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誉丁谓

 郭根林

  一

  丁谓是苏州历史上的一个名人,却知之者甚少。

  丁谓,字谓之,后改字公信,苏州人,出生于乾德四年(996)八月,历经北宋太宗、真宗和仁宗三朝。善于谈笑,图书、博弈、音律,无不洞晓。

  丁谓的祖父丁守节曾在吴越钱氏统治时担任过节度推官,是当时苏州城内丁、陈、范、谢四大显赫的家族之一。

  丁谓的父亲丁颢曾在泾州任职。当时有个同僚叫窦偁,看到丁谓年少有智,预见到长大后一定能当大官,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丁谓。果真,丁谓做到了相位。

  淳化(990—994)二年,丁谓与孙何有一次把写好的文章放在衣袖中,一起去见长洲县令王禹偁并给他看,王禹偁“大惊重之,以为自唐韩愈、柳宗元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被宋太宗称赞为文章“当今天下独步”,丁谓得到他如此推重实属不易。

  淳化三年应试,发榜时孙何第一,丁谓第四。登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后来到福建任职。回京城之后,上书陈述茶、盐利害,观点独到,得到宋太宗的赞许。后来,又回到福建任转运使。

  二

  丁谓到福建任职后,对建安北苑茶在包装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制作成大龙凤茶,各两斤,每斤八饼。他在茶团上印龙凤图案,因此称龙凤团茶。从此,北苑贡茶成为当地重贡,也为宋代第一名茶。丁谓著有《北苑茶录》一书,又名《建安茶录》《茶图》,但散佚。宋代张舜民的《画墁录》载:“丁晋公为福建转运使,始制为凤团,后又为龙团,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之而未尝见也。”苏轼有“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之诗,因而有“前丁后蔡”之说。丁谓指导制造的“龙凤团茶”,工艺精细,影响深远,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不可跳过的一个重要节点。

  真宗咸平(998—1003)年间,峡西路爆发了蛮兵扰边事件,丁谓以抚为主,作誓刻石柱,立境上”,这批人“全部归从。西南地方产粟而常缺盐,丁谓“以粟易盐”民无转饷之劳”,解“决了缺盐的问题,得到欢迎。于是,真宗肯定他的成绩,“赐白金三百两。”丁谓在四川任职五年,社会一直比较安定。因为有功,真宗将丁谓提拔为权三司盐铁副使,又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安排在身边草拟或处理文书,商量州县官职等人选的录用事宜。

  北宋初期曾考虑设立劝农使,但一直没有实行。景德年间,丁谓组织编写了《景德农田敕》五卷,主要内容是户税条目和农田利害情况。丁谓又上奏建议设置劝农使,得到宋真宗的赞同,正式任命各路转运使、转运副使及知州、知军、通判等兼管劝农使或劝农事。史书认为,“劝农使人衔自此始”,反映了丁谓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丁谓执掌财政时,又组织力量编写了《景德会计录》六卷,这是宋代第一部会计学著作。他建议以景德四年的户籍为依据,粮赋以咸平六年的定额为标准,免除两浙、福建、荆湖、

  广南旧输身丁钱,每年合计有四十五万四百贯。这项政策,大大减轻了苏州人的赋税,苏州人为此在万寿寺为丁谓建了祠堂,以纪其恩。

  北宋初期,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崇尚奢侈的风气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因此,大中祥符(1008-1016)元年初,真宗帝下诏要求丁谓申明衣服器玩制度。丁谓上《上真宗乞禁销金》奏章,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奢侈之风的蔓延。

  大中祥符年间,皇宫发生大火。丁谓主持修复宫室,但取土太远,就下令凿开宫室前的大道取土。结果,大道成了壕沟。丁谓因势利导,开决汴河堤防,将水引入壕沟,使各地运送的竹排、木筏等,都可以从壕沟运输直达宫前。工程结束后,又用废弃的瓦砾灰土填实壕沟,恢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一举三得,节约资金以亿万计。这个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的典范。

  大中祥符九年,丁谓罢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被任为平江节度使,曾回苏州,到过吴江垂虹桥和虎丘等地,作诗纪念。不过多久,又知昇州(今南京),对治水作出了贡献,丁谓通过储蓄河水、种植菱莲芡实、养殖鱼鳖、决水溉田等措施,解决了贫民捕鱼之利,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

  寇准当初与丁谓友善。寇准向宰相李沆推荐丁谓,李沆不用,寇准问原因,李沆说:“丁谓确实是个人才,但看他的为人,难道可以让他担任更加重要的职务?”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才,相公难道能一直抑制他而不被重用?”李沆笑着对寇准说:“他日你会想着我今天说的话。”后来,发生的事情确实如李沆所预料的那样,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004年的澶渊之盟,宋与契丹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真宗经常梦到神人“赐天书于泰山”,就密谕大臣王钦若。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王钦若暗中指使木工董祚,于醴泉亭北看见黄帛曳鸱吻上,隐约有御名,马上向真宗报告。真宗就召集群臣跪拜,将天书启封,于是改当年为大中祥符元年,“大中”即万事适中,“祥符”就是“天瑞”。后来还出现了泰山封禅等一系列事件。从当时参与迎接天书、泰山封禅等活动看,丁谓似乎还不是主角,但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丁谓在《丁晋公谈录》中记道:“居帝王左右,奏覆公事,慎不可触机,系于宸断,所贵行事归功恩于主上耳。”因此,当宋真宗问丁谓:朕要“东封,粮草有没有备好了?”丁谓说:“大计有余。”意思就是财政上没有问题。

  真宗于是定下东封之事,丁谓任计度泰山路粮草使,又先后任三司使,为修昭应宫使,上《封禅朝觐祥瑞图》,又上《大中祥符封禅记》,升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真宗帝大兴土木,建造昭应宫、会灵观、铸玉皇像、祀汾阴等一切重要项目和其它需要花费资金的事情,都由丁谓负责。

  丁谓因为曾经寇准的推荐,地位日益提高,对寇准的照顾最为谨慎。但是,有一次,寇准和丁谓一起吃饭,汤羹溅在寇准的胡须上,丁谓起身用衣袖拂拭,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重臣,难道是用来拂须的?”

  溜须拍马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丁谓听了当然不高兴,从此与寇准结仇。现在看来,寇准不过是借题发挥,数落丁谓,毕竟大兴土木及封禅诸事,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丁谓从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其中寇准的好友、王禹偁的儿女亲家张咏在临终前就说过,真宗应当先斩丁谓之头置国门以谢天下,再斩我张咏之头置丁氏之门以谢丁谓。

  丁谓抓住寇准的缺失,伺机行事。后来宋真宗得了风疾,事多由皇后决断,这引起了寇准等人的担忧,认为“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钱惟演与丁谓是儿女亲家。寇准密令杨亿草拟,请太子监国,杨亿辅政,因寇准酒后失言,被丁谓知道,就在真宗面前诋毁,寇准被罢太子太傅,封莱国公。不久,真宗与身边的宦官周怀政商量,计划命太子监国,并问左右大臣:“我怎么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寇准了?”群臣怕丁谓,没有一个人敢回答。周怀政计划杀丁谓而恢复寇准的相位,结果事情败露,周怀政伏诛,寇准被贬为道州司马,过后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丁谓威权日盛之时,担任起居注的李垂曾经对人说:“丁谓为宰相,不以公道付之以天下威望,而是恃权恃势,观察他的所作所为,必定会被流放崖州。”丁谓非但没有加以自律,反而把李垂罢知亳州。

  乾兴元年(1022),大赦天下,封丁谓为晋国公。那年夏天,苏州发生洪水,溺死之家无数。

  四

  真宗驾崩之后,仁宗即位,第一件要办的大事是建造皇陵,任命丁谓为山陵使,全权负责建陵之事。丁谓把任务交给亲信雷允恭。但是,雷允恭没有遵照原定的选陵之地,相当于移动了陵位。太后知道后不满意,雷允恭说与丁谓商量过的,搪塞了过去。于是叫夏守恩带领数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结果地底下土石相半,继之以水,地质很差,引起哗然,官场议论纷纷,施工人员怕怪罪下来也被迫中止。原本丁谓还想包庇,依违不决,到诏书下来,只好恢复原来的方案施工。雷允恭擅移皇堂伏诛,丁谓获罪。

  势力日益的丁谓崇仰迷信,相信仙鹤,他身体疏瘦如削,有“丁瘦”之称,被讥为“鹤相”。

  丁谓与女道士刘德妙暗中勾结,而且作有“混元皇帝赐德妙”的颂词,语涉妖诞,连累家族,被发配降黜。

  在《宋大诏令集》中有一篇由宋绶草拟的《丁谓贬崖州司户敕》,其中载道:“昵彼妖巫,馆于私舍,潜通诡计,假托神灵。与孽寺以连谋,幸先皇之违豫。将逞奸回之志,妄谈祸福之端。”丁谓这种人生信仰问题完全触犯了宋朝律法,装神弄鬼,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丁谓被贬崖州,路过雷州,寇准派人送一只蒸羊在边界上迎接。丁谓想见寇准一面,寇准拒绝了。但当寇准听说家僮计划报仇,就把大门封住,不让家僮出去,直到丁谓远去才罢,至此两人终生未曾见面。据宋代田况《儒林公议》载:寇准在相位,以纯亮得天下之“心。丁谓作相,专邪黩货,为天下所愤。民间歌之曰:欲时之好,呼‘寇老;欲世之宁,当去丁。’及相继贬斥,民间多图二人形貌对张于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虽轻訬顽冥少年无赖者,亦皆口陈手指,颂寇而诟丁。”

  丁谓被贬后,士大夫都远避嫌疑,明哲保身,没有人敢与丁谓互通信息往来。有一天,执政大臣忽然接到丁谓写的一封信,执政大臣不敢拆封,立即向皇上报告。等到打开信时,一看内容,才知道是丁谓在里面装有给皇上的奏表,陈述自己的处境,为自己开脱,问颇哀“切”,其中有两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迁移先帝陵址之事罪大,还希望皇上念及罪臣辅佐先帝之功多。”于是,宋仁宗允许他迁居内陆光州。可知,丁谓心机之重。

  曾经有一次王旦与杨亿评品人物,杨亿说:丁谓久远当何如?”王“旦说:才则才矣,语道则未。他日“在上位,使有德者助之,应得终吉;若独当权,必为身累尔。”后来发生的结果就像这预言的一样,丁谓大权在握,飞横跋扈,恣意妄为,奸邪险伪,与当时的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一起被称为“五鬼”。

  丁谓曾问客人:天下州郡,哪“个最大?”客人说:“当然京城最大。”丁谓说:“朝廷宰相只作崖州司户,则崖州为大。”众皆大笑。他作过《有感》“: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在京华。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三百家。夜听猿啼孤树远,晓看潮上瘴烟斜。吏人不见中朝礼,麋鹿时时到县衙。”是不是可以看作他对人生有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

  丁谓在崖州著有《天香传》,对海南沉香提出了“百昌之首,备物之先,于以相禋,于以告虔,熟歆至荐,熟享芳烟,上圣之圣,高天之天”的观点,这部专著是我国沉香学中一本不可忽略的重要著作。

  丁谓时常野服杖屦,行于山中,去看山民采茶,也许对茶有一种难忘的思念。

  丁谓在崖州三年,又徙雷州,又五年徙道州,后居光州,流落贬窜十五年,专事浮屠因果之说,著诗文数万言,髭鬓无斑白,气量大度。景祐四年(1037)四月,在光州,“临终前半月,已不食,但焚香危坐,默诵佛书,以沉香煎汤,时时呷少许。启手足之际,咐嘱后事,神识不乱,正衣冠奄然化去。其能荣辱两忘,而大变不怛,真异人。”“无疾,沐浴衣冠,卧佛堂中而薨。”终年七十二岁。

  丁谓叶落归根,葬于苏州华山。他生时曾居住在苏州城内大郎桥,号丁晋公坊。

  而今,变迁无数,贬胜于誉,因此,即使他著述甚丰,留下来的却并不多见。

  纵观历史上许多人物,不免想起宋代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中提到的“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道德是多么重要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著名政治家】北宋-- 王钦若
从澶渊之盟到东封西祀,宋真宗时期士大夫的观念如何变化?
宋真宗赵恒的故事
我的图书馆
千年佞臣:北宋哪位奸臣被称为旷世奇才?
宋朝之谜:宋真宗伪造天书、封禅泰山,究竟是何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