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者说文解字释“年”意 今年“春节”刚好百岁
学者说文解字释“年”意 今年“春节”刚好百岁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发布日期:2014-02-02 ]
栾贵川

    内容摘要:伴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震撼开场”了。我们的先民们认识到谷物的生长周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年终,谷物归仓,又不适合农作,逐渐兴起了各种祭祀、感恩、庆祝活动以及禁忌,所以说,春节是自然性节日,在崇尚自然的同时,又衍发和注重了人文情感。”春联取代了桃符,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曾令公卿士庶张贴春联,从此至今,春联便成了春节最为亮丽的特有的美景。”直到1914年,农历正月初一才被称作“春节”,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014年,“春节”刚好一百岁。在此之前,古书上所讲的“春节”,则一般都是指春季,如《后汉书·杨震传》所记:“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关键词:春节;春联;习俗;门神;桃符;元旦;春运;谷物;从禾;荆楚

  伴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震撼开场”了。据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天里,仅我国大陆地区就有超过36亿人次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常年在外读书的、打工的、由于各种原因客居他乡的游子,无不自发地加入这支声势浩大的队伍,他们肩背手提、扶老携幼、行色匆匆,目的只有一个——回家过年。

  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当下,“任何理由都阻止不了人们回家的脚步”。可谓“年味儿”正浓。那么,春节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春节的节期最长、内容最丰富,也最为隆重。所以,在我国节俗活动中,春节最为重要,同时也最具代表性。但在古代,“春节”并非现在说的“旧历年”,日期也曾经不是现在的日子。

  说到春节,首先要讲到什么是“年”。“年”的本义是指谷类成熟,这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年,谷熟也。从禾,千声。”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则认为,“年”应是“从禾,从人”,总之,“年”是表示谷物成熟。《谷梁传》曾记载:“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如丰年、歉年等。大概到了商周之际,“年”才与“岁”同义,作为时间概念开始出现在金文里,说明先民们对此已有了清楚的认识。

  民以食为天。古代的生产力很不发达,一年只生产一季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当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应当把它记载下来。但是,古人对于“年”的叫法却不大一致,《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郭璞分别注释说:“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时一终;载,取物终更始。”宋代邢昺又作了注释,他说:“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

  我们的先民们认识到谷物的生长周期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到了年终,谷物归仓,又不适合农作,逐渐兴起了各种祭祀、感恩、庆祝活动以及禁忌,所以说,春节是自然性节日,在崇尚自然的同时,又衍发和注重了人文情感。据汉代《四民月令》记载,在东汉时期,新年时,民间盛行祭奠祖先,家人按照辈份依次向家长敬酒,再拜贺宗亲乡党。这便是后世拜年习俗的滥觞。

  古人医学知识匮乏,还在新年这一天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南朝梁代宗懔在其《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到了宋代,逐渐以火药替代竹竿,出现了鞭炮。

  《荆楚岁时记》还记载了贴门神的习俗,“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到了唐代,门神换为唐朝开国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门神便成了一家人起居平安的保护神。

  为了确保居家安全,唐代的人们还在门上悬挂桃木剑等,为了使妖魔鬼怪逃离而去。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元日》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桃符”,就是桃木剑。春联在五代时期已经出现,后蜀主孟昶在其居室张贴了两句吉祥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古代的第一副春联。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直言:“春联者,即桃符也。”春联取代了桃符,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曾令公卿士庶张贴春联,从此至今,春联便成了春节最为亮丽的特有的美景。

  春节期间官府放假,亦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的假期是七天,节前节后各三天,人们便得以更加从容地操办了。

  古人对大年初一的称谓也不尽一致,较早时期叫“元日”、“元旦”、“元正”、“新年”等,而称“元旦”的居多。《说文解字》:“元,始也。从一,从兀。”每月初一称作“旦”,汉末曹操《求言令》:“自今以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焉。”直到1914年,农历正月初一才被称作“春节”,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014年,“春节”刚好一百岁。在此之前,古书上所讲的“春节”,则一般都是指春季,如《后汉书·杨震传》所记:“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我国现行的农历,实是夏代历法。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夏代的元旦是在正月初一,商代是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到秦代更定为十月初一。直到汉武帝颁行《太初历》,恢复使用夏历。夏历颇便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生活在春秋末年的孔子,大致感到了周历的不便,从而主张“行夏之时”(《论语·卫灵公篇》)。

  我国疆域辽阔,东西南北中,物产不同,春节期间习俗各异,数千年来,习俗也在不断地扬弃扩充,但是,其祭祀祖先、敬亲、庆祝、亲人团聚等主要内涵却始终如一,这正是春节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所在。春节之在我国,其民俗活动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理应得到很好的发展与传承。有学者认为,这些民俗活动在哲学、伦理、社会关系和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统一的春节民俗有利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和强化,是名副其实的正能量、国家软实力。

  如此看来,还是让“年味儿”更浓烈些吧。

(编辑:俞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是怎样“辞旧迎新”的?
古人到底有多懒?除夕,是老祖宗们拖延症 懒癌的结晶
【衣食住行】阖家团圆辞旧岁
【荐读】沔阳(仙桃)春节习俗
贴春联的八大禁忌,一定要注意!
新年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