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说曲园
□张嘉巽
  曲园升格了,由省级文保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苏州杂志》副主编陶文瑜君告诉我,曲园划归市文联管理了,有关部门拨款予以整修,整修完毕仍对公众开放,还要建成苏州文学艺术界之家,将开展各种相关的专业活动。闻听此说,无比欣喜!
  我有幸两次探访整修中的曲园。检修工程已经结束,曲园内外,焕然一新。轿厅(现为展厅)与乐知堂之间已经直接连通,东路一二进(现为接待室)和西路小竹里馆均已修复,四面环通,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除东侧部分居室仍为民居外,原有的三路三进加后院的总体格局基本得到恢复。
  春在堂是曲园最具代表性的知名建筑。堂内“三宝”(曾国藩题书的堂匾,镌有《春在堂记》的木刻屏风以及名为“自挽”的抱柱楹联),浸润着俞樾老人历久弥深的“春在”情结。春在堂内陈列着《春在堂全集》的部分雕版,这些雕版放置在木箱架上。东南角上竖立一块狭长的镜屏,原以为只供整衣冠之用,读徐瀓所辑《俞曲园先生年谱》方知错矣。原来曲园老人70岁订下规矩,诞辰只写诗寄兴,不许别人为其祝寿。71岁寿辰除了作诗,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春在堂西南角增设了这块镜屏,于月夜从镜中斜睨之,竟然可化一月为五,多或至九,乃悟“石湖串月”之理。意想不到一块镜屏竟有如此妙用。春在堂后面连属的认春轩,过去一直堆放杂物,如今清理得窗明几净,可以于其中观赏园中“春”色。《曲园记》曰:“白香山诗云:‘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吾园在西,而兹轩适居南面,认春,所以名也。”曲园先生可谓煞费苦心,轩西开设一门,与后园长廊连通,而将屏风后过道里的北向之门改以窗框。这样一改,不仅多了一轩,而且还延伸了“春在堂”命名的内涵———“春”既存在于春在堂主人的学术成果和人生价值之上,同时也存在于曲园触摸可见的现实生活之中。复原小小认春轩之举,意义不为小矣!
  俞樾以人言罢归,于咸丰八年(1857)春,举家南迁苏州,赁饮马桥畔石辒玉五柳园旧第,暂寄妻孥。夏间,读高邮二王(念孙,引之)诸书,遂有治经之意,由此专注于著述和讲学。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上海求志、德清请溪、归安龙湖诸书院及杭州诂经精舍,辛勤著述,卷帙繁富。江浙知名之士,承闻训迪,蔚为通才者,不可胜数。一代学人章太炎、崔适、吴大瀓、吴昌硕、张佩纶、陆润庠等均出其门下。日本文士亦有执业门下者。“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洲”,被誉为“东亚惟一宗师”。
  同治十二年(1873),先生兄林(字壬甫)病殁于福宁福防同知任上,先生料理丧事毕,奉姚太夫人至吴下寓所。以屋小而谋迁徙,遂买马医科巷一废地,获友人资助,建屋三十余楹。光绪元年(1875)春落成,名为曲园,并以之为号,人园同名,年55岁,距迁居苏城正好18年。《曲园记》特别提到了两间“小屋”:一曰达斋,与认春轩南北相值,为先生休憩之所;一曰艮宧,居园东北隅,为先生琴室。两屋之间有修廊相属,廊墙上“十别”诗砖保存依然完好。文曰:“……曲园而有达斋,其诸曲而达者欤!”又曰:“艮,止也,园止此也。然艮宧南有小门,自吾内室往,可从此入,则又首艮宧。艮固成终成始也。”由于“内室”至今仍为民居,“小门”也被封堵,因而无从感悟艮宧所以“成终成始”的方位环境特点。这也许是这次整修的一个缺憾。但从由“曲”而“达”、“成终成始”含而不露的委婉表述中,我分明听到了曲园老人对新生活或人生新旅程充满期待的心声。
  有人说,由于俞曲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全国的国学重镇。也有人认为,曲园为先生苦心经营、安居乐业之所,也是他否去泰来、眷恋终生的乐园。俞曲园本人则在临终所作《别曲园》诗中深沉地说:“小小园林亦自佳,盆池拳石手安排。春风不晓东君去,依旧年年到达斋。”流露出哀而不怨的依恋之情……
  由衷期待升格后的曲园早日以清新的面目与游人见面!更期望2015年春———曲园建园140周年之际,它能以恢复原样结构的格局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云乡 ‖ 《曲园课孙草》与俞平伯的书香门第
祖父郑逸梅的友朋——袁克文张伯驹 周瘦鹃(苏州紫兰小筑总理题词《爱莲堂》匾额)
一位苏州“老克勒”的一生
姑苏纪事:俞曲园重宴鹿鸣
吴昌硕年谱简编
老人偶然间捡到一本武功秘笈,从此练了20多年,终成“不老神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