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西南寻城记:木渎春秋城址
苏州西南寻城记:木渎春秋城址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  2011-1-12 10:30:39  作者:记者 吕继东    
五峰山城墙解剖图。(联合考古队提供资料图片)

一座“埋藏”千年的古城遗址注定不会被掩藏在历史的尘埃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共同成立的联合考古队,在苏州西南的山间盆地中寻找到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春秋古城遗址。它依山傍湖,它宛若一把秀美的苏扇,它更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城址。

经过一年多的考古挖掘,苏州木渎春秋古城遗址已基本成形。

古城址依山临湖而建,呈不规则状,似扇形,经测算,总面积约24.79平方公里,这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春秋时期最大的古代城址。

初现:古城遗址在木渎

去年6月在苏州召开的苏州古城考古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公布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结论:在苏州西南部山区木渎、胥口一带山间盆地内存在一处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古城遗址,并在盆地的南、北两端发现了城墙遗迹,分别是木渎镇五峰村北城墙、城壕遗迹,及胥口镇新峰村南水门遗迹。

这一考古成果令人振奋,但也引起一些考古界人士的质疑,古城的东西城墙尚无踪影,仅根据南北两道墙很难说这是一座四面围合而成的“城”,甚至有人提出南北两处城墙遗址有可能是挡水防洪的堤坝的观点。于是2010年下半年,考古工作者把工作重点转入了对东西城墙遗迹的探寻之中。

经过细致的野外考察,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木渎刘庄以及向北的木东公路一带,发现了南北向的东城墙遗迹。这段土岗在刘庄与新峰村南城墙隔一条现代河相接,其地势明显高于两侧,宽度约30米左右,最高处约1米。钻探显示,在土岗的东侧、南侧均有一条宽10余米的老河道,其中南侧的河道位于地表以下 1.5米左右。这条沿着土岗的河道对土岗的保护、包围之势非常明显,应为南、东城墙外的城壕遗迹。

在古城西部靠近穹窿山景区一带,根据2009年11月至12月的调查资料,2010年下半年,联合考古队对重点土墩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探,并最终确定三处土墩进行挖掘,其中位于穹窿山风景区堰头村、仰家村东侧的土墩宽20米左右、高1.5米,时代为春秋时期,其南北两侧还有多处断续分布的土墩,应为西城墙遗迹。

依据东西南北四处古城墙遗迹,考古工作者已可初步勾勒出这一古城的范围。至此,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型“围城”逐渐浮出水面。

惊世:全国最大春秋城址

“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春秋古城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介绍说,去年上半年考古发现,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的距离为6728米,已引起考古界高度关注。近期对东西城墙的勘探发现,东西两道城墙之间的距离为6820米。从目前已知的南、北、东、西四处城墙遗迹来看,该城址依山临湖而建,呈不规则状,似扇形,经测算,总面积约 24.79平方公里,这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春秋时期最大的古代城址。

据介绍,规模如此之大的春秋城址不仅是国内首见,而且其保存状态之好,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尤为难得、可贵;古城址内已经发现的种类丰富的遗存,如城墙、河道、水城门、作坊、墓葬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期该地区的文明程度。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伯谦教授指出,本次发现是东周考古的重大突破。从学术上来看,吴文化有五大课题——起源问题、都邑问题、王陵问题、石室土墩的性质问题、青铜冶炼技术问题,亟需研究。苏州这个古城项目涉及到其中的四个问题——都邑、王陵、石室土墩的性质、青铜冶炼技术,这在吴文化考古上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李伯谦教授希望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同时要研究制定木渎春秋城址的保护利用规划,这是苏州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吴文化考古的一件大事。

迷局:古城布局待勘察

考古工作还在进一步深入,苏州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照根介绍说,由于受后期建设影响严重,木渎古城尤其是城墙部分保留下来的较少,与其相关的城门、道路、结构、布局等问题尚需要大量工作来解决。这项工作正在紧张地筹备中,并列入了新年考古计划之中。

可喜的是,考古工作者们在新峰南城墙处发现的道路、河道遗迹,为研究古城城市布局、道路及水路走向提供了新线索。据介绍,经钻探,在新峰南城墙、水门遗址附近,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早期石板道路、河道遗迹,为了解古城的道路、水路系统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也是联合考古队2011年以及今后考古工作的重点之一。

此外,在前期大范围考古调查、勘探中,考古工作者还在古城址内发现了密集分布的土台群。其中最密集、保存较好的为位于古城西南角的合丰土台群,这些土台高度相近,大小不一,可能为同一性质的遗存。张照根说:“我们已经将其纳入2011年古城考古工作计划中,期待能够尽早揭示土台群的真实面貌。 ”

2010年苏州考古亮点

1.首次发现带“石郭”的春秋贵族墓葬2010年 下 半年,在真山北端一座直径30米、高3米的土墩上,发掘了一处带有“石郭”的春秋贵族墓葬,这在苏州地区是首次发现。虽然该墓破坏严重,但还是留下了2个器物坑,共出土60余件印纹硬陶器与原始瓷器。

随后,考古工作者又对观音山、恩古山、华山等大约11个大小不等的土墩(墓)进行了物探调查,并对观音山部分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观音山北端一座直径20米、高3米,海拔114米的土墩墓中出土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青铜片等器物21件;另外,在墓坑内清理出土残留器物数件,其中玉印1件,玉带钩1件,玉珌1件。从墓葬规模及其所处位置等判断,该墓应为当时的贵族墓葬。

2.木渎五峰村发现良渚文化遗址

木渎五峰村彭家墩发掘点是苏州古城考古项目2010年春季工作的五个发掘点之一。彭家墩位于木渎盆地北部的山脚下,东南面有灵岩山和大焦山,东北有天平山,西北有五峰山和银顶山;南距木渎五峰村城墙发掘点300米左右。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2025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发现了大片红烧土遗迹和十余座良渚文化、汉及明清墓葬,这些墓葬共出土玉石器、陶器等180余件,其中不乏珍贵的玉璧、玉钺、玉璜、玉镯、玉锥形器等。

经初步判断,彭家墩是一处苏州地区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良渚文化祭坛及贵族墓地,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由于以前发现的苏州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苏州东部的工业园区和昆山境内,彭家墩良渚 文化时期高等级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苏州西部地区及环太湖地区史前考古的空白,为中华文明探源课题和苏州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先有木渎城,后有苏州城?
苏州木渎古城遗址
阖闾城(下)
第一批区保单位简介
田正标:北部湾寻越踪--广西合浦纪行
唐朝墩,竟然就是唐代的蒲类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