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蕈面

老凡

 

如果说三虾浇头是面浇头中的湖鲜之最,那么一碗喷香扑鼻的“蕈油面”无疑就是面浇头的山珍之王了。苏州西郊丘陵中,生有多种食用菌蕈,在清人吴林(字息园)的《吴蕈谱》中有二十六种能入馔的野生蕈,其中尤以松林中所出松花蕈为翘楚,其味远胜于一般野生蘑菇。松蕈,由于它含有大量的蕈糖,故而也称糖蕈。根据吴林之描述,松蕈生"于松树茂密处,松花飘坠著土生菌,一名珠玉蕈,赭紫色,俗所谓紫糖色是也。卷沿滨桷,味同甘糖,故名糖蕈。黄山、阳山皆有之,惟锦峰山昭明寺左右产之尤甚为佳品。”南宋诗人杨万里曾有《蕈子》诗,诗中盛赞其味:“色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菘羔褚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乃堪贮盈笈。”诗中虽没著一“鲜”,但字字之中皆是鲜,所言松蕈味如蜜糖、滑如莼丝、香馥胜过麝香,鸡羊、白菜诸鲜都只能甘拜下风等描述,无愧于生花之妙笔。

 

对于大自然的馈赠,精于食道的苏州人当然不会错过。在《吴蕈谱》的序言中,写道:"凡蕈有名色可认者采之,无名者弃之,此虽一乡之物,而四方贤达之士,宦游流寓于吴山者,当知此谱而采之,勿轻食也。”在谱后,作者还收录下了《斫蕈诗》四首,其中有一首咏道:"老翁雨过手提筐,侵晓山南斫蕈忙。敢为家人充口腹,卖钱端为了官粮。”可见得,苏州人采食菌蕈由来已久。在民国年间刊印的《吴中食谱》也有记载:"寺院素食,多用蕈油、麻油、笋油,偶尔和昧,别有胜处。”文中的蕈油,即松蕈油。取新鲜松花蕈入菜油之中,文火慢熬后加入酱油、白糖等调味继续熬之,直至水分大半都去,密闭于密罐中,久藏不变,吃面时淋上少许,鲜美异常,淡然间一股松香味悠然而至,令人食之难忘。颇负盛名的“常熟蕈油面”原先就是常熟兴隆寺中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遂尔名声鹊起。民国三十六年(1947),宋庆龄、宋美龄姐妹莅兴福寺上香,品尝蕈油面后曾连声发赞,从此“松花蕈油面”便成了带有常熟标志的地域特色面了。

 

不过也有人不太适应这味道,沪上散文大家黄裳先生在一九六二年所写的《虞山春》中说了他的感受:“饭吃得并不满意。原因是油太多了,这里生产一种很著名的‘松菌油’,的确是一种名物,散发着松子的清香。可惜的是每只菜都大量地使用了这种油,这就使人们有些望而生畏。本来打算来吃些清淡而别致的菜蔬的,得到的却是浓重而一般的食物,这就不能不使人失望。”对此,我也有同感,近年来也曾在常熟吃过好几次蕈油面,但每次都觉得像是在吃“常熟蕈油面”套餐。气度倒是不凡了,但松蕈油汤的主题却是被冲淡了,另外略显琐杂的配置,也淡化了松蕈油本该有的山野气息和乡土人文。

 

为追本味,我曾随同当地人一起,在苏州西郊一带的山地中寻摘过松树蕈。据当地人所言,松树蕈主要附生于松树根边,或松林中的绿苔地上,常年都有,只要气温在二十度以上,松林中便有松树蕈,但以春秋二季生长最旺,品质也最为上乘。

 

话虽如此,但对于不太熟悉山林的人,真要采摘到松树蕈,也未必就见容易。松树蕈虽味冠山野,但长相却是实在不敢恭维。粗一看像是松树皮,细再看,青灰色中还带有一点霉绿色,混杂在林中,一般人还真难一眼就辨。另外,采蕈也有危险性,弄不好混进了一二株毒蕈,那就真要出大事了。在《清稗类钞》中就有一则苏州寒山寺僧人吃“蕈油面”而吃出人命的记载。

 

松树蕈采摘不易,收拾起来也挺麻烦。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得先撕去表层的膜衣、洗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熬油。而且应市时间极短,据《吴中食谱》所记:“在清明节前后,有糖菌者,为吴下产物,小而圆,嫩而脆,多产于附郭诸山,过时即如老妪之鹤发鸡皮矣。”也许正因为这些,且食用又存安全隐患,苏州家庭中熬制松蕈油吃面的很少见,不过,在苏州人家中,利用不同的食材熬油调味面条汤食,这很常见。熬油用料不讲究,丰俭由人。不管选用哪类食材,都有一个共通,那就是一定得有足够的耐心,其中尤以熬笋油为最吃功夫。取下春笋的根部一段,切成五分后的薄片,上微火至少也得熬上两三小时,期间人还不能离灶,得不断地翻炒煎熬中的笋。否则,受热不均,会在笋片上留下难看的枯黄色,这就多少有点扫兴了。一直到春笋中的水分基本置换出来,锅中的笋油呈现出金黄色,而一片片春笋却又似鹅黄,这样的油才是品质上乘的春笋油。

 

食不厌烦,但求好吃。除了苏州,大约也难有第二个这般既有闲心又有耐心的地方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18种浇头苏式面震撼全世界,这些不常见的浇头吃过吗?
常熟人民心中苏式面的天花板——常熟面
用这一碗面,开启“江南福地”之旅!
常熟蕈油面(全文)
常熟蕈油面
此刻,你最牵记哪一碗苏式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