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道正宗虞山派
琴道正宗虞山派
——琴的江湖之二
 
  钟  菡

  把虞山派放在第一个讲,不能说是没有私心的,我自己其实就是一个虞山弟子。而且,虞山派自明代创立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琴坛上影响最大、人手最多的琴派,古琴的发展和兴盛,离不开一代代虞山名家弟子的努力。

  虞山在现在的江苏常熟境内,所以虞山派又称“熟派”。说到虞山,不得不提琴川。有人说,琴川是虞山脚下一条小溪的名字,这是不对的。其实在那里有七条并列而行的小溪,正好像是古琴的七根琴弦,所以才合称“琴川”。这七条小溪仿佛暗含着常熟与古琴难解的缘分,这里自古就琴人众多。当年严天池祖师曾结立琴川社,所以虞山派又有“琴川派”的别名。

  虞山派大约形成于明中叶,严天池祖师有感于当时琴人边习“繁声”,在继承常熟琴学的基础上又综合诸家之长,以“清、微、淡、远”的琴风来“黜俗还雅”。这有点像三曹七子改良汉乐府,北宋诸家改良曲子词,带有把民间艺术“文人化”的意味。这种努力得到了当时琴人的普遍认可,虞山派影响迅速扩大,“清、微、淡、远”更是被习琴之人奉为圭臬。

  虞山派的历史倘若再往前推,可能就要归入隋唐之际琴师赵耶利认为清婉平和、有国士风范的“吴声”里面。再往前,如果能推到三国时期的话,“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应该也是“吴声”先驱。

  虞山派能够一直活跃至今,离不开上世纪三十年代由李子昭、沈草农、查阜西、彭祉卿、张子谦、庄剑丞等28位古琴家发起成立的“今虞琴社”。今虞琴社虽以“虞山派”命名,但本着继承发扬古琴文化的目的,其实是兼收并蓄的。社员里好多都是来自其他门派的好手,大家互相切磋,对现代古琴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初严天池祖师创立“虞山派”的初衷,非仅为传己一家之学,而是为振兴整个琴道,虞山派的琴声能够绵绵不绝,也正是因为它的博采众长、包罗万象。后来陆续加入今虞琴社的著名琴人里,还有姚炳炎、吴振平,以及太师傅吴景略先生。

  吴景略先生可以说是虞山派的现代集大成者,巧的是,他也是江苏常熟人,现在在常熟还有吴先生的纪念馆。吴先生在虞山派“清、微、淡、远”的基础上更有创新,他的演奏以气韵见长,既有北地之雄奇豪放,又有南方之清润柔婉。据说在当时有好多人都是因为听了吴先生的演奏,才有兴趣学琴的,而要学的也都是吴先生的琴艺。所以后来,又有了“吴派”的说法。这吴派的“吴”并非吴地之吴,而是吴氏之吴,其实应算是虞山派的分支。我的老师在上海传承吴先生的琴艺,所成立的琴社名为“鸣玉庐琴社”,又可看作是吴派的一个分支了。

  吴景略先生平生最爱的一支曲子是南宋郭楚望所作的《潇湘水云》,此曲并非虞山旧传,《神奇秘谱》《五知斋琴谱》等古谱都简单解释其为徜徉山水的隐逸之态。然而,吴先生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和体味,发现这里面其实还含有更深沉的忧国之思,并在此基础上花大功夫重新打谱,成为该曲的最经典演绎版本,也堪称虞山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此外,虞山派的著名琴人还有许多,在发祥地江苏常熟也有不少弟子在活动,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江湖名号:虞山派(琴川派、熟派)

  祖师:严澂(天池)

  琴风:清、微、淡、远

  名曲:《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潇湘水云》《梧叶舞秋风》

  名家:徐青山、吴景略、翁瘦昌等

  秘籍:《松弦馆琴谱》《大还阁琴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家珍教授讲座---虞山吴派的古琴艺术
苏州百馆(75)虞山派琴音讲究“清、微、淡、远”的艺术风格
虞山琴派的渊源及流变考略(四)
《斫琴图》故乡无锡的古琴人
【雅道相传】琴道之都:江南
【古琴品鉴·传承文明】虞山派古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