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瓶梅》前传 · 三十二

——一部关于兰陵笑笑生的“回忆录” 

吴营洲

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对秋天格外钟情……

那天夜里,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对秋天格外钟情。他的这部书,夸张点说,或是写给秋天的。不是吗?它起于秋天:西门庆在书中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今是九月廿五日了。它也结束于秋天:永福寺肃杀的金风之中。秋天是万物凋零、收成、结果、盘算、水落石出的季节,到了秋天,一切都冷落和清楚了很多。我忽然意识到,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第一回,而第一回中的众多伏笔,就好像埋伏下的许多金戈铁马,过后都要一一杀将出来。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对清明更是格外钟情。我闭上眼睛,一回一回地想,书中大概有三次写到了清明:一次在第二十五回,吴月娘春昼秋千,西门庆的几房妻妾全都娶齐,正妻吴月娘带领众姐妹在后花园打秋千;第二次在第四十八回,那是西门庆的全盛时期,生子、加官、大修祖宗坟墓,带领全家前来祭祀,场面极为铺张热闹;第三次在第八十九回,西门庆已死,家眷散落,寡妇上坟的凄凉与先前的热闹正好形成对照。我虽然没上过学,但跟着我师父也有年头了,我师父手把手地教了我不少字,也一句句地给我讲了不少书,另外在为我师父誊抄书稿的过程中,也浏览过不少刻本抄本,里头唱本也有,小说也有,野史也有,正史也有,笔记也有,在我的印象里,此前——也就是我师父在写他这部书之前——大概还没有哪部小说如此恣肆地畅写清明节。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这部书里的清明节,不仅仅是个背景,而是情节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意象。诸如第五十九回写官哥儿之死,我觉得无论是现今也好,还是听老人们说的,刚刚出生或出生不久的毛孩子,死的特多,没几个能活下来的,一家家的,也就是仗着能生,一般都生五六个,我们那一片儿,最最令人叹羡的人家,就是有五男二女,可是,在我翻看过的一些刻本里,从没看到过有谁详细地描写了一个毛孩子的从病到死,唯有我师父除外。第六十二回写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大哭,哭得令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内心戚戚,此前我也从没见过如此生动而深刻地刻画。我忽然意识到,西门庆也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我忽然意识到,最最令我目眩神迷的,是我师父如何以生来写死的。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是给人们看那将死的人,缓慢而无可挽回地,向黑暗的深渊滑落,而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们,没有一个可以分担她的恐惧,没有一个真心同情她的哀伤,个个自私而冷漠地陷在自己小小的烦恼利害圈子里面,甚至暗自期盼着她的速死,以便夺宠或者夺财;就连她所爱的男人,也沉溺于一己的贪欲,局限于浅薄的性格,不能给她带来任何安慰。我忽然意识到,我师父是深深地爱着他笔下的色之世界的。我忽然意识到,归根结底,我师父只是在写色的无奈,色的悲哀而已。我师父给人们看到这些人物所一心逃避而又终于不能逃避的东西,然而所有的人物,都深深地沉溺于红尘世界的喜怒哀乐,没有一个有能力反观自身。我想,我师父唯一寄予希望的,就是人们或能做到这一点。我忽然意识到,师傅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死。他人的死,以及,自己的死。

有人给我师父送来了一套《金瓶梅》的评点本……

那天,有个与我师父私交甚好的书商,托人给我师父送来了一套《金瓶梅》刻本。我师父打开看时,见里面有好多硃墨批改,心里很是惊异。我也凑过去看。见其批,有眉批,有旁批;见其改,有正字在原文之旁,也有叠改在原字之上;见其色,有深浓与浅淡之别,也有陈旧与略新之异。总的看来,可肯定不是成于同一时间,也有可能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此时我师父的身体已是很差了,一动就嘘嘘地喘。这可能是他嗜烟嗜酒所致,可他又不愿意找先生看,所以就一天重似一天。我师父用颤抖的手,翻着书页,看着上面的或批或改,时而满脸恼怒,时而又会心一笑。我师父对我说:“这些日子,天气不好,朕也龙体欠安,咱就别出门了,你来帮我数数,看看这刻本上,大概有多少批语啊,再就是,你把有点意思的,帮我抄下来,或念给我听,孩子啊,我想,你自会鉴别的出,哪些是有意思的,哪些是没意思的,你现在也长大了,你办事,我放心。”于是,我便把这厚厚的两函二十册书,搬到了我的小床上,一页一页地翻。我一边翻,一边取了张纸细细地记,后来数了数,共有一百三十四条批语。这些批语,虽然文字不是太多,但有的也颇精彩,于是就拣了些念给我师父听。诸如,第十八回第八页反面,写潘金莲等西门庆不回,弹了回琵琶后“和衣强睡倒”,这时“猛听的房檐上铁马儿一片声响,只道西门庆来到,敲的门环儿响”,这儿批道:“模拟情境妙甚。”第三十八回第十一页反面,写潘金莲当着西门庆、李瓶儿叹苦说:“……比不得你们心宽闲散,我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黄汤淡水,谁尝着来,我成日睁着脸儿过日子哩!”这儿有旁批道:“说得苦,要打动其夫。”第六十二回第二十四页反面,写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很伤心,吴月娘、李瓶儿、孟玉楼等从不同的角度劝说并流露了不满之意,这时潘金莲只是说了句:“他得过好日子,那个偏受用着什么哩,都是一个跳板儿上人。”这儿眉批道:“金莲当此快意之时,话头都少了。”第七十六回第四页反面,写孟玉楼拉着潘金莲到吴月娘那里道歉,翻来复去,八面玲珑,说了好多话,在第七行那儿对吴月娘说:“亲家,孩儿年幼不识好歹,冲撞亲家,高抬贵手,将就他罢,饶过这一遭儿,到明日再无礼,犯到亲家手里,随亲家打,我老身却不敢说了。”这儿有眉批道:“大抵玉楼做事,处处可人。”第九十一回第四页第七八行写孟玉楼嫁李衙内,“先辞拜西门庆灵位,然后拜月娘”,“两个携手,哭了一场”,上有眉批是:“瓶儿死的好,玉楼走的好。”我师父闭着眼听着,一边听,嘴角一边微微地流露着笑意,并轻轻地颔首。我看得出,师傅是感觉遇见了知音。我对我师父说:“就改的部分来说,依我看来——不一定对啊——也有一些地方改错了,但绝大部分是改得对,改得好,纠正了手民传抄时或刊刻过程中的错误,特别是一些用硃笔圈改或改在旁边的文字,即使将原文圈掉了,甚至改错了,但仍能清楚地看到原文的真面目,让人能判断孰是孰非,当然,最不可取的,就是直接用墨笔圈勾或直接涂改的,这样一涂,一改,原来的文字已不可辨认,真真可恶,但好在,这类地方并不多,且所改之处多数是有道理的。”随后,我给我师父举了些例子,诸如,第八十一回第七页反面第三行,将“陈经济”改成“来保”,第八十二回第一页倒数第三行将“有人根前”改成“有人跟前”,第九页反面第二行将“才本叫了你吃酒”改成“崔本叫了你吃酒”,第八十六回第十一页反面第八行,将“也长成一条大溪”改成了“也长成一条大汉”,等等,我觉得都是有道理的。我师父听着,喃喃说道:“这部书,有人认真地看,就好,只是,做这些十分细微的批改,真是难为他们了,我该谢谢才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 霖 | 再论《金瓶梅》崇祯本系统各本之间的关系
(P38)西门庆和孟玉楼相亲进行时【第七回(二)】
胡令毅 |《金瓶梅》女性作者考略(之五)
【金瓶梅解读】王思豪:赋法:《诗经》学视域下的《金瓶梅》批评观 | 古典名著
《金瓶梅》歇后语连用的艺术妙用
小说《金瓶梅》作者笔下的“不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