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人体的六经命
userphoto

2022.12.01 广东

关注

炁是天地的本源,一炁二分为二气,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一升一降交互相替,万物的生化依托于气的造化,是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间万物的变化,这是气的作用,气的作用也称为气化。

阴者,荫也,气在内而奥阴也;

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

生则为阳,消则为阴,故二者一而已矣。

用药,即用药所禀赋的天地之气机。

这是我们需要去重点了解的。那么什么是阴阳呢?阴阳是一气二分,是气的两种运动方式。就是一升一降的气进行交互交替,而形成万物的变化。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如此就进行了营养运动。

三阴三阳是由阴阳之气的变化而得到的,是对阴阳的再划分。

三阴三阳形成六经辩证,这是《伤寒论》的主体结构,很多人也称为六经辩证。

三阴三阳,其实就是阴阳的多与少,也是对阴阳变量的多与少的描述和表达。

太阳:太是大的意思,太阳是言阳气强大,为三阳,也就是三份阳气,故有巨阳之称。

阳明:明是显著的意思,阳明指言阳气显著,为二阳,也就是二份阳气,故有盛阳之称。

少阳:少是小的意思,少阳就是阳气弱小呗,为一阳,也就是一份阳气,因而也有小阳、幼阳、稚阳、嫩阳之称。

太阴:和太阳相对应,为三阴,是三份阴气,阴气量最大。

少阴:和阳明对应,为二阴,是二份阴气,阴气量较少。

厥阴:厥有极、尽的意思阴为一阴,是一份阴气,也就是阴气少到了极点。

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的变化,阴阳之气在一年一天之中的变化,也是有多有少的。

于一天的时辰来看,少阳主时寅卯辰,正值清晨,阳光初照,其阳气不亢不烈。太阳主时巳午未,阳光当头照,阳气盛大。阳明主时申酉戌,太阳已偏西,阳气渐收。太阴主时亥子丑,正是阴气最盛之时。少阴主时子丑寅,夜半子时一阳生,阴气渐减,阳气渐出。厥阴主时丑寅卯,阴气将尽,少阳已出。

“人生于天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天地是人类的父母,人类等同于天地的子女,人与天地相参相应,就联系于天地之一气。在《黄帝内经》中,就把经络臓腑根据阴阳之气分部的多与少来进行命名,也同样的使用了三阴三阳来命名臓腑经络。

天地有三阴三阳的阴阳之气转换,人体有气血经脉的转换,于是也就有了人体的六经命名。

六经各分布于手足之间,经络又内属于臓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流布于津液,六经实际上也就是总纲十二经脉及其所属臓腑以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特征描述,是将人体分为六大功能体系的总称。

虽然用六经来命名,但六经并非专指经络。在《伤寒论》中,六经是病症的命名。六经是人体感受外邪后的,六大功能体系的划分。《伤寒论》的六经辩证,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以看成相互关联独立的证候。

太阳病就是单独的太阳病病症,阳明病就是阳明病单独的病症。

《伤寒论》,是以六经所系的臓腑、经络、气血为基础,结合人体臓腑、经络、气血受限以后发生病变,会形成得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体系。其中将疾病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特征进行分类、归纳,进而形成判断病症、病的部位,以及疾病的传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治法和处方。

这也就是说,《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病症病理的概述,同时也包含病位、病性、及病的发展态势的在其中。

太阳病: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体表营卫,其主要证候为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阳气开始邪,属阳证、表证、阳证的初起;如邪气循经入腑,则会有气化不利的蓄水证和血热互结的蓄血证。

阳明病:病变部位涉及到足阳明胃经、胃肠之腑,邪气已经人里化热,因此阳明病的主要证候是盛阳感热邪,两阳相争而出现的大热、大实之证,为里证,为阳证的极期。

少阳病:病变部位涉及足少阳胆经、胆腑和三焦,邪气在经为寒,在腑化热。其证进一步发展,邪气既可以由阳人阴而内传太阴,转成阴证,也可以内传阳明,进而发展为阳证的极期。

太阴病:病变部位涉及足太阴脾经和脾脏,主要证候是太阴脾脏的虚寒证,为阴证、里证,是阴证初起阴证的轻浅阶段。

少阴病:病变部位涉及到手、足少阴心、肾以及足少阴肾经由于心为五臟六腑之大主,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病及少阴涉及到人体根本阳气的动摇,故为阴证,里证,为阴证的危重期。

厥阴病:病变部位涉及足厥阴肝经、肝和心包,如果邪由少阴传来,也就是说在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寒邪进一步传人厥阴,则属阴证、里证,为阴证的终末期,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阴盛阳绝的死证。但如果是外寒直接侵袭厥阴经、臟,则属可以治疗的厥阴寒证。而当阴寒郁遏厥阴相火,相火郁极而爆发时,又会有热证、寒热错杂证、厥热进退证、自愈证等出现。

如此通过这样的简短言语,我想大家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内容,也就有了清楚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歌诀:

身无汗,麻黄汤;身有汗,桂枝汤;

中风病,桂枝汤;伤寒病,麻黄汤;

二阳病,葛根汤;少阳证,柴胡汤;

有风寒,青龙汤;阳明病,脉洪大;

有汗淌,不怕冷,白虎汤;

少阳病,有寒热,小柴汤;

胃腹满,大承汤;呕不止,大柴汤;

表里热,柴芒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力红:论开合枢机理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伤寒论六经与周易六爻的关系
学习伤寒------对伤寒与六经的思考
(3)邹学熹教授论易学与伤寒理论的汇通
04-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六经病欲解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