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白映平江
黑白映平江

   《一路一平江》  于祥 著古吴轩出版社2016年4月版
  □周湧

  1991年的夏日,有幸结识了还在恋爱中的于祥。他父亲是苏城书画圈内一位知名的裱画师,家里时常放满了待裱的名家字画。可是,在这散满吴文化气息的空间里,于祥却没有捡起流传了千年的笔墨,而是爱上了一项西方的舶来品——摄影艺术。
  于祥关注平江路一带的风情,大约始于1992年,那一年恰逢濂溪坊、临顿路卡口工程改造项目实施。当年在因果巷从事影印工作的于祥听一位从安徽来苏州的摄影师说:“临顿路边上的老房子开始拆迁了,这些老房子是老苏州的记忆,前几天我到那里去拍了一组黑白照片,你们可以看一下,大家一起关注一下苏州水巷老街!”
  就这样,一组即将要拆除的弄堂边老房子的黑白照片集中展示在一群摄影发烧友面前。
  也许是蓄锐,也许是沉淀,也许是漂泊。直到1995年,于祥的黑白镜头终于开始关注起平江风貌了,这一次关注,时间跨度竟达21年之久。
  苏州在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南宋绍定二年(1229),平江知府命人绘制平江府城平面图,并摹刻于石
  上,后人把该图称为宋版《平江图》。
  于祥这位摄影师表述逐年流逝的古城的最佳方式就是:用他的黑白光影。黑,是历史,是过往;白,是今天,是眼前;黑白之间是流年,是哀愁。
  “小石子街”(1995)。镜头下的篆刻大师张寒月与那条二百余米长的弹石子小街似乎开始让我们想起了平江。那一年,已经89岁的“民国时期上海静庵画廊篆刻师”与“1970年的无线电四厂仓库保管员”张寒月大师用他坎坷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讲述起了平江。苏州历代有了这样的大师才能衬托这样的街巷,这百年未变的街巷又造就了许多大师这样的人。平江府城,大师留痕;豪杰过往,雨巷犹存。
  “平江路中段”(2001)。黑白影像下古老又斑驳的粉墙与现代锦砖修补的墙面混搭,这一特殊的街景今天再也难见了。
  “青石桥畔”(2005)。小桥流水,马桶,生煤炉的烟火,买早点心的人。在《一路一平江》的画面里,有太多的小桥流水边的洗衣妇、小河里的摇橹人、老虎灶的送水车、倒马桶的外包工、玩鸟的“贵族”遗少、木脚桶、竹篮、晾衣服的竹竿……这些都是老苏州人抹不去的记忆。
  “丁香巷东”(2009)。“雨巷诗人”戴望舒眼里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或许真是老了!画面中的她打着伞,挎着竹篮,步履蹒跚地在斑驳的丁香巷里走着。苏州自古以来才子佳人辈出:钱谦益与柳如是、赵宧光与陆卿子、沈复与陈芸。这些千古流传的浪漫故事往往会勾起诗人们粉紫色的情愫:期待巷尾绽放着丁香花,仿佛在烟雨蒙蒙的雨巷中,走过来一位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花一般美丽的姑娘……
  “胡厢使巷”(2006)。在胡厢使巷河岸边痴情地等着“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的只有那条小黄狗了。狗是忠诚的,坚定的,只要有一丝希望,它也要等下去。画面中这条在河边等候的小黄狗,如同沈从文《边城》里的那条一直等着翠翠的大黄狗一样,在平江府城的小河边一直等待着爱它宠它的丁香姑娘。
  这就是于祥黑白镜头下的平江,也是老苏州们记忆里的平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老街巷之(9)——丁香巷
姑苏行·荡涤心灵的千年老街平江路(4)
记忆中的雨巷:我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巷:丁香一样的姑娘和她的巷
一张平江图,千年平江路
清朝时,为何省、府以及三个县的治所,都“挤”在了江苏这个城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