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含胸拔背”的真正意义,看完才知道自己白练了!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其实是有一个变化范围的动态姿势,不是固定的、持续不变的,所以,它有一个最基本的姿势作为变化的起始基础,这个基础性的姿势就是自然状态的含胸拔背。综合有关文字资料中一些先辈的阐述,这种自然状态的含胸拔背就是维持最佳符合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自然放松的胸背部姿势,人在自然放松站立时,胸段脊柱具有微微后凸的生理弧度,与脊柱其他弧度一起担负着缓冲地面震荡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等重要的生理任务。
背肌因而舒张,即自然站立状态的人就呈现着基本的拔背姿势;人体的解剖结构中,躯体两边侧中线的连线和颈侧中线至肩头外侧中点的连线有一个微向前的角度,即两肩头的方向是微向着前斜侧方的,或者说:两肩是呈现着微向前裹合的,因而人的锁骨下方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凹窝,这就是说:自然站立状态的人就呈现着基本的含胸姿势,对于没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来说,会感到这种姿势的胸背部没有任何应力,实际上这时人体胸腔的容量最大,所以,这种自然放松形成的基本的含胸拔背无疑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人体全身的气血运行、气沉丹田和脚下沉稳。

有的人错误理解了“含胸拔背”,练拳时始终持续地用力或将背肌向两侧张开,或两肩向前加强裹合,或胸部向内缩,使胸背部肌群持续保着应力,无效消耗体力,破坏了胸背部的自然舒松,不仅可造成局部肌群由于疲劳而发生损伤,而且影响胸部脏器的正常生理活动,既不利于身体健康,对武术也没有什么益处可言,这样的姿势从太极拳理上分析与太极拳是格格不入的,因为这样的姿势违反了太极拳法自然的“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的基本原则。
此外,违反这种基本含胸拔背的不良姿势主要还有两种,一是努力挺胸,一是懈怠驼背。努力挺胸时,胸段脊柱微后凸的生理弧度被迫变直,甚至反向前凸,胸椎问盘等受到不均匀的挤压,胸骨被迫前移,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外侧等带动肱骨头后张,肋骨围成的胸腔被压缩,胸背部产生了应力而无效消耗体力,持续维持这样的姿势无疑也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驼背则是不少人懒散懈怠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种不良姿势,这种姿势使得胸段脊柱的上段前倾,因而脊柱的高度降低、胸骨被迫内缩后移,从而形成胸部内凹、胸腔被压缩,持续维持这样的姿势无疑也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

有了不良姿势作对照,只要是不勉强凹胸、挺胸、驼背等畸形的胸背姿势,人在站立时上体正直、自然舒松,胸背部一般就是基本的含胸拔背了,并且只要是做到了基本的含胸,也即做到了基本的拔背,做到了基本的拔背,也即做到了基本的含胸,这是一般人只要稍经指点就能很快掌握和遵循做到的。
太极拳基本的含胸拔背是基础性的,并不是太极拳先辈泰斗们所说的“含胸拔背”的全部内容,太极拳随屈就伸、沾连粘随、以身带手,还必须依赖于有急应缓随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这种包含有自然基本的和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才是太极拳含胸拔背的全部内容。动态变化的含胸拔背是不可能一经指点就能使人一蹴而就掌握的,是必须通过长期练拳等全身整体性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而成的一种功夫。
动态含胸拔背的含胸和拔背,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两者密切相关的是一经动态含胸,必然出现相应的动态拔背姿势,而一经动态拔背,也必然出现相应的动态含胸姿势,不同的是两者的动力劲路、主要工作的肌群、产生的武术效果以及自身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动态的含胸,直接的原因主要是胸肌的工作引起胸骨带动锁骨内侧和肋骨内侧内缩后移。深度的含胸可使肩锁等胸部呈现弧形内凹。脊柱虽被迫后移但往往是前撑的,造成含胸的胸肌工作的动力是由脚而起经过腹肌而上达的,当然,含胸的形成,也有其他肌群的辅助工作。在推手中,不同深度的含胸,常能有效借势将对方吸带过来。使对方有落空感,能使捋化对方的攻击容易得多,同时,捋化、吸带时能使手臂上力的分量很轻。
动态的拔背,直接的原因是背部肌群的工作引起脊柱的后撑。深度的拔背,两肩与背脊可呈现为向后圆拱的弧形,背部斜方肌等肌群被强烈地拉伸开,因而背部有绷紧的感觉,拔背程度越深,这种感觉越明显,金仁霖老师指出,这种感觉就是古人所说的“气贴背”。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术十要》中说:“拔背者,气贴于背也。”可见杨澄甫先生文中所说的拔背是一定深度的拔背,并非指基本的拔背,杨澄甫先生在文中接着还说:“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确实,这种拔背,十分有助于整体劲力的发放,使发劲充分而畅透,真正掌握了这种动态拔背功夫,实际应用、武术效果十分显著,有可能使小力者胜大力者。圆形物体的承重力大于方形物体的承重力,这在力学上是肯定的,骤然变圆的肩背,在其他部位的变化配合下,可高效率地将全身劲力通过脊柱传到手臂发放出去,从而可有效发挥太极拳以弱胜强这一独特的武术效用。

无论动态的含胸,还是动态的拔背,都会不同程度出现两肩更加向前裹合的形状,这主要是胸骨和脊柱后移所引起的,并非两肩主动前移的结果,如果胸骨和脊柱无运动变化,仅仅是两肩头向前运动,也即肩胛骨和锁骨催动肱骨头向前运动,这样形成的胸背部姿势似乎像含胸拔背,但毫无武术意义,不能认为是太极拳的“含胸拔背”,然而,恰恰有许多人将这样的所为错误地当成了“含胸拔背”。
深度的含胸拔背也会压缩胸腔,但胸段脊柱上段并不前倾,脊柱只是几乎平行地后移,而且姿势是动态变化的,不是长时间持续维持的,所以对胸部健康是无害的。肋骨与胸骨的关节,肋骨与脊椎骨的关节,原本是允许有微小的活动,一般人几乎没有这种活动的机会。动态的含胸拔背使胸腔发生了紧弛缩张,如同胸腔接受按摩一样,这些,反倒有益于人体健康。
经仔细观察可发现,民间推手圈中有不少人都在经常动态应用含胸拔背,不少推手功夫高的人在捋化对方进攻和发放人的瞬间都会出现深度的含胸拔背,武术作用显著。但另有一些人,虽也应用动态的含胸拔背,然由于某种原因不是全身上下相随的变化所引起的结果,只是局部的变化,所以武术效果不佳。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式逆顺呼吸运动
青少年驼背该如何矫正?
纠正含胸驼背的体式治疗
女人补肾燃脂只需这一个动作
★优化你的肩胛, 提升气质★
颈肩腰椎病的病因原来是这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