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光福去
《姑苏晚报》2023年11月29日 B08版

  顾拟

  认识光福,首先要从认识一座古寺、一座古塔和一座古桥开始。这寺,叫光福寺;这塔,叫光福塔;这桥,叫光福寺桥。寺塔桥互为映照,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勾勒出光福的古老剪影。

  光福寺坐落于光福镇龟山南麓,始建于梁大同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此乃吴地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也是吴中大地早期的寺观园林之一。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乡民张惠得铜观音像一座并送寺中,轰动一时,故光福寺又称铜观音寺。

  风声在塔檐流转。秋日阳光朗照着古寺,愈见沧桑,越发古朴厚重。不管叫铜观音寺还是光福寺,都氤氲着祥瑞之气。我的眼前晃动着无数披拂的红带,那是满满的祝福。犹记得那年的香雪海诗会,许多诗人齐聚在这里,胸前的红围巾热烈而炫目,虔诚地为这方宝地写下内心的文字。

  寺门前有座小石桥,即光福寺桥。站在小石桥上,游人的内心一下子获得某种安宁。也有对于时间和历史的恍惚感。光福寺桥是宋朝遗构,很有文物价值。一方窄窄的紫褐色武康石被雨水捶打得斑斑驳驳,剥蚀岁月刻下痕迹,石桥栏边精美的雕刻却依旧清晰灵动。许是石板桥太古老了,脚步轻叩,仿佛听见石板在歌唱,似叮咚作响的琵琶,那也是岁月在弹奏风雨之声,所以当地百姓把它叫作“琵琶桥”。除此,它还有很多名字,天寺桥、香花桥……每个名字都蕴含着相似的寓意,表达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素朴祈愿。

  秋日,阳光明艳。我站在古桥上朝街道两边看。桥下的小河潺潺流淌,安静如初。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墙边的花坛里种着普通的花,静谧而美好。时光走得如此缓慢,听得见内心的声音。

  穿过大殿,来到后面的塔院。只见一棵六百余年的古香樟巍然站立着,绿意森然。虽已入秋,但秋阳的光芒依然无法阻挡层层叠叠的翠意从粗壮的古树枝丫间泼洒出来,恣意地流淌,停驻在游人的眼里心上。如果说,古树是禅院的护佑,高高围合的黄墙则是寺庙的神圣象征。伫立在塔院的条石台阶上,抬头仰望着那道森严的黄墙,遂不敢轻易跨入门。巍巍耸峙的塔刹,微风中传来梵语,一个个渺小的身影从凡尘起步渐渐被高高的黄墙淹没,心里是犹疑和虔诚,亦有了别样的羞惭和敬畏。靠门口有一方厚重的长方条石,上书“光福寺塔”,苍遒有力的笔迹浸染着岁月的风尘,又被茂盛的绿植深深掩映,重门深深,守护着一方祥瑞的地气。

  光福,洞天福地。站在这块风水宝地,八方来客成了有福之人。光福这座江南古镇地处太湖之滨,周边青山缭绕,花果遍地,名胜古迹遍布其间,远看就像一幅风景优美的山水画卷点缀在吴中大地。据记载,光福镇历史悠久。传说这里曾是吴王养虎的地方,萧梁时期在龟峰建造了这座光福寺,于是古镇一直以“光福”之名沿用至今。

  沿着光福寺黄墙边郁郁苍苍的绿植,来到后院的顾野王纪念馆和书院。追溯光福寺的悠久历史,此处曾是顾野王的私家住宅,足见其渊源之深。

  顾野王出身吴地名门望族,早岁聪慧好学,胸怀大志,是南朝梁陈年间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据史料,顾野王博洽经史,工诗文,善丹青,文章显著。公元530年,其到父亲为官的建安郡游历,山山水水间他撰写《建安地记》二篇,充分显现其在舆地学方面的卓越才华,这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篇地理志书。其编撰的《玉篇》更是名闻遐迩,成为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

  书院的后面还有很大一片的果林地,遍植各种果树和樱花树。陪着我们游览的小姑娘说,这里已成赏樱网红打卡地,待来年春天,此处将是繁花开遍、姹紫嫣红的盛景——遥想此情此景,禁不住心旌摇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铜观音寺
嵌入太湖的半岛的光福古镇,镇中有座1500多年历史的铜观音寺
(原创)石桥探古
悠悠古桥情
海口桥—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
这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为什么叫五里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