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伯探古–从出土甲金简文研究早期吴史
 吴 伯 探 古

                               –从出土甲金简文研究早期吴史

吴伯,指吴国元老泰伯,出土的二千四百年前的楚简称“吴大伯”,出土的二千八百年前的西周青铜簋《师酉簋》中称吴大庙,出土的三千年前的西周甲骨文称“太伯”,

早期吴史,除西汉《史记》简载一段,几乎空白。留下一团奔吴谜。

春秋列国各有史官记史,吴国该有。要不然吴王夫差赴黄池会盟争霸,口口声声要坚守先王位置!只是吴记吴史或毁或埋今不得知。现有吴史详自“寿梦始大”,强大了方为人知,开始进入中原列国视野。晋国利用,楚越征战、纷纷为鲁国入史,当代所见吴史就是按鲁史《春秋》及三传,辅以《史记》及《吴越春秋》、《越绝记》等编就,其中由于周公的文饰、孔儒的重塑、司马迁的汇总、赵晔的演义,面目己失真。近年出土文献丰富,本文择其要者,且对泰伯其人及初吴史事作一番考古探讨。

1、郑家坡遗址发掘报告。

泰伯那年代离周武王建西周要前推五、六十年。相当于奥巴马在肯尼亚的爷爷的长兄,与奥巴马无法类比一样,泰伯属于与西周文化完全不同的先周文化。那时先周还没有文字,只能以考古发掘为准,辅以由代代相传而整理的传说。但需以考古出土为主,我们借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查证了自内蒙朱开沟、陕西郑家坡等遗址的发掘报告,可以肯定:先周文明是典型的游猎文化。先周步入文明,一是季历与农耕民族通婚,吸收姜戌文明,二是灭商后吸收战败的商文明,但这已同泰伯无关,泰伯南下游猎走了。因此,泰伯並沒有将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到"野蛮"的江南来,恰恰中止了良渚文明的正常进化。好比蒙人,满人遊牧民族入主农耕社会一样,使江南陷入数百年无文字记载的野蛮期。

 

2、西周甲骨文。

学术界公认是文王期的西周金文,一件都没有;判定武王期的只有《天亡簋》和《利簋》两件。西周建国初期文字记载,主要指望甲骨文。1976年2月,陕西周原考古队在陕西省歧山县凤雏村发掘西周宫殿宗庙遗址,从两个窖穴里先后发现大批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甲骨292片,共903字,合文12字。每片字数不等,多者三十余字,少者一片一字。经识读,重要者有:文王时期8片,载文王伐蜀、克蜀、族其邗魁、伐[害夫]、往密,都是史藉未载的。武王时期有4片,其中最重要的是战胜商军,逼纣王自杀后,随即去朝歌殷商祖庙祭祀商祖成汤、商纣王的父亲帝乙,以取得改朝换代治天下的合法性。记载这件大事的卜甲找到了。共31字,说是扑杀妲己,可纠史载“两女自经”以死之谬。还有一片记“箕子来降”,与史载“箕子朝周”也不合。另有一记“今秋楚子来”,干的是送祭祀用材,操祭祀实作,而并不参与祭祀大事。甲文记载武王克殷后回周原,祭祀自己的先祖是“合祭”五位先公先王,顺序为太王(太祖父古公亶父)、太伯(王季长兄泰伯)、王季(祖父,称王季不称季王)、虞公(王季次兄,位列王季后,只称公)、文王(生父,生前未称王,王为谥号)。说明西周建国初期,延用殷商祭祖办法,父传子,兄及弟,弟再传长兄子。周武王夺商天下后,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文王,太祖父为太王,而祖父不称季王称王季(季历为排行三),封大伯祖父为伯,二伯祖夫为公,而且大伯在王季先,二伯落王季后。证实武王的祖辈有更位之实。

     附图1

西周第一甲骨片。六行三十字。与商甲不同,周甲由左起读,全文释为:“癸子,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敬布成唐,鼎执杀二女。其彝盟羝三、豕三,惠又足。”大意为:牧野之战斩纣后的第三十日-癸巳这一天,我依法理到朝歌殷商祖庙来祭祀尊敬的殷王帝乙。主祭祀官宗占了卜,我恭敬地向商祖成唐(汤)陈述:应当执杀这两个祸女(妲已及另一嬖妾)。并按祭法用三头公羊三只猪,惟此一作,可以足也。武王在朝歌祭帝乙、成汤后,将此卜辞带回了岐周宫室。到四月“丁未”,又祀于周庙,祭告后稷,太王,大伯,王季,虞公,文王等先王先公。
                                   摘自陈全方等著《西周甲文注》 学林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附图2
西周懿王期青铜器《师酉簋》铭:“隹王元年正月王才吴各吴大庙”。此证懿王在登基的元年正月去吴大庙祭祀。
附图3:
《同簋》铭(右起第三排第七字起)曰:“王令左右吴大父司易林吴牧”
                       青铜器铭摘自刘正著《金文庙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3、西周青铜器铭文。

现有出土和流传的西周金文近300篇。与吴国直接有关的仅康王器《宜侯矢簋》一篇,其它记有“吴”字的,还有《师酉簋》载 “隹王元年正月王才吴各吴大庙” ,《同簋》载 “王令左右吴大父司易林吴牧”。对此吴大庙、吴大父,过去学术界都以古代“吴、虞相通”,将吴释作虞。我联系西周甲文中吴字,认为虞、吴有别。《史记.吴世家》每以“中国之虞” ,“夷蛮之吴”分别言之,北虞为虞,南吴为吴,虞吴是分得很清的。周武王带了头,历代周王祭祖都必须开列六位先公先王(前述五位加武王),或六庙或六公王一庙,第二位称大伯,吴大父,吴大伯,第四位称虞公。西晋出土的晋韩竹简中《穆天子传》第六卷末,记载了穆天子西游回国的最后一宿,“乃宿于虞”,住在了虞公封国的周庙宫室里。

4、楚简《吴命》简文。

《吴命》简文中提到:“汝,周之孽子”, “亦惟周伯父”, “先王姑姊大姬”,按简文前言后语的意思,分别为:楚人竟指我先祖泰伯是庶出之子;周天子还称赞因各国纷乱,唯有周伯父的吴国还能主持公道;陈国是我先王(指周章)姑姐(武王长女)大姬的封国。(详见[吴论十五])。

 

上述各点都是近期出土的,为孔子、司马迁、赵晔们所没有见过的。将上述新发现串联起来,可以大略构筑早期吴史:

1、先周文化是落后的游猎文化,泰伯正是将这些文化连同他惯用的连裆鬲带往江南的。

2、在陕西武功(即幽地)先周文化发生分裂,古公亶父带着三子一族与姜戎农耕族通婚,改猎为农,东进灭商。可能老三王季便是亶父与正娶的姜戎氏结婚后的宗子,而老大泰伯、老二虞仲却是与本族姑娘生的大阿哥,二阿哥。年令虽长却并无宗族酋长继承权。

3、姜戎族团是殷商王室的重要成员,姬、姜通婚后,姬周族迅速殷商现代化,经王季、文王两代人东(不是西)化,己具备夺权的文化潜力。

4、周夺商治天下,传统观念乃顽固,一是母权制遗留,所以澶父正妻姜姬、武王长女大姬的地位崇高;二是游牧传统遗留,所以兄及弟正宗、王之兄配享是周礼核心。

5、三房宗子得天下后,没有忘记祖王兄大伯父,派人寻找、授土封伯、公,北虞南吴,恩礼有加。

6、长房并不稀罕三房的封赏,始终我行我素。周康王封他为宜侯就不称宜,西周封国上千,哪个都是封啥称啥,要听天子话,现在都是研究“宜文化”了。周室称他吴大伯,建吴大庙,却偏不自称吴王,绝大部分时间自称“?王”。直到灭国前几十年才自称吴王。(详见[吴论之五]、[吴论十六]《吴为鱼国考》)。

7、正由于偏执,吴国在西周期二百多年中,始终落后于中原。

结论:泰伯没有将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到江南来,反而阻滞了本来先进的江南文明。吴国的现代化是引进了晋国巫臣、楚国伍员、齐国孙武等的先进文化而后起的。

2009.2.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溇港
苏州泰伯庙
周王庙与古道郭村的故事
泰伯奔吴
梅里探宗----古月斋
【阎氏家谱】关于泰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