分化型癌,分化型胃癌为胃底腺型胃癌,最常见的内镜表现为黏膜下肿物,颜色发白,血管扩张呈分支状,背景黏膜无萎缩性改变,多ESD治疗;未分化型胃癌多为印戒细胞癌,主要位于胃体中下段的褪色和凹陷性病变,标准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加淋巴结清扫术。

胃炎样胃癌:顾名思义,长的像胃炎一样的癌。

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表面粗糙不平整、充血样改变、黏膜褪色等,多无明显的凹陷样或隆起样改变,也就是我们容易忽视的“糜烂、发红、血管丰富”。组织学类型为分化癌或未分化癌,治疗方法以ESD为主,胃炎样胃癌是从外观角度称呼的癌,说明这种病变不易辨别和识别。

胃牵手癌与爬行癌:这是一个从病理角度认识的一种特殊的早期癌。

内镜下常表现为粗糙糜烂、发红、凹陷等一般早癌的病变形态。组织学方面表现为粘膜腺体的低度异型性细胞(腺体)横向异常生长,导致腺管与腺管之间的不规则分支与联通,类似腺管“手拉手”或者“树枝样爬行”的感觉,称之为“牵手癌”。

其恶性程度较低,属于早期胃癌里更早的一种“亚型”,治疗以评估后ESD为主。牵手癌是从病理角度认识早期胃癌的一个概念,细胞异型度低,结构明显,容易发生印戒,癌和黏膜下浸润,被认为可能是低黏附型癌的早期形态。


淋巴瘤与印戒细胞癌,在此不再介绍。

这些疾病类型都不是标准的WHO病理类型的癌,不能简单套用。它们只是从各个角度去认识早期癌,更注重于实践过程和早期癌探索中的认识,比如外观上、HP阴性的情况、病理特殊形态等。


笼统的理解:这些特殊疾病的癌,仍然属于WHO分类的癌,不过比较细化和与时俱进,内镜下表现也多以微小的发红(白)、粗糙、凹陷病变为常见表现形式,需要结合ME+染色进一步评估,多取活检或ESD大标本病理明确。

3.操作技巧与习惯认识

胃内视野准备和随时清理,应尽最大努力准备视野,祛泡剂与祛粘液剂应该常规应用,并需要随时清理视野,这是习惯也是操作技巧。

胃内观察顺序尽可能与推荐顺序一致,保证不遗漏病变,拍摄角度、充气量与光线合适后再拍片。控镜熟练才能又快又稳的观察,不要盲目莽撞的去接近病变,应该先远后近,先周边再中央,如果触碰出血就没法看了.(辅助参考:早癌学习个人体会之阶段总结

需要熟知早期癌的常见表现比如粗糙、发红、褪色、凹陷,如何镜下判断萎缩与HP感染,判断萎缩、F线及HP感染的判断很多人的意见不一致,ME+NBI的识别需要结合三大理论。不要粗心大意的认为“糜烂没事”,也不能“放眼望去草木皆兵”,力求保证质量的同时兼顾效率。(参考:内镜下识别HP与萎缩--京都胃炎再复习

不易诊断的病变与容易漏诊是两个概念;粗心莽撞+经验不足是漏诊的常见原因,也就是对病变的“视而不见”的原因;另外对于“我以为没问题”的糜烂和色泽变化非常容易漏诊;而不易诊断或难易判断的病变是发现了但是不好确定肿瘤与非肿瘤、边界、血管形态等,最终需要靠病理+ESD明确,这是对病变的“辨而不明”。

这些都需要大量有指导的练习,最好有不断的讨论和实践。在综合大医院有专家指导的练习相对容易,但在基层医院想学习大量的病例资料还是很难的,还需要网络的帮忙。

(完)














本文审校老师:

刘国伟   江苏常州银杏医生集团
徐勤伟   上海市东方医院 消化内镜科
张    黎  上海市东方医院  病理科
田芝雷   北京空军特色医疗中心 消化内科
于   光   于光内镜医生集团

镜路同行,  感谢以上老师的辛苦付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底腺型胃癌附5例病例(终极版)
读书笔记-早期胃癌病例(一)
别再透支你的胃,生命没有第2次机会去浪费!
分析胃镜病理报告7个关键词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的病理诊断
早期胃癌白光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