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茗闲谈录 · 十三

品茗闲谈录·十三

 
吴营洲 

谈书法

书法到了清代,就没有看头了,就走向没落了。

宋明时期,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峰,已经十分成熟了。

所谓的成熟,就是能用书法这种形式,尽请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了。

书法这门艺术,在汉唐时还差些。

唐代的书法,在楷、行、草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到了宋元之后,才日渐成熟了,自由度就更大了。

唐代是书法的准备时期。

中国的绘画也是如此。

谈临帖

练书法,就得经常临帖。临帖的目的,就是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规范自己。

书法不是写字。这是常识,但也不能不说。

谈楷书

对所有写书法的来说,楷书是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任何人都迈不过去。

要想练好楷书,绝不是三天两天的事。

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写出来的字没有“笔”,下笔没有味道。你看一些书法展,很少有楷书作品。是他们不敢写。一写就露怯了。

虽说是“书画同源”,“书画不分家”,但现在的一些“书法家”,其“作品”是画出来的,就像是炒菜没放盐。

现在一些“书法家”“毛笔字,那都不叫“毛笔字那不过是“带毛的笔写出来的字”

谈“书法家”

有的人,根本不懂书法,却成了书法家,成了书法协会的秘书长,到处写字。

然而却没有一幅完整的作品,全是一个字一个字的。

有些头头脑脑的,附庸风雅,竟还要这些人的字。

这些人也到处说自己是书法家了。

这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使人想起曹雪芹所面对的那个无可奈何的世界。

事虽不同,理却同理。

谈绘画

人的品格在绘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画作格调的高低,反映着画者人品的高低。

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谈绘画作品

中国的绘画,看印刷品是看不出名堂的。

要多看原作。

看宋明的一些大家之作,那颜色的分寸感,掌握得真是棒极了。

谈抄袭

若是“抄袭”之作,无论你怎样改头换面,都会被看出来。因为原作的那个“魂儿”,你变不了。你变了你的就是原创了。可惜你不是。

比如说某些画作,一看,就知道它的哪一笔是从哪来的,哪个人物的哪个表情是从哪来的。

有幅画,画了一位农民工,蹲在都市一隅,望着某一奢侈场所进进出出的人。那些人,或大肚便便,或婀娜妖冶,或春风满面,或踌躇满志,一个个都很生动。那个农民工画得也很逼真。表情,眼神,衣着,姿势等等都很到位,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那些建筑,都是他们一砖一瓦砌出来的,但装修完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去了,更不提进去“享受”了。

就画本身而言,立意和画技的确不错,但若授予某一级别的“创作奖”,似乎就不够格了,因为这幅画是“抄袭”之作。外国曾经有位画家,画过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疲惫地蹲在剧场的一个角落里,望着散场离去的人。那些离去的人,没有一个在意这个刚刚还给他们带来过笑声的小丑。

这就是“抄袭”,不是“借鉴”。

谈诗画关系

实际上书画之间的关系,还不如诗画之间的关系密切,因为书画之间只是纸笔墨砚的浅层关系,而诗画则是意境相通、知感互补的深层关系,而一个“情”字,就是诗画产生了不解之缘。

谈画家与批评家

在一本什么书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记得××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画家就像嫖客,批评家就像妓女。嫖客需要妓女但又瞧不起妓女。”

这个比喻乍一看,倒也新颖别致。

倒是转念一想,这位“××先生”大概是个“画家”吧,倘若是个“批评家”,恐就会这样说了:“画家就像妓女,批评家就像嫖客。画家渴望嫖客。没有嫖客,她会没有饭吃,或不能声名大噪。”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画家”当中,还是“批评家”当中,乃至所谓的“作家”“文人”等等当中,有“妓女”心理的,恐都不乏其人。

相关链接:

听一位长者谈各色人物

品茗闲谈录 · 一
品茗闲谈录 · 二
品茗闲谈录 · 三
品茗闲谈录 · 四
品茗闲谈录 · 五

品茗闲谈录 · 六

品茗闲谈录 · 七

品茗闲谈录 · 八

品茗闲谈录 · 九

品茗闲谈录 · 十

品茗闲谈录 · 十一

品茗闲谈录 · 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绘画中的个性问题
毕加索高清作品《亚威农少女》
关于“行书”、“临帖”谈
刘广迎 ‖ 书法与绘画
韩美林书法评价:钟鼎上的金石气息
齐白石的书法到底好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