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十多年后,李先念再谈中原突围:可惜,当时听张主任的话就好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上世纪80年代,回忆往昔抗战岁月,李先念深有感触地谈起四十年前的中原突围,言辞之间透露出深刻的思考。他不无遗憾地称:若当年我们能够听取张执一同志的建议,或许就能避免进行那场中原突围。那么,张执一是何人,又提出了何等建议呢?这一切涉及到中原突围的前因后果,需要我们仔细回顾。

中原突围,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阶段。首阶段发生在1946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当时蒋军以30万大军,对事实上被压缩到不足100平方公里、只有5万人的我中原军区主力展开围歼行动。中原军区在司令员李先念和政治委员郑位三的领导下,分成南北两路,穿越平汉线向西突围,经过一个月的顽强战斗,成功脱离蒋军的合围。对于这场突围,评价褒贬不一。赞同者认为,中原突围拖延了蒋军30万兵力,为其他解放区的兵力调动赢得了宝贵时间。尽管在兵力对比悬殊、被动应战的情况下,我军损伤相对较小,未受到严重破坏,算是一次成功的突围。然而,批评者则认为中原突围伤亡惨重,主力伤亡近半,我军付出了2万余人的代价,特别是鄂东独立第二旅,损失了6000多人,只有100多人幸存,难以称之为“损失不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鄂东独立第二旅政委张体学等幸存者通过化装脱险,生还下来。

然而,要理解李先念为何称赞张执一的建议,我们需要回溯到张执一的背景。张执一,出生于湖北汉阳,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1929年,年仅18岁的他加入了党组织,从此长期参与学运和军运。学运需要深厚的知识和说服力,尤其要影响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就必须拥有超越他们的知识。而在军运方面,他不仅纸上谈兵,还亲自上阵,指挥过多次战斗。1939年后,张执一加入了新四军,在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联络部担任部长,后来又担任第五师旅政治部主任,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张执一的军事经验非同寻常,尤其在1941年11月至1942年2月,他身为政治部主任,指挥部队三次进攻侏儒山,将驻扎在那里的日伪军击溃。这次著名的“侏儒山战役”备受军事专家推崇,被列为抗战时期的经典之一,可见张执一的能力之高。

1944年2月,日本军队实施了《一号作战计划》,旨在打通大陆纵贯平汉铁路沿线周边地区,掠夺中国的战略物资。在这个背景下,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战役正式爆发。然而,虽然中国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日益增强,但中国国民党军队却在这场战役中遭受重创,最终失利。八个月的激战后,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丧失了50多万人,失去了4个省会和140多座城市,4万平方公里土地落入敌手。这也是为何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无法发言,蒙古独立,苏联强行租借旅顺的原因之一。

然而,尽管国军在该战场上溃败,但他们仅仅占领了交通要道和大城市等战略地点,而日军则陷入困境,被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压制,兵力不足,难以全面占领中原地区。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抗战胜利在即,我军有机会进入中原地区,填补由国民党军队撤退而留下的真空。这一举措不仅能为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争取主动,还能在国民党内战爆发时,利用中原地区与蒋介石抗衡,赢得更多主动权。为什么选择中原?这个地区在战略上地位重要,占据这里不仅可以支援陕北、山西、河北、山东及苏皖等根据地,还能将它们紧密联接起来。

因此,党中央迅速决策,将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调集到河南,开始了对中原的经略。这其中包括了分布在太行山一带的太岳、太行军区的八路军部分军队,以及活跃在晋冀鲁豫军区的八路军部分军队,还有位于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第5师。这支新四军第5师在抗日战争初期壮大迅速,从成立时的1.5万人发展到5万正规军,同时还拥有约30万的民兵队伍。这支军队控制了164个县城,其中5师根据地跨足了5个省份,建立了7个专区,面积广达4万平方公里。

尽管5师根据地面积广大,但却位于偏远地区,资源相对贫乏,不过,发展的必要性推动了党内对根据地发展方向的争论。有人主张南下,希望扩展到湘鄂赣和洪湖地区,也有人主张留守原地巩固。最终,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应巩固鄂豫边中心区,留守原地。然而,1944年7月,鄂豫边根据地召开会议,再次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在此背景下,5师高层再度分歧严重,一部分人支持北上,服从党中央的指示,另一部分则坚持原地巩固。争论的核心围绕着对平原作战的风险展开,尤其是在装备和物资补给方面的不足。最终,部分军官提出妥协方案,建议调集一部分兵力北上,即便失败也会有一块避难之地,并能向党中央交待。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张执一的主张。他坚定地认为,当前鄂豫边根据地的形势是三年来最糟糕的,受到了日伪和顽军的多方合围。他强调北上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经历风雨,将来必定会迎来阳光,与北方根据地形成合围态势,迎来战局的大逆转。然而,尽管张执一言之凿凿,但他的观点未能得到采纳。部分人依然坚持原地巩固的主张,担心北上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最终,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守原地。

这次争议也与张执一的身份有关。当时,在我军中,政治委员对军队行动有决定性影响权。张执一虽然在新四军工作多年,但他的职位仅限于旅政治部主任,地位较低。决策上,政治委员位居正职,继之是军事主官,然后才是政治部主任。因此,张执一的意见在党内重要性较低。然而,即使如此,他依然坚守己见,维护自己的观点,最终未能得到认可。在此次争论之后,张执一的政治部主任职务被撤销,被派往苏北新四军军部接受审查。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领导人陈毅力保张执一的政治立场,认为他的观点没有问题,仅仅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不应受到处分。于是,张执一顺利度过了审查,并被委以重任,负责新四军苏浙沪地区对日伪军和顽军的统战策反工作。

总之,争论的结果是,张执一的北上建议未能被采纳,而大多数军官选择了原地巩固。然而,在中原突围中,我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也导致李先念对当时忽视了张执一的建议感到遗憾。这一段历史充分展示了决策的困难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突显了党内不同声音的存在。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初如果采纳意见,或许就不用中原突围了!新四军师长感慨
时隔多年后,李先念再谈中原突围:如果当时听张主任的话就好了
当初如果采纳意见,也许就不用中原突围了!新四军师长感慨
新四军第五师,走出了哪些重量级别的文化人?
中原突围与皖南事变有何异同?5点高度相似,都迟疑不决
四十多年后,李先念再谈中原突围:可惜,当时听张主任的话就好了|财政部长|中信集团|财政部官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