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茗闲谈录·二十四

品茗闲谈录·二十四

吴营洲


谈顾准

顾准非常了不起。他把人们在地上建天堂的思想,彻底给颠覆了,或者说,从根本上打破了人类的幻想。

可惜他活的时间太短。假如能多活二十年,哪怕十年,其影响可能会更大。这一点,顾准本人更清楚,他在临终时说:感觉眼前,全是金灿灿的麦子,等着收割呢,只是没机会了。

顾准死时很凄苦:妻子已先他离世了(自杀),孩子们又不认他,想见一面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谈资中筠

资中筠是从根本上,关心我们这个民族或国家的未来。

谈龙应台

龙应台有篇散文,谈她陪父亲去看京剧《四郎探母》。当杨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时,她发现她父亲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

其实这“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是许多人的心声,是深深地扎进了许多人肉里而又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

龙应台因“杂文”而名扬四海的,但她当了“文化部长”之后,就不再写杂文了。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时,她说:“当我没有权力时,只能做个'言者’,写写杂文,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慨;当我有了权力,就没有必要再写杂文了,我要做个'行者’,付诸行动,把我的理念、思想变成现实。”(大意)我认为她的这个想法很对。

谈李辰冬

李辰冬的研红文字,自然是读过的,只是没有太深的印象。

自打《红楼梦》问世传奇以来,喜欢读红的,难以计数,喜欢将自己的读红心得写成文字的,同样难以计数,以致有关《红楼梦》的论文或著述呈出汗牛充栋之势;其间,令人深为叹服或令人不禁会心一笑的“观点”比比皆是,所以记不住“李辰冬”自然也是情理中事。

印象里,第一次“知道”李辰冬,是在网上无意间读到了一篇《李辰冬年谱初编》,粗粗读来,方才意识到这位老先生好生了得,于是就开始留意起他。

前些日子,去一家书店闲逛,随手买了本李辰冬的书——《知味红楼》。

我读书,有个毛病,往往是先从书的后面读起,是书最后,“附录”了阿城的一篇长文《轻易绕不过去》,一读之下,大惊失色!

令我大惊失色的原因,不是他关于《红楼梦》的,而是关于《诗经》的!

由此知道了,李辰冬认为,《诗经》并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而是周宣王三年到幽王七年五十年间,南燕人尹吉甫一人所作。(阿城在文中辗转叙述了尹吉甫的生平事迹。)

知道了李辰冬对胡适非常尊敬,却恰恰反对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为不是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从原始材料中寻求原理法则,再以这些原理法则解释原始材料。

甚至还知道了一些有意思的逸闻:

“几年前,台湾广播电台为广播全部《红楼梦》,整整花了一年的准备,在正式广播的头一晚,为引起听众的注意,约了几位他们认为的《红楼梦》专家,如胡(适之)先生、李宗侗先生以及兄弟我,开一个座谈会,目的在为电台捧场,而胡先生第一句话就说:'《红楼梦》毫无价值。’记者着了慌,忙忙说:'胡先生,您这一讲我们明天还播不播?’胡先生不好意思,只好改口说:'我只讲讲《红楼梦》的考证,至于价值问题请李先生讲好了。’记者就问:'《红楼梦》既无价值,胡先生为什么要考证它的作者呢?’胡先生回答说:我只是对考证发生兴趣,对《红楼梦》本身不感兴趣。’”

新近重又读了李辰冬的《知味红楼》,感觉他的《曹雪芹的人生观》一章,写得十分到位。

谈柏杨

在电视上,重又看到了柏杨。此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了。看上去,他老了,真的老了!只是这个老,不仅仅是年龄上的,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为,这位写了一辈子杂文的大师级人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着广大的电视观众,或者说是面对着全体中国人民,竟然说了句这样的话:“杂文有什么用啊!杂文都是偏激的语言。”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我觉得,这样的话,出自柏杨之口,委实令人震惊。我觉得,这样的话,任谁都说得,唯独柏杨说不得。他的名字,之所以能被世人记住,就是因为杂文。相当年,一部《丑陋的的中国人》,风靡海峡两岸,令无数华人幡然警省,开始回顾历史,审视自身,这不正是杂文的作用吗?他的名字,之所以能被载入台湾民主进程的“史册”,也是因为杂文。许多人都清楚,如果没有柏杨,没有李敖等,而今的台湾,可能还是蒋家王朝的独裁统治。他的一生,荣与辱,沉与浮,喜与悲,都与杂文休戚相关……似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说:“杂文有什么用啊!杂文都是偏激的语言”呢!

谈李敖

李敖是个极聪明的人。无论是他的大陆之行,还是写书做电视节目,都清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那年他的大陆之行,电视里所显示的一切,都是彩排过的。只有他与他的老师会面时,得知他的老师娶了他的女同学,他说这是老牛吃嫩草时,才是他真性情的一次自然流露。

李敖知识渊博,各种资料收集的自然很全,……

他总是在不断地炒作自己,利用各种机会、渠道,令人生厌。

从他的一些言行看,他就是一个“小丑”。若再滑落下去,恐怕就是“人渣”了。

谈吴念真

读台湾的吴念真,深为感动,直遗憾自己为什么此前从没有听说过他。为此,谨抄录他的三段语录,以作纪念:

“如果历史不检视以前的错误,历史本身没有意义。”

“冷眼看缤纷世界,热心度灰色人生。”

“看似繁花似锦,其实回头处是一片苍凉。”

不过,感到吴念真的“小说”,虽然好读,虽然感人,但总是有点“作文”的味道。你会钦佩他的想象力,读过之后,或许会有回味,只是不想再读第二遍了。——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感受,未必对!

谈林清玄

读过林清玄。

最初,是读他的菩提系列(《紫色菩提》等十种)。

即便是现在,在我这里,仍有他的《温一壶月光下酒》及《境明,千里皆明》《情深,万象皆深》等。

很喜欢。

然而,坦率地讲,也只是喜欢他的文字而已。

不用说是谈禅谈佛的书,即便是谈人生,谈处世,谈经营,乃至谈理想谈事业的,包括种种所谓的“心灵鸡汤”,全都是汗牛充栋,读不胜读。

其实这些,都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或解释这个世界,解释人生,并在解释自己。

在我看来,这些文字,读了也便读了,与自己真的有什么补益吗?很难说,而且是,此一时,彼一时。

一如读林清玄。

平心而论,我很喜欢这个尘世,只是,活着活着,有时会莫名地生出几分厌倦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敖死了
典藏柏杨杂文·倚梦闲话
读林清玄的散文顿悟生命的真谛
读柏杨传奇
柏杨杂文选集
【梅轩夜读】读傅月庵《一心惟尔——生涯散蠹鱼笔记》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