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巷风景——庙堂巷里的人与事
  


  我在苏州暂时居住的旅馆“锦江之星”就在养育巷上,在这里的周边交错着许多小巷,每天的上下班几乎都在小巷里穿行。就我知道的就有:大石头巷、柳巷、仓米巷、西美巷、东美巷、庙堂巷、瓣莲巷、富郎中巷。看看这些名字就知道小巷深处有故事,刚在网上查资料,得知庙堂巷曾经是杨绛先生在苏州的居住地。真凑巧,庙堂巷就是在“锦江之星”边上,傍晚我走出旅馆,拐进庙堂巷,就数十步便走到了庙堂巷10号。据查这座貌不惊人的平房是清代建筑,曾经是范氏宅园。门牌旁边有“控制保护建筑”醒目标志,但没有注明某某的故居。
  走在苏州的小巷里,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标志,受控的古建筑散落在苏州古城区的各个角落,这是苏州市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除了国保、省保、市保外,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制定了《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多年前,苏州政府为加速经济建设,造马路、建小区,古城区中很多老宅很多街区一片片的消失。一条干将路将原来古城区的双棋盘格局破坏了;大片的古老区域的拆除直接导致了全城申遗无法通过。看来苏州也曾经走过旧城改造的误区,现在将整个古村落、有价值的古建筑都纳入控制保护的范围,这是值得称道的。
  庙堂巷内除了杨绛曾居住过的“安徐堂”外,还有一私家园林——畅园,我到过它的门前,可据巷内的居民说,畅园还没对外开放。“安徐堂”倒是可以随便出入,但就目前的格局实在看不出当初的风貌,岁月沧桑巨变,建筑也同样有自己的命运。但愿它能在杨绛的名声下能永久地得到庇护。
  
  


  畅园
  
  


  小巷古井
  
  街巷档案
  位于古城沧浪区的庙堂巷,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400米,宽仅二三米的小巷子,东头至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庙堂巷的名字,在明初已见著录,据说这里古代有座东岳二圣庙,巷子由此得名。巷内有畅园,是清道台王某所建。巷内还有一文厅,是杨绛幼年居所。旧时巷内有河道,清代填塞。
  庙堂巷里走出杨绛
  明朝:徐如珂以全家百口人命
  担保十万吴民无罪
  明朝时的庙堂巷,留下两处亮笔,一是包山祠,一是一文厅。
  包山祠位于巷子东头,是祭祀明代书画家陆治的祠堂。陆治,号包山子,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他的老师是鼎鼎大名的祝枝山、文徵明。一文厅,是明史中颇有影响的徐如珂所建。
  徐如珂是万历进士,为人耿直清正,且具将才,在平定永宁大土司奢崇明叛乱及对抗澳葡当局的斗争中都颇有建树,却几度宦海沉浮。他在明末那场苏州人民自发而起声援东林党人、抗击“阉党”暴政的“开读之变”(五人墓)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时众朝臣危言煽动皇帝,称“吴民作乱造反!”商议要“发兵尽坑之!”眼见苏城要遭受一场浩劫,正在朝中任光禄卿的徐如珂挺身而出,反复抗辩,最后以全家百口人性命作担保,力争十万吴民无罪。他努力争取到当朝宰辅顾秉谦支持,以苏城为全国钱粮重地,杀光吴人则影响赋税为由,说服魏忠贤放弃屠城之念。但徐如珂终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归里,回到苏州。苏州人感念他的恩德,为表心意,全城百姓一人一文筹足了银子,为他在庙堂巷建起养老的住所,一文厅由此得名。然而建成三个月后,徐如珂在招待客人时突然过世。
   隔了一年,崇祯帝继位,清除阉党,重新起用旧臣,一纸诏书送到苏州庙堂巷,宣布徐如珂正式任命为南京工部右侍郎,才恍然发现故人早已经驾鹤西去。朝廷追其军功,晋升一级,封他一子为官以作褒奖。一文厅后来就成为祭祀这位“徐大老爷”的忠仁祠。
  
  民国:杨绛的幼时居所
  
   到了民国,曾经香烟缭绕的庙堂巷经过岁月的沉淀渐渐显出书香翰墨的味道来。这时的巷子中段多了一座布局精巧的畅园,这座占地四亩的私家花园是清末某王姓道台所置,民初时王姓已衰败,园子改开茶馆。民国7年,中国早期的法学家兼大律师潘承锷买下畅园,精心整修。曾几何时,庙堂巷聚集了一批名律师与名医:杨荫杭、吴曾善、蒋建之,姚寅生、邵蟾桂、桂省吾……这时的庙堂巷,频频往来进出着一些求医或者请求法律帮助的人。
   曾经的包山祠成为雷允上主人雷显的别业。曾经的一文厅成为了前任大理院推事杨荫杭的新居。杨荫杭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1913年经张謇推荐,做了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驻苏州。后来因工作调任辗转于杭州、北京、无锡、上海等地。1923年,时任申报副编辑长兼律师的杨荫杭厌倦了上海滩的复杂社会,决计定居苏州,专心做他的律师。第二年,他在庙堂巷购下一文厅旧址,又花费巨额整修一新并题名“安徐堂”。这里后来做了杨荫榆的住处,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校长因“女师大”风波而黯然回苏,寄居在兄长家中。
   比起杨荫杭,人们似乎对他的妹妹杨荫榆和他的女儿杨绛更耳熟能详。上世纪20年代时,杨家的名女人们都生活在这个巷子里。杨荫榆在此期间,先后到苏州女子中学教自然科学、东吴大学教日语、苏州中学教英语,她全然感觉不到别人的白眼,以百般的热情重新投入到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中去。1930年她离开庙堂巷,在盘门内庙桥湾购得一处住所。这里成为她最终的归宿。苏州沦陷后,她常跑到附近日本领事馆和司令部为受欺压凌辱的中国百姓出头抗议,结果被怀恨不已的日本士兵骗至盘门外吴门桥射杀。
   而杨绛,在庙堂巷度过了她整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在她的回忆文中,“安徐堂”是道不可磨灭的美丽印记。从12岁到苏州,到21岁东吴大学毕业,庙堂巷中的春华秋实见证着她每一步的成长。1939年杨绛从欧洲游学归来,回到苏州,此时庙堂巷的杨家经过战乱已变得物是人非,曾经与她一起生活在这里的母亲与姑母在沦陷不久后就相继死去,宅院变得荒凉颓败、一片狼藉。那年钱鐘书在云南寄来家书,其中赋有一诗:“苦爱君家好苍坊,无多岁月已沧桑,绿槐恰在朱栏外,想发浓荫覆旧房。”这是庙堂巷,这是“安徐堂”的旧照,可惜这样美好的情景只能活在他们的记忆中了。而这时庙堂巷中的名人们,早因日寇铁蹄的横冲直撞成风流云散状。
   “安徐堂”旧址成了杨绛故居,列入市控制保护建筑单位。雷氏别业解放后成为上海外贸休养院,明间前亭廊、罗马式圆柱、老虎天窗、红瓦屋顶,都显示着民国西洋建筑的特色,90年代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处文保单位便是畅园,“文革”时园林的整体风貌被严重破坏,1988年起开始对它进行修复,到1999年完工。(作者 丁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百巷(33)庙堂巷
苏州老街巷之(4)——庙 堂 巷
苏州这条405米的千年古巷,竟藏了这么多故事……
苏城里不能错过的小巷子 藏着多少传奇人家
百巷苏州 | 杨绛、费孝通……这里有他们的青葱求学时光
杨绛,苏州庙堂巷的岁月,是我一生最回味无穷的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