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智庵里走出的缁衣宰相
姑苏晚报》
2020-03-23 

  沈建东

  论明史一定绕不过苏州相城人姚广孝,去相城访古,妙智庵也是必去之地。

  妙智庵位于今阳澄湖镇人民街后弄底向东150米,西南邻陆云土地庙。妙智庵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也正是佛教飞速发展的时期,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指此也。妙智庵初由高僧西铭募建,初名法华庵。北宋宣和年间,僧人紫峰重建,更名妙智禅院,俗呼妙智庵。因与姚广孝关系密不可分,历代都有记载,据明《长洲县志》载:“国朝姚少师公祠,在相城益地乡,初少师名道衍,后贵,御笔更名广孝,幼隐于僧,遇异人,尽得其传。高皇帝征相燕藩,赞成靖难鸿业,卒赠荣国公,谥恭靖,里中立祠祀之。”清《长洲县志》:“明初姚广孝为僧时居此,既贵重修,有勅赐碑文。”由此看来,妙智庵是明代少师姚广孝学佛之地。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姚广孝(原名姚天禧),本医家子,十四岁时在妙智庵出家,法名道衍,字斯道。跟随著名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之学。在故乡相城镇以好学著称,工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友善。宋濂、苏伯衡亦推奖他。

  洪武六年(1373),姚广孝“请给礼部度牒,于觉林寺入册”。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又诏通儒学僧出仕,他“赴京师礼部考试中式”,但“不愿仕,钦赐僧服还山”。

  洪武十五年(1382),马皇后病逝,明太祖下令甄选高僧辅佐诸王,并为马皇后诵经超度。道衍当时已是高僧了,他应召到京,结识当时的四王子燕王朱棣,到明太祖逝世,惠帝建文立为帝,并削夺诸王权利。周、湘、代、齐、岷王都相继被削夺。此时道衍在燕王府中,密劝燕王举兵夺位,一番腥风血雨后,朱棣即位,授广孝僧录司左善世。“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于是在永乐二年(1404)四月,又下诏拜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恢复其姓,赐名广孝,还赠其祖父官职,对他荣宠有加。朱棣还下令让他蓄发还俗,广孝不肯。朱棣还赐给他府第及两宫人,他都不接受,孑然一身仍住庆寿寺。每天冠带而朝,退仍缁衣。皇帝派他赈济苏、湖,来到故乡长洲县相城镇,他把皇帝赐给他的金银丝帛都送给了宗族乡人。

  朱棣十分尊重他,和他说话从来不用君臣口吻,直接称呼他“少师”而不是名字。朱棣在位进行了几项大的文化工程,姚广孝都参与其中,重修《太祖实录》,广孝为监修。又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几年后编纂完成,皇帝十分满意,大大褒美了广孝。朱棣对广孝十分信赖,凡有军机大事和宫廷内的事情都要来和这位缁衣和尚商量定夺,世人都称他为“缁衣宰相”“和尚宰相”,所谓缁衣即黑衣也。

  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广孝年八十有四,病得十分厉害,不能上朝,朱棣派最好的御医去给他治疗,并一直居住庆寿寺养病,不久病情恶化仙逝。朱棣闻此噩耗,十分难受,下令辍朝二日,命有司治丧,给以僧礼下葬。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在北京房山县东北。朱棣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对他评价颇高:“呜呼!广孝德全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后世,若斯人者,使其栖栖于朝野,不遇其时以辅佐兴王之运,则亦安得播声光于宇宙,垂功名于竹帛哉!眷惟耆艾,深切怀念。乃扬其功德之不可泯者,勒之金石,以诏来人。”并封其养子继尚宝为少卿。

  而相城镇(后写作湘城镇)民间对姚广孝传说也很多。有传说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此后就离奇失踪,说是广孝暗中将他藏于吴县西部山区隐居,也可能藏于姚广孝家乡偏僻的阳澄湖畔相城一带,隐姓埋名,自食其力而终。但至今未有实据,成为历史谜案。

  明永乐十二年(1414),姚广孝以钦差身份出赈苏州、湖州二府,衣锦还乡,至妙智庵,但见“僧众冷落殆尽,仅有修学一人,守其香灯。庵宇年远,梁木腐坏,不堪修理”,于是广孝出资重建,工程同年启动,次年竣工。重建的妙智庵恢复旧制不算,远比旧时壮丽有加,除大雄宝殿外,在西庑重装西方三圣像,塑十八尊大罗汉像,列于观音殿左右,还增建藏经阁、香积厨等。清光绪年间,区董姚文潞募修大雄宝殿。民国时期,妙智庵成为区、镇公所驻所,第一国民小学校址。1949年后,为湘东乡驻所,湘城中心小学校校址。1954年,改建成粮库。

  现妙智庵旧址尚存大雄宝殿及部分廊庑、大殿梁架、斗拱等,仍保持明代风格。并存古碑多方,其中一方是“皇帝御祭文”碑,又称“明御祭姚广孝文碑”。广孝在北京去世后,永乐帝特派镇远侯顾兴祖到苏州姚氏故里,并镌刻了这方重要的纪念碑。碑文内容记录了姚广孝辅佐永乐帝夺得天下的人生轨迹,其中“识察天运,言屡有验,一德一心,弘济艰难,辅成家国,其绩居多”等用词,传达了朱棣对这位谋僧的感激之情。另外一方古碑是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的“与姚广孝书信”碑,在朱棣诸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姚广孝一直支持太子朱高炽。史书记载,“(永乐)帝往来两都、出塞北征,广孝皆留辅太子于南京。”为人忠厚的朱高炽铭记在心。碑文显示,朱高炽在继位已定之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慰问患病老师,还随信“特赐亲用良剂十枚”。

  姚广孝墓塔,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常乐寺村,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墓塔前原有神道,但早已不存,石像生、石翁仲也早踪迹全无。只留有一座神道碑,石碑上的字迹已模糊,碑额所刻篆字“御制荣国公神道碑”仍清晰可见,1980年添建了护碑楼。2009年7月,妙智庵旧址和明御祭姚广孝文碑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图片由黄骋宇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UST“黑衣宰相”姚广孝:隐居房山、葬在房山……这位北京城规划者为何这么青睐房山?
【书魂】姚广孝:成祖首功,《大典》总成(下)
明代三古建 湖畔一小村
史上最神秘谋士,被称“妖僧”,皇帝赐他钱财侍女都不要,成了当朝“黑衣宰相”
这位苏州人给朱棣送了一顶“白帽子”,却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 | 方志江苏
武当山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