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了马甲的徐有贞
《姑苏晚报》
2019-08-25 

  徐晓群

  读书人的荣耀

  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在明代是极受追捧的。如果皇帝只想当一个牌位,比如怠政三十年的万历皇帝,那么文官集团就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个集团是由读书人中的精英组成的,是残酷竞争的胜出者,万众敬仰。

  生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徐珵,吴县人,自幼聪明好学,考取了宣德年间的进士,徐珵就成了吴县读书人膜拜的人物。徐珵是他的初名,字元玉,晚称天全翁,是个绝世天才,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样样精通。行草书法特别精妙,一辈子勤苦学书,悟得唐代怀素和宋代米芾的笔意。上海博物馆有他的真迹《有竹居歌》,行笔流畅,是书法中的精品。他的信札《别后帖》骨力嶙峋,风神潇洒。一批苏州名士在他的培养和提携下成了影响深远的名家,徐珵对促进“吴门书派”的发展有过贡献。

  杭州西子湖边有众多古典建筑,三台山麓的于忠肃公祠,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墙灰瓦,五百年来一直静静地供奉着民族英雄于谦。只是真正了解这位英雄人物的人并不是很多。公元1449年,于谦主持了一场决定明王朝命运的北京保卫战,不仅保卫了大明王朝的江山,还使民众免遭生灵涂炭。可是于谦既然是民族英雄,既然是保护大明江山的功臣,皇帝为什么要砍他的头呢?

  明史列传五十八,《于谦传》记录了这位杭州钱塘人的生平事迹。于谦(1398-1457),字廷益。永乐年间的进士,也是读书人的楷模。宣德初年授御史,曾跟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功劳最大。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格刚直,颇遭众忌。

  公元1435年2月,刚刚九岁的朱祁镇成了朱元璋之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后人称之为英宗。朱祁镇在宦官和文官集团的辅佐下懵懵懂懂地过了十四年,这期间边患不断,但还不至于影响王朝安危。到了1449年,关外蒙古部落的野心已不再满足于劫掠财物,年轻气盛的朱祁镇轻听轻信了宦官王振的提议,认为小股蒙古骑兵在大军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软柿子,只要皇帝御驾亲征,打败图谋不轨的瓦刺军是小菜一碟。先帝朱棣一生多征战,五次亲率大军深入漠北,都是大获全胜。于谦等人反对皇帝亲征的意见一概无效。从提议到出征居然只用了几天时间,兵贵神速,在王振看来浩浩荡荡的几十万大军踩死几万入侵者应该不会太吃力。

  但战争结果却大出所料,皇帝亲自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在土木堡被打得落花流水、有去无回。大明皇帝朱祁镇成了俘虏。之后几年,被瓦刺首领也先押解着,到处炫耀。从此历史上继“靖康之变”后,又多了一个“土木堡之变”的记载。

  被人讪笑的南迁论

  失去了大军保护的明朝帝都危在旦夕。因为没有了精锐部队的狙击,瓦刺军在首领也先的带领下从大同到京城一路所向无敌。为了摆脱瓦刺军的操控,保持帝国的权威,文官集团的决策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很快朱祁镇就成了过期皇帝,瓦刺手中的鸡肋。他的弟弟朱祁钰先是监国后被捧上了皇位。面对危急局面,毫无从政经验的景帝朱祁钰不知所措。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大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一位彪炳青史的人,他就是于谦。面对南迁还是迎战的观点,作为主战派的代理兵部尚书,于谦表明了要抵抗到底的决心。以他为首的主战派打动了皇帝朱祁钰。于谦在朝廷上训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也,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而这个建议南迁的人就是侍讲徐珵,在于谦的怒吼声里,翰林官徐珵羞愧沮丧、无地自容,不敢再言半语。

  徐珵出生于1407年,史载是地地道道的吴县人。在宣德八年二十六岁那年的会考中中了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他擅于分析研究时局,冷不丁给皇上提个建议什么的。正统七年(1442),西南少数民族因为不堪地方官僚的剥削压迫,屡屡起事,徐珵就上疏了军政大事的五条建议,颇得皇帝赞赏。出色的工作能力使他在京城工作仅仅四年就从编修升任侍讲,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小有名气。

  为了让自己南迁的观点被接受,他还炮制出“我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过此难”的天象论据,迎合了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但是没能动摇于谦们的信心,反而留了个坏名声。

  北京保卫战在于谦的精密组织下,发出了一条条冷酷如山的军令。书生于谦用杀气腾腾的语言替代了平日里的温文尔雅,军威大振。这就是在明史上享有盛誉的军战连坐法。

  于谦意志坚定信心十足,他身先士卒,毫无惧色。将士们上下一心,誓死保家卫国。也先率领的瓦刺军这一回吃足了苦头,到处损兵折将,拼尽全力毫无胜算。望着明明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边的北京城,灰溜溜地撤回了关外。当然灰头土脸的还有徐珵。他原以为京城必然失守,于谦必然战死,皇帝必定会逃亡,想不到被举国欢庆的大胜利颠覆了。徐珵无颜以对,对时局的判断失误让他懊悔不已。

  换个马甲再上

  徐珵是聪明机巧的江南才子,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徐珵喜爱功名,南迁的论点被人耻笑是胆小怕死、动摇人心的逃跑论,以至几年过去了一直得不到升迁。当时于谦是皇帝的红人,朝廷用人基本上由他说了算。徐珵欲谋取国子监祭酒的职务,便通过于谦的门生求助。于谦向景帝朱祁钰举荐时,却被景帝否决了,说这个提议南迁的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监祭酒会败坏监生的心术。不知缘由的徐珵却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于谦的怨恨越来越深。他觉得世态炎凉,朝廷对自己不公平,衣冠楚楚的同僚大多是落井下石的家伙,想不出洗清名声的好办法,觉得自己是再无出头之日了。

  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后,皇帝更改了年号,徐珵也听从官场好友陈循的建议酝酿改名一事,准备换个马甲再上。朝廷上每天穿着相同朝服的人成百上千,皇帝怎么可能记住每个人的相貌,怎么会知道徐珵变成了徐有贞。这一改很快有了成效,那个被人嘲笑、被人训斥得颜面全无的徐珵从此消失了,徐有贞有了精气神。之后几年他做了许多有益于民生的水利改造工程,特别是对黄河的治理。

  景泰三年(1452),黄河在沙湾决口后,朝廷花费了大量银子,先后七年反复治理毫无效果,众多大臣推举徐有贞担当此任,徐被朝廷擢拔为左俭都御史。他到任后立即在秋张地区四处巡察,查看水情,徐有贞展示了自己的真才实学,提出了自己的三条建议:设置闸门;开支河分散水量;疏运河减少阻塞。方案获得同意后就开始征集大量民工,开工实施。徐有贞很能吃苦,亲自督率,每天在工地上东奔西走。通过在山东寿张县开凿广渠分流黄河水量,筑通源闸减缓黄河水势,疏浚漕渠通水上航道,数措并举,历经五百多天,终于将沙湾决口堵截成功。之后,又奉命巡视漕河、济宁等十三个州县,发现并解决了诸多问题。这几年时间的综合治理,使水患大大减轻。

  徐有贞获得了民间和朝廷的好评。

  景泰六年(1455年)徐有贞回北京佐理都察院事务。景泰七年山东发生洪灾,徐有贞负责修筑的河堤完好无损,徐有贞被再次派往山东治理水患,大功告成后,被拜为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名声大震,功成返京,受到皇帝厚待。

  投机成功晚景凄凉

  春风得意的徐有贞想起了以前的羞辱,总是心有不甘,伺机报复。朱祁镇被遥尊为太上皇,在关外过了四年游牧民族的生活,极好的修养、淡定的性格、特殊的身份让他一直享有良好的生活保障。迎回京城后被软禁于南宫,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朱祁钰坐上龙椅后,帝国的命运安全了,皇位坐稳了,个人的健康却出了问题。在帝位上小心翼翼地过了七年,三十岁的朱祁钰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御医束手无策。之前费尽周折更立的皇太子,却在两年前病亡了,关键时刻没有子嗣继位,这是国之根本,群臣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一些人投机分子嗅到了机会。

  徐有贞预感到出人头地的绝好机会来了,要实现这个机会还需要一批阴谋家的配合。于是趁朱祁钰病危之机,徐有贞勾结权臣石亨、太监曹吉祥炮制了“夺门事件”。徐有贞是这个事件的总策划。软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被抬上了皇位。实现复辟梦想的朱祁镇改年号天顺,成了明朝第八位皇帝。

  朱祁镇复辟当日,便大加封赏有功之臣。徐有贞官晋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封武功伯,世称徐武功,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食禄一千一百石。一时荣宠加身、显赫于朝廷。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批功臣马上就开始行动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被逮捕。在朱祁镇不明就理的情况下,经不住徐有贞慷慨激昂的说辞,不杀于谦,此举无名”,“虽心有疑虑,但还是同意处死于谦。丁亥年,于谦被押至闹市斩首弃尸街头,家产被全部抄没,家人被发配边疆充军。一代英雄悲壮落幕。过了一年,他的尸骨才由忠义之士送回杭州安葬。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也是大才子,年轻时就留下了上述表明心迹的诗句,至今还被后人传诵。他的品行才能,他的清正廉洁是世人信服的。徐有贞实在找不出于谦的罪证,最后的定罪是“意欲”谋立襄王之子当皇帝,压制复位的朱祁镇。“意欲”两字和秦桧陷害岳飞的“莫须有”如出一辙。徐有贞成了胜利者,也成了不可饶恕的罪人,徐有贞就是徐珵,历史记录了他的名字,换了马甲也抹不掉。

  自此以后的几个月里他飞扬跋扈,大肆剪除异己。冥冥之中是有报应的,只是令他万万想不到报应来得太快,石亨、曹吉祥这个投机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很快内讧。朱祁镇很快弄清了真相,此时对徐有贞的弹劾举报接二连三。于谦的“意欲”之罪实属子虚乌有,皇帝后悔错杀了忠臣,皇太后知道于谦的死讯后更是长叹不已。在冤杀于谦的第四个月,徐有贞也蹲进了诏狱。释放后被贬为广东参政,赴任途中,刚到德州,又遭到匿名举报,重被抓回监狱吃起了牢饭。之后几经审讯虽免遭死刑,但被发配到蛮荒之地云南保山充军。直到天顺四年,即公元1460年才被放回老家苏州。

  徐有贞回苏之后依然没有悔改之意,没有赎罪之心,通过亲信四处活动,准备东山再起,他不知道这个朝廷和社会已彻底抛弃他了。家乡人民也是爱憎分明的,在知道真相后,许多人心情复杂,鄙视徐有贞冤杀于谦的奸臣行为。在大家的眼里,徐有贞不再是值得敬重的人物。背后取笑他、谩骂他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徐有贞是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舅父。祝枝山在书法绘画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徐有贞的培养。徐有贞矮小精悍、多智谋、喜功名,“天才绝世,其学自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释老、方伎之说,无所不通。”书、诗均佳,博学多才。

  有小说家认为徐有贞是读书人中典型的软骨头,有理想,没道德;有文化,没纪律;心思机巧,胆大包天,是一个没有节操却有品位的人。从徐珵到徐有贞他始终没有走出这些评语。

  为追逐功名用尽心机的徐有贞在家乡放浪山水偷生了十年多,晚景凄凉。公元1472年病死家中,终年66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谦挽救了明朝,却无法保全自己,科普历史背后的无可奈何
大明忠臣于谦,原来是被自己害死的!
《明朝那些事儿3》:明朝这两个皇帝不一般,一个只爱奶妈,一个偏爱已婚妇女
明朝第一国士:于谦为什么必须死?
夺门之变:英雄末路的悲情,跳梁小丑的投机,尴尬的继位帝王。
明朝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后,徐有贞和石亨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