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无邪”,知行合一的千年密码

今天继续下工夫。一是感悟到王阳明弟子为什么会分不同派别。一是感悟到王阳明心学的特立独行处。

心是泉水,心是明镜

心学心学,本心之学。

本心到底是什么?

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王阳明说,普通人的心是蒙上了尘土污垢,所谓下工夫就是要把尘土污垢擦拭掉,心明了眼就亮了,知行就合一了。

关于镜子的比喻很多人知道,关于水的比喻知道的就少了。

王阳明说:“心犹水也,污入之而流浊;犹鉴也,垢积之而光昧。”

地下水本来纯净,被污染了,流出来的就是污水了。

人的心就像地下水,生活就像一个污染源,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内心,人才不会做出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来。

“因病立方”,王阳明心学门派之争

王阳明去世之后,弟子们分成不同的派别。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弟子们会分出不同的派别。

今天看到王阳明与朱子的一些论断的不同,忽然就悟道了。

王阳明与朱子的不同在于,朱子不停地格物去印证圣人的知,而王阳明干脆心里没了圣人,只剩下了圣心。因此,王阳明和朱子完全不是一个境界。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才说人人可以做圣人。

再说王阳明的弟子们,他们为什么会分成不同的派别,因为他们“钻”到王阳明的话语当中去了。

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改化,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

这段话里说得很明白,王阳明的很多话语都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只是当时的一种话语。但是,弟子们却沉迷于其中不同阶段的话语体系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了王阳明心学的分裂,更从根本上导致了王阳明心学的边缘化。

“思无邪”,圣教的浩气

《论语·为政》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三百篇,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就是“思无邪”。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后世无数种版本,可以说,大多数都在南辕北辙,只有到了王阳明这里,才得以真正地阐释。

原文

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

先生曰:“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此外更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解】

问:“‘思无邪’这一句话,怎么能概括《诗经》三百篇的义理?”

先生说:“岂止是《诗经》?《六经》用这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至于古今天下所有圣贤的话,‘思无邪’都可以概括。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可说的?这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就是良知,除了良知之外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知了。

孔子说“思无邪”是诗经的全部,王阳明说“思无邪”是一了百了的工夫。

可以说,“思无邪”就是常存千年的人间浩气。

理解了“思无邪”,就理解了圣教的本质,就理解了初心,就理解了知行合一。

人世间千奇百怪的病,都是从心上来的。

由此可以说,“思无邪”是独家药方,都可以拿来诊断你的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学干货】知行合一
王阳明,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
我怼心学,这个劝我谦虚、那个问我学过没有 好吧,你把王阳明的著作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的《长生》之路
[转载]欧阳辉纯:论王阳明心学的道德结构体系
【经典好文】王阳明的一生与心学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