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卦第八

比卦第八


比(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译文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易经 · 序卦》:“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比”者,谓亲辅也。以“卦象”论,水在地上,最相亲切,“比”之象也。以“卦爻”论,“九五”尊位,众阴比而从之,有一人御万邦,四海仰一人之象也。

盖惟能相亲而辅乃得俱吉,故曰“吉”也。“原”者,原穷其情也。“筮”者,筮以明其道也。夫欲往相亲以为辅弼,必也先原穷其情,筮明其意,始能长相亲比,故曰“原筮”也。“元”者,谓大也。“永”者,谓恒也。“贞”者,谓德正也。圣君欲得贤人相辅以遂不世功业,必先有匡扶宇宙之志,百折不挠之恒,恪行正道之心,始不负天纵睿智以为济世救民之责也。圣君俱此三德,则必得贤人来辅,功业可成,故曰“无咎”也。

盖天下乱、邪祟出,而圣人来,来则辅弼圣君以为铲除邪祟、澄清寰宇,使天下再入大同;如姜尚、孔明者是,故曰“不宁方来”也。天下治而圣人隐,不隐恐有刀斧之祸;如文种、韩信者是,故曰“后夫凶”也。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九五”阳居尊位,众阴比而从之以为辅正,故曰“辅也,下顺从也”;并释“比,吉”之义也。

“九五”有“刚中”之德,始能心无私吝,故能“”其志也;健而不息,故能“”其心也;正而不邪,故能“”其道也。君子俱此三德,则大业可成,故曰“无咎”也。贤人欲往归附以遂治平之志,必也先原穷其情,筮明其德,以得相与久长之所保,故曰“原筮”也。所谓者何?盖若不遇其主,虽各怀“永贞”,则犹未足以免咎;如田丰,沮授者是也。虽有“永贞”,若无明主照察,不被上知,相亲涉于朋党,亦终不免于咎,如祢衡、孔融者是也。

天下乱、邪祟出,而圣人来,来则辅弼圣君以为铲除邪祟、澄清寰宇,使天下再入大同,是顺天应人之举,故曰“上下应”也。天下乱,圣人出;天下治,圣人隐,此圣道之常也。不隐恐有祸,故曰“后夫凶”也。所以言“凶”者,盖圣人势大功高而主不宁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先王”者,谓天子也。“建万国”者,谓天子割土以封诸国也。“亲”者,谓天子巡狩,诸侯会同,皆相亲而无所间也。“诸侯”者,国之君也。盖物相亲比而无间者,莫如水之在地,“比”之象也。先王观“地上有水”之象,遂割土分封以建诸国;上以巡狩,下以会同;朝聘往来以相亲诸侯,诸侯承流宣化以亲万民;一时天下犹一家,万民犹一身,而天下“比”于一也。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有孚”者,谓诚信发乎中也。君子欲往附圣君,辅弼正道,必先自诚心意,信而不违,始能言语行止无所乖戾,故曰“无咎”也。

“盈”者,谓满也。“缶”者,皿以盛物也。“有孚盈缶”者,圣人就近取譬,谓君子诚信满盈而无杂垢也。“终来”者,谓君子德盛,必有圣君往顾亲比也。君子蒙圣君亲比,必也恭敬用事,诚信不失,终日助建功业,其间每有望外之喜,故曰“有它,吉”也。

“九五”一阳而统五阴,是欲有为于天下也。“初六”者,“比”之始也。盖相比之道,贵在诚信立本。是以君子于往附亲比之初,必先自诚心性,终始积累以至盈满其中,待“孚”至于极,则非但“无咎”,更“有它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君子积德无失,孚信至厚,终有望外之喜,故曰“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二”柔顺中正,才堪大用,是与君合德者也。是以受君专信,以成亲比,故曰“贞吉”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中正得位,动静有常,乃得君信。故曰“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四外比于五,二与五正应;惟有“六三”不中不正,虽欲同比于五,然既非相应,又隔于四,故至终不得相亲。是以惟有亲比上六,然“上六”亦自困无首,虽亲而无所应助,故曰比之匪人”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近不相得,远又无应,所欲亲比而皆非其亲,情实可哀,故曰“不亦伤乎”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凡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六四”比于“九五”,故曰“外比”也。“六四”柔顺得正,其舍正应之柔而比刚中之贤,乃得所比之正者,是取吉之道,故曰“贞吉”也。

夫“六二”之“贞吉”是异于“六四”也。“六二”以正应而比之,在修己而得也;“六四”以相近而比之,在从人而得也。于此,可见“易”之时位有差也。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九五”刚中得正,故曰“贤”也。居尊位,故曰“上”也。“六四”舍正应而外比“九五”,岂独“比于贤”,更正君臣大分,故曰“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显”者,光大而人皆可瞻也。“九五”中正履尊,行止进退皆能合正道也。心无私吝,遂能常怀亲比天下之心,故曰“显比”也。圣君有“显比”之德,胸怀博大,气量恢廓,朝野人众一任来去自便,无一勉强。是以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盖圣人无私惠也。

 

——《易经 · 蒙 · 彖》:“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王用三驱,失前禽”者,盖圣人取譬设喻以释“显比”之义也。“三驱”者,言网设三面,即天子不合围也。昔日圣王狩猎,亦设左、中、右军,而独留前方与禽兽逃遁。其自前遁去者,圣人舍之;趋而从己者,圣人取之,故曰“王用三驱,失前禽”也。

“邑人”者,喻左近也。盖圣王有亲比万民之德,足以惠泽天下。若常有人劝诫利害,久之必也干乱善德,混淆善道,故曰“邑人不诫,吉”也。

 

——《论语 · 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微生亩对夫子说,你呀,怎么落到了如此颠沛落寞的地步呢?就不能也学着嘴巴甜一点吗?夫子说,哎!没办法呀!走不了那条路啊!我太死心眼儿了!——《论语正则》)

——《论语 · 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问,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究竟是该把它好好地藏于盒中呢?还是应该拿出来寻个好价钱卖掉呢?夫子说,当然是要卖了啊!可是卖归卖,一定得找个对路的买主才肯卖吧!——我也和那块玉一样,一直在等候一个对路的买主呢!——《论语正则》)

——《论语 · 颜渊》:“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子张问得明智之要点。夫子说,像水慢慢渗入般的长时间诽谤;以如受切肤之痛般的苦楚去诉说委屈,如果这些都还不能蒙蔽对于真相的判断,可谓明智。能做到如上之不受蒙蔽,可谓能“防微杜渐”。——《论语正则》)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九五”刚居尊位,既怀“正中”之德,故有“显比之吉”也。凡事顺天应命,无一勉强,故曰“舍逆取顺”也。圣王刚健“中正”之德,遂使小人却步;纵有不肖亦不能干乱善道,故曰“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无首”者,谓无可归附以相成亲比也。“上六”虽贵无位,见众阴皆亲比“九五”,而己独遗在后,是为众人所弃,故曰“凶”也。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既无亲比,则何来与之共终者,故曰“无所终”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第八卦_比卦
《帛书周易-传文六篇》原文译文
帛書易傳
高岛易断水地比卦解析,比卦高岛易断解卦吉凶
论语日课121:为什么称君临天下为“南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