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归奇顾怪”外加金圣叹
《苏州日报》2023年05月10日 A08版

  □喻 军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后人中,嫡孙归昌世,书宗晋唐,尤擅草书,兼工金石,擅写兰竹,为昆山三才子之一;归有光曾孙,归昌世之子归庄(字玄恭)自幼饱读诗书,工诗文散曲,亦精书法,狂草颇具奇气。归庄才具过人,传世之作有《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等。归庄与千灯顾炎武声气相投,皆立节砥行,不媚时俗,以风骨学行相推许。归庄17岁时,与顾炎武一同参加复社,是年定交。因二人行事风格异于常人,被目为狂士,时称“归奇顾怪”。

  归庄拒不仕清,向以明遗民自居。晚年穷愁潦倒,寄食僧舍,致力于汇刻曾祖《归有光全集》。于康熙十二年(1673)未竟而卒,享年六十有一,不能算长寿。生前,顾炎武“虽厚赠弗纳”(《归庄集》),可见二人之间,纯以道义融浃相结交,而无一丝功利在内。顾炎武在山东章丘惊悉归庄死讯后,悲痛万分,特地在桑家庄设坛致祭,写下《哭归高士》四首,内有“弱冠始同游,文章相砥厉。中年共墨衰,出入三江汭……峻节冠吾侪,危言惊世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这样的句子,既回顾了彼此的交往,亦对归庄的高士气节表达了钦佩之情。后人在诠释“归奇顾怪”时说:“先生(顾炎武)北游后已不复怪,庄虽里居而晚节益奇。”

  归庄视顾炎武为平生知己,却对他的另一位吴县乡人、杰出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视若寇仇。金圣叹乃明清之际一介“才高见僻”(传为顺治皇帝对金圣叹的评语)的文人,胡适说他是“大怪杰”,林语堂谓之“17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周作人亦言“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由于一桩“哭庙案”(梗概如下:吴县新任知县任维初到任后,侵吞常平仓粮三千余担且酷刑催逼赋税,还杖毙一人,县内读书人无不愤慨。他们联名向江南巡抚朱国治举报,金圣叹为此专门写了《十弗见》,且参与撰写哭庙时的告文。恰逢顺治皇帝驾崩,这些读书人以为时机已到,在一个名叫倪用宾的书生带领下,沿途聚众千余人,群往哭庙。朱国治不问青红皂白,当即下令镇压,且不如实上奏,而是连夜窜改证供,以“兵饷甚急,多征粮米,以备不虞”为任维初开脱,却给这批读书人扣上“罪大恶极”“震惊先帝之灵”“目无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上呈,清廷遂下令严惩。在朱国治的授意下,金圣叹被当作“哭庙案”的主犯而处以极刑),金圣叹横遭不测,死于非命。至民国时,他又戏剧性地成为清末革命党人口中的“抗清先烈”。

  归庄和金圣叹皆为杰出的文人,但归庄特别看不惯金圣叹,说他“以小说、传奇跻之于经史子集,固已失伦;乃其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其罪不可胜诛矣”(《诛邪鬼》),并亲口对金圣叹门人说要“手刃”其师。这种“暴力倾向”,让我想起归庄曾发起刺杀清县丞而遭通缉,后伪装成僧人出逃一节,可见其疾恶如仇的刚性。但对素未谋面的金圣叹,何至于视之为不共戴天的“假想敌”呢?就连“金批水浒”“金批西厢”这样流芳后世的名著,也被归庄斥为“倡乱之书”和“诲淫之书”。另外,归庄的《诛邪鬼》一文,是在金圣叹冤死之后特意写的,文辞并无丝毫哀悼同情之意,却有“余以其人虽死而罪不彰,其书尚存,流毒于天下将未有已,未可以其为鬼而贷之也”这样的诅咒之词,确实显得不够厚道。

  归、金二人,不曾对骂,而是归庄单骂,故还谈不上“交恶”二字。至于金圣叹生前对归庄持何态度,有何评价,因史无记载,不好臆测。按理说,二人从无交往,更无私怨,即便在审美取向和创作风格上有所不同,也不至于结下这么大的“梁子”,产生这么大的嫌怨。后人研究发现,归庄所列金圣叹的罪状大多属于“耳食”的产物,即取自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还有,从归庄错把金圣叹评订的“六才子书”误作“七才子书”(只有“六才子书”的写作计划:《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且金圣叹生前仅完成两部,其余四部仅余零札、散篇),特别是把《左传》列入金圣叹的“才子书”来看,归庄甚至都没读过金圣叹的著作,就加以痛斥和贬损,未免有失公允。

  其实,他们二人皆属命运多舛、怀才不遇之士。归庄屡试不中;金圣叹失意考场并搞“恶作剧”:某年科场的出题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考官问其由,金圣叹答“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纯属侮辱考官的智商,即刻将其除名。归庄属于“经世致用”派,金圣叹承续“晚明狂禅”代表人物李贽遗风,在行为模式、意识形态、性情气质诸方面与归庄显然不是一路人,但并不妨碍彼此心平气和地交流和了解啊。就算不投缘、不来往,也不至于落到连金圣叹的亡魂都不肯放过的地步。如果归庄是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倒也能说得通,可察其一生之行状,可谓“胸怀极旷,志气极锐,意气极豪”。其性情落拓不羁,终生以名节矜诩,是个既有“脊梁骨”,又有“喉骨”的正直文人。却独独容不下一个金圣叹,难道,真有天生“犯冲”的人吗?

  “归金”之事,其内在逻辑至今未能捋顺,也没有清晰的定论,只能留待学者们作更深入的文史挖掘,却无妨于此表明一点个人的看法:在金圣叹的文学成就上,归庄显然看走了眼。今天若谈及古典文学的批评,公认金圣叹为一等一的大家,归庄的成就虽也不低,恐难以望金圣叹之项背。另外也不讳言,归庄虽系风骨才学之士,但在对待金圣叹这个同时代人物的整体评判方面,无疑是存有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的过失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顾炎武齐名,时称“归奇顾怪”归 庄 书法作品欣赏
姑苏纪事:“归奇顾怪”话归庄
读书摘记(2016-06-27)
与时代较劲
顾炎武自书《海上四首》
顾炎武对焚书坑儒、八股取士的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