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彬士与碗莲[王稼句]

 王稼句

  二十年前,在苏州古旧书店买得一叠杂书,其中有一份线装油印本,只有十来页,封面题“莳荷一得”、“君子吟”两行,左上有“卢彬士先生所贻”,翻开第一面,有蓝油墨印的签条,“莳荷一得君子吟合编,蒋吟秋题签”,内文书口则作“人寿庐杂著稿”。书的主人不知是谁,作者卢彬士,记得周瘦鹃先生曾经提到过,回来查书,果然在《花花草草》里找到一篇《谈谈莲花》,末了写道:“老友卢彬士先生,是吴中培植碗莲的惟一能手,能在小小一个碗里,开出一朵朵红莲花来。今年开花时节,以一碗相赠,作爱莲堂案头清供。据说这种藕是从安徽一个和尚那里得来的。”后来知道卢彬士名文炳,彬士是他的字,号俦庐,又号俦叟,前清优贡生,供职在可园的省立苏州图书馆。他的著作,除上述两种外,还有《吴县乡土小志稿》,经人整理后,刊入1989年第一二辑《苏州史志资料选辑》,字数无多,寥寥数页而已。他的卒年一时无考,周瘦鹃的《花花草草》全写于1955年,可知那年他尚健在。

  莲的栽植有池莲、缸莲、盆莲、钵莲,钵莲亦称碗莲,袖珍的花叶在小小盎器里舒展开放,甚得夏秋清供的佳趣。在当时能培植碗莲的人,确实不多,卢彬士乃是一位高手,《莳荷一得》就是他的经验总结。他在自序里说:“荷虽易生,但种不如法,则不易花。若钵莲则尤难养,以器小易干、肥多易腐也。尝考《群芳谱》所载,多系池莲,且于种植之法不详,惟《艺海一勺》所辑杨瑶水《瓨荷谱》可资参考耳。至钵莲,则绝无记载及之者,是诚异种矣。余初莳瓨荷,十五年前于曾君影毫处得皖垣迎江寺钵莲名种,岁有分栽。虽余于抗战期间弃家避寇,幸未失之,嗣后益见繁殖。亲友携去者,则十不一存,非干枯,即冻死,故今后非真爱莲及能知培养收藏之法者,不轻赠与。余本积年经验,略有所知,友好辄属书所得,以供同好之研究。以性疏懒,迟迟未果。近汇录咏荷观荷诸作,将刊《君子吟》一编,因摘拾莳荷心得,质诸园艺专家,或未必有当,顾一得之愚,谅亦不无可取。”款署“己丑初夏卢俦庐”,己丑乃1949年。《莳荷一得》分两篇,一篇是《缸荷种植法》,一篇是《钵莲培养法》,后者分“泥之成分及浅深”、“出种”、“肥料之分配”、“水面之深度”、“向日性及喜阳性”、“去草除虫”、“选器”、“花之扶持法”、“秋冬收藏法”凡九则。就一个不想学着莳花的读者来说,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两则。“选器”是碗莲的承体,似乎应该知道,他说:“碗莲不可不选器,宜择细磁碗或古碗之下广而较深者莳之,若钵之口太弇者不可用,小玻缸亦宜,盂状之香炉似钵尤称。”而“花之扶持法”则借用插花技术,“钵莲固无须扎架,但花梗较高者每易倾倒,其梗倒后再仰起,则弯曲甚至,几折而少风致,可以棕丝中系梗上,两端各系小钉一,下衬一板,将棕丝随意伸缩如扳力线状,取适当之度数钉住之,则花亭亭直上矣。”当然碗莲主要在培养,他在其他几则里说得很详细。

  《君子吟》则是卢彬士作的咏莲诗,自序中说:“余亦爱莲成癖,佳种广蒐,十年前得钵莲名种,可作案头清供,同好竞索,应接不遑。年来襄理典藏,日涉可园,笔政馀闲,喜其地广庭空,分栽尤夥,盆盎罗列,皿碗杂陈,且补莳池莲,以美园西风景焉。花时清香四溢,时集名流,绿意红情,辄增诗料,分题吟咏,间及所无,虽体物未工,而寄情惟适,汇而录之,题曰《君子吟》。”款署“民国纪元三十有七年秋日俦叟卢文炳”。其中咏碗莲诗较多,于吴中风雅亦聊存一段掌故,如《余为闻达上人莳钵莲一,花涌现将放矣,潘子圣一溉花误折之,深为惋惜,赋此解嘲》,诗曰:“闻达上人授一钵,为种莲花虔供佛。佛图钵内已生莲,卓立含苞喜将发。爱花同志居士潘,日同灌溉心力殚。长袖一拂折其茎,未睹圆满先摧残。失声惊讶复嗟叹,中心惶惶不自安。我谓成毁皆因缘,即空即色如是观。优钵罗花只一现,欲花常好理所难。上人况是识缘法,曾护图书脱尘劫。(苏州省立图书馆于抗日期内,移藏善本图书四十箱于洞庭西山之显庆寺,上人为策秘藏,卒赖保全。)此花寓目倘无缘,补植灵根正不乏。寄语潘子勿懊丧,咒钵莲花或重放。”又如《戊子夏为瘦鹃先生莳钵莲已现双花,携去媵之以诗》,诗曰:“花样君家(君尝谓莲为我家花。)补别裁,红莲今亦入盆栽。案头清供搜罗广,几为先生费手培。”还有《赵子云先生以法绘荷花易我碗莲,赋两绝志谢》、《彭子恭甫出秋叶式博古小碗一,倩予为莳钵莲,以所容过小,予初难之,经加意培植,乃得花,携去留影,赠我著色放大片,喜而赋此》等。另外,他还赋咏了正仪玉山草堂荒池里的并蒂莲,以及拙政园、沧浪亭、可园、瑞莲观、公园等处的莲花,那些地方都是民国年间苏州的观荷胜处。

  卢彬士培植碗莲,固然擅长一技,但他说杨瑶水(锺宝)的《瓨荷谱》绝无记载,那是过眼遗漏的。在“单瓣十大种”的“大水红”下,有“近得吴下小种,如玻璃盏盛蔷薇露,玲珑透澈,弥觉风流”诸语。又,记“千叶六小种”的“小水红”说:“藕才指大,花樽花插碗盏之属,可随意莳之。茎数寸即花,花如胭脂盒,流媚动人。尤得意在欲开未开时,朝暾耀景,露粉含腴,昔人云‘不嫁惜娉婷’,直兴到语也。间有莳以大瓨者,殊不似花意,且不必以架约之,不衫不履,更饶风趣。”这岂不就是碗莲。

  《瓨荷谱》写于嘉庆中叶,几乎与此同时,沈复作《浮生六记》,他在《闲情记趣》里举自己“爱花成癖”的例子,其中就提到碗莲的培植:“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其实,沈复的这段经验是抄来的,来源至少有四处,一是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七《树艺·蓏部》有曰:“种莲子法:用鸡子一枚,开一小孔,去青黄,将莲子填满,纸糊孔三四层,令鸡抱之,鸡出,取放暖处,不拘时,用天门冬末、硫黄同肥泥,或酒坛泥,安盆底栽之,仍用酒和水浇,开花如钱。”二是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九《草木类》有曰:“《墨娥》曰:莲子入鸡卵,伏如法,取出,以天门冬为末,和肥泥安盆中,将莲实磨穿一头种之,勿令水干,自然生叶,开花如钱。”三是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六《燕闲清赏笺下·四时花纪》有曰:“老莲子装入鸡卵壳内,将纸糊好,开孔,与母鸡混众子中同伏,候雏出,取开收起莲子。先以天门冬为末,和羊毛角屑,拌泥安盆,底种莲子在内,勿令水干,则生叶,开花如钱大,可爱。”四是陈淏子《花镜》,卷六《花草类考》有曰:“将老莲实装入卵壳中,令鸡母同子抱,候子鸡出,取天门冬捣末和泥,安置盆内,将莲实摩穿其头种之,花开如钱大,亦一弄巧之道也。”且不说沈复是否有过实践,就培植碗莲的技术来说,也是由来已久,传播很广,至民国年间,并非只有安庆迎江寺的僧人所独擅。至于卢彬士,则于此深信不疑,1949年,他作《闻皖垣迎江寺毁于兵燹,钵莲恐罹浩劫,赋此志惜》一首,诗曰:“乞得迎江寺里莲,年来吴下钵相传。惊闻古刹罹尘劫,难见新荷放暑天。漫问荣枯空色相,须知生灭本因缘。护持皿碗分栽种,愿布灵根遍大千。”如果迎江寺真的毁了,似乎碗莲的不传之秘,惟有他自己一人知道,故而《莳荷一得》里对莲种的培植就讳莫如深。

  时到如今,碗莲的栽培已相当普遍,品种很多,据我所知,就有锦碗、红碗莲、菊红、小夜曲、粉珠、美人红、斜阳浮翠、花欲笑、烟波飘香、水影浮晕、明月秋菊、贵妃、圆舞曲、皎洁、花神如意、玉碗、厦门碗莲等等,不再是稀罕之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彬士的钵莲和《俦庐文稿》
荷中珍品有碗莲【姑苏归来话姑苏1】
细品园林之一:植物篇 不染荷花
荷花
快到碗里来,装一碗荷塘月色,碗莲种植法,超全!
中华荷文化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