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乌兰木伦遗址:发现6.5万年前箭头,改写中国弓箭史!

196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他老人家气势如虹的文字就像一把锐利的宝剑。毫不留情地揭开一众反动派是纸老虎的真面目,让他们丑态毕露。真霸气!就是现在,读起来也是浑身充满了力量,毛主席的诗词永远这么催人奋进!

词中有这么一句,“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前面这个“正西风落叶下长安”,据说化用的是唐代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句。毛主席在这里是用它来比喻那些国际上的反动势力,就像这秋风中的落叶,已经穷途末路日薄西山了。

鸣镝 网图侵删

后面这个飞鸣镝,大概意思是说:吹响了人民革命的号角。这里这个飞字非常形象,有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伟大的导师督促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扫除一切害人虫”。真是句句都深入人心,字字全掷地有声,像投枪一样!

说起这个鸣镝,其实是一种特别的箭。在飞行时会发出声音,古代时候主要被游牧少数民族使用,又叫做响箭。这种箭矢在汉代已经有了,毛主席应该是引用了《史记》里的一个故事。老人家写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总是那么恰到好处。

网图侵删

据记载,秦汉时期首领头曼单于的长子冒顿(音莫读,其实现在念冒顿也无所谓了)本来是继承人。和所有的宫廷故事一样,头曼单于又娶了一位美丽的阏氏,打算废除冒顿的太子身份。这个冒顿,人狠话不多,发明了鸣镝用来训练他的亲兵们。他下了严令:只要鸣镝射出,不跟着射箭的,一律斩首。确保他们对自己的命令绝对服从。

第一次考验他瞄准了野猪;第二次射向了自己心爱的坐骑;第三次,对准了他最疼爱的妃子。经过这三次,那些犹豫的亲兵们,因为他们的迟疑丢了性命。最后一次,这个鸣镝射向了他的父王头曼单于。。。。。。

自此以后匈奴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这话的大概意思是能拉满弓弦的人有三十多万,引申就是有三十多万士兵,非常厉害。我们都知道,蒙古高原上的射手技艺高超历史悠久。

但是具体有多久呢?

时间来到2010年5月,鄂尔多斯一个名叫古日扎布的化石爱好者,在乌兰木伦河北岸的景观道旁,偶然发现了一个自然泉眼周围散落着十几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无意间发现一座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乌兰木伦遗址。

网图侵删

仅仅在乌兰木伦遗址的第一地点,考古专家就发现了超过3万件的古动物化石。这些化石被细致地分为8层,经过科学家们用高科技手段——放射性碳(C-14)测年法和光释光(OSL)技术一检测。原来这个乌兰木伦遗址已经存在了5万到6万5千年之久,属于地质年代的第四纪晚更新世。换成考古学上的说法就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阶段。

发掘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这是一种由质地非常好的黑色石英岩打造的“石镞”。后来的编号是12KW⑥:250。这件石镞的尺寸为长45.9mm、宽23.8mm、厚15.2mm,重量为16g。经过多次打击而成的尖刃部分修理得非常锐利,侧边夹角72°,面角41°。

网图侵删

这件珍贵的石镞一出土就刷新了咱们国家的历史记录。在它被发现之前,我们国家发现最早的弓箭痕迹,是在山西峙峪遗址出土的2万8千年的箭镞。而这次发现的石镞,年代更为久远,距今约6万5千年前。这一发现无疑是我们国家古代文明考古的重大突破。6万5千年前,蒙古高原上就已经有人熟练的掌握了弓箭这项高科技。

这个小小的箭头不光是一项技术发明,还涉及到人类进化。这是怎么回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蒙考古发现:乌兰木伦遗址发掘出披毛犀骨骼化石(图)
箭簇简说
弓箭知识学习
【爱我鄂尔多斯】鄂尔多斯文物之最(一)
“现代人”起源再引热议
匈奴的起源及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