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恪守昆曲之魂

徐宏图

  2018年10月14日,我在苏州中国昆剧博物馆观看了由苏州昆剧传习所重排、为第七届中国昆剧节献演的古本《红楼梦传奇》,兴奋不已。本剧分别节选自乾嘉年间江苏泰州仲振奎(号红豆村樵)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梦传奇》“葬花”“听雨”,及太仓吴镐(字荆石)改编的《红楼梦散曲》“焚稿”“诉愁”,四折合为一剧予以重排,剧名仍称《红楼梦传奇》。全剧以“悲金悼玉”为主线,保留了曹雪芹笔下丰富的人情世态,体现《红楼梦》的精华所在。在近年昆剧因受其他剧种的影响,在创作、演唱、舞美上片面追求“创新”而出现的所谓“豪华昆剧”的当下,依然能看到坚持一桌两椅、古色古香的精彩演出,殊为难得。它向人们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即:如何恪守与捍卫绵延六七百年、在文学与艺术两方面均臻极致的世界艺术瑰宝昆曲之魂?本剧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恪守词采超妙

  词采超妙,是昆曲的文学之魂。它熔诗、词、曲、乐为一炉,字字烹炼,句句自然,充满机趣与诗情画意,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用词之美,遣句之精,雄居中国文学之巅。这是花雅之争的焦点、区别昆曲与非昆曲的分界线。我不用“曲词典雅”而采用吴梅先生的“词采超妙”,是因为“典雅”用于诗、词比较合适,用于曲则不甚妥当,曲词不可全雅,必须有雅有俗,雅俗共赏才是;至于用典则更要浅显,总不能叫观众带辞典入场。重排本正是秉承这一原则,对仲、吴之作予以精选。

  首先是精选折子。仲氏《红楼梦传奇》共56折,重排本之所以选“葬花”“听雨”两折,是与这两折的词采超妙相关。请欣赏“葬花”林黛玉所唱的两曲:

  【北越调·斗鹌鹑】则俺是瑶岛司花,常惦记珠宫艳友。眼看着搓粉揉香,还说甚红肥绿瘦。这些时拾翠精神,变做了伤春症候。因此上,丢不下惜花的心,放不落拈花的手。准备着护胭脂药圃云锄,拨动俺扫天门零陵凤帚。

  【紫花儿序】早贮过绛纱囊丹砂几斗。回避了催花雨过眼缤纷,又遇着妒花风拂面飕飕。不分明芳春竟去,无倒断花梦谁留?漂流,这是薄命红颜模样不?怎怪的烟荒月瘦,燕懒莺痴,蝶怨蜂愁。

  前曲写伤春、惜花;后曲由花及己,联想自身的薄命红颜,怨愁频生。用词遣句,美不胜收。近人严易敦不顾“雅”词仅就“俗”语,称仲作“极少佳词俊曲”,显然以偏概全,有失公允。吴氏《红楼梦散曲》凡16折,所以选其中“焚稿”“诉愁”两折,也与这两折的词采超妙有关。

  其次精选曲词。由于仲振奎与吴镐出身书香门第、文学世家,从小接受诗词曲与音乐的熏陶,博学多才,能文善诗,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后都成为乾、嘉年间著名剧作家,其曲辞之美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原作本身曲词就十分典雅,因此,在节选时,除适当删节外,凡入选的曲词即一字不改,这既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昆曲的敬畏,比之那些为了“创新”而任意改写原文要高明得多。

  二、恪守按谱填词

  按谱填词,是昆曲的音乐之魂。区别昆曲与非昆曲的根本标志,首先在于它是建立于吴语基础上并经过魏良辅等人雅化了的昆山腔,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其表现形式则是供按谱填词的数百个曲牌,正如吴梅所说,每一曲牌又分别隶属于按管色、调性分门别类的各宫调之下,宫调之性又有悲欢喜怒之不同,则曲牌之声,亦分苦乐哀悦之致,剧作家须就剧中之离合忧乐的情节,而定诸一宫,接着再取一宫中曲牌,联为一套,然后再按字声“腔格”填词,可谓煞费苦心。这是任何一个剧种未曾有过,也无法企及的。

  重排本正是遵循上述这一标准进行节选与取舍的。仲、高两位原作者,均精通音律,熟谙曲牌,严守字格,按谱填词,并自订曲谱,配以工尺,一律左字右谱,十分工整,且经过一百多年的舞台演出实践,早已成为经典之作。本剧所选四折,共70支曲,留用了

  67支不同的曲牌,既有北曲,又有南曲,更有南北合套者,行家见之即可吟唱。更为难得的是,凡遇曲词未达之处又能以恰当的道白弥补,使得剧作完整而不显得局促。因而这次重排即悉用旧谱,连一个音符也不改。这是以艺术总监顾笃璜为首的剧组作出的又一个高明决策。

  对照眼下一些昆曲作家,大多不懂音律,不熟曲牌,更不懂根据剧情喜怒哀乐的变化如何选用不同的宫调与曲牌,因而无法“按谱填词”,只能先用普通的七言或五言诗以代之,待到与作曲者商定用何曲牌之后再改写之。至于“自订曲谱”那就更谈不上,只能请专业的作曲代办。针对这种现状,人们不得不担心昆曲的音乐之魂难免受损。

  三、恪守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是昆曲的表演之魂。昆曲是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综合艺术,讲究“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所谓“四功五法”,其区别于写实性的西方戏剧,就在于它是以写意性的审美观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反映现实。当年的仲、吴之作正因为恪守这一艺术规律,才获得盛演不衰、走红一时的喜人局面的。据记载,仲氏的“葬花”一脱稿,命歌童清唱,即令听者“潸然沾襟”,不久即被优伶搬上舞台,尔后盛行于扬州。至道光时流传到北京。

  顾笃璜先生为苏州昆剧传习所这次重演设定的目标是:充分运用传统手法,力求再现古本原貌,“仅用简单的一桌两椅,不去借助华丽的舞美灯光,还原最传统、最本真的昆曲形态,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中心”。在苏昆老艺人朱文元导演下,饰演宝玉、黛玉、紫鹃、李纨的四位青年演员,刻苦学习与排练,终于为观众奉献了一台恪守昆曲之魂的“古剧”,为历史悠久的昆曲艺术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与弘扬作了有益的尝试。“万变不离其宗”,它再一次告诫人们: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可以千变万化,昆曲其魂不可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裴智:固守昆曲本真之美学灵魂 ——乾嘉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复古美学”散论
古本昆剧经典之作《红楼梦传奇》百年后重现舞台
昆曲曲牌简介
近现代昆曲资料
昆曲剧本写作略说 (昆曲填词略说)
文字格律谱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