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蛊卦第十八

蛊卦第十八


蛊(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译文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易经 · 序卦》:“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蛊”者,物久滞不用,败坏而蛊生也。以“卦德”论,在上者止息而不为,在下者巽顺而无违,彼此萎靡因循,此其所以“蛊”也。以“卦象”论,“艮”刚上则太尊而情不下达,“巽”柔下则太卑而情难上通;柔则谄,止则惰,皆致蛊之由,此其所以“蛊”也。

既“蛊”矣,而又“元亨”者,何也?盖久治必乱,久乱必治,此造化之于人事也。是以当“蛊”之时,久治而乱生,是乱之初,亦是治之始;如五胡后而生唐太宗,五代末而生宋太祖也。然欲使邪僻反正、乱以入治,岂静以俟其成哉?必也历涉艰险而后得,故曰“利涉大川”也。

“甲”者,东方,谓“震”也;“震”者,动,谓行事也。君子欲使邪僻反正、乱以入治,必于行事前,先行晓谕天下,使知除恶之义,故曰“先甲三日”也。行事之后再复重申天下,使明匡正之利,故曰“后甲三日”也。“三”者,象卦之初、二、三爻,言尽事之始终也。

 

——《论语 · 子路》:“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夫子说,盖名份不正,则政令不行;政令不行,则诸事不成;诸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乱治;刑罚乱治,则百姓不知孰对孰错。故君子名份所立必当昭彰日月,方使得天下人皆信服,以至所出政令通行无碍,政令通行方能执行顺畅。——《论语正则》)

——《尚书 · 牧誓》:“二月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徽、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艮”刚上则太尊而情不下达,“巽”柔下则太卑而情难上通;柔则谄,止则惰,皆致蛊之由,故曰“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也。

盖久治必乱,久乱必治,是以当“蛊”之时,是乱之初,亦是治之始,故曰“天下治”也。

盖欲使邪僻反正、乱以入治,岂能静以俟其成哉?必也“涉大川”、历艰险而后得,故曰“往有事”也。

夫天理循环,久治必乱,久乱必治,故曰“终则有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者,是君子代天行义,明谕天下,故曰“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风”,“蛊”之象也。“振民”者,谓“巽”摇动以布泽也。“育德”者,谓“艮”止息以修身也。君子身修德立而后民从,故曰“君子以振民育德”也。

 

——《论语 · 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问,如何才能够做到使人民敬其上而忠其国,并且努力耕织呢?夫子答,面对百姓的时候,态度若能端正,百姓自然恭敬。能行孝慈,则百姓自然效法,自然忠其君国。举用贤德之士,倚之教化百姓,百姓自然努力耕织。——《论语正则》)

——《论语 · 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向夫子询问为政之道,说,如尽诛“无道”恶人,并成就“有道”君子,如此施政您以为如何呢?夫子答,若言为政,何必非用杀戮?若你能行善道,则百姓必将效法而行善。盖官长如风,百姓如草。大风起时,草必随之偃倒。——《论语正则》)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干”者,谓谏阻也。“初六”柔居刚位,当“蛊”之始,才柔志刚,见父不当,柔以谏阻,故曰“干父之蛊”也。“考”者,谓至父亡也。“厉”者,谓行事危也。盖父有谏阻之子,君有谏阻之臣,则卒命不失正,终朝不乱道,故曰“考无咎”也。虽有危厄,臣子尽谏阻之责,故曰“厉终吉”也。

 

——《荀子 · 子道》:“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子之谏父,臣之谏君,是欲止其不当,克盖前愆,而致君父于正道,故曰“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父”之为,多政事,则是非易判,取舍易决,故可直“干”也。“母”之为,多细碎,其亲情缠绕,取舍难决,故难于直“干”,“干”则难“贞”也。“九二”刚居柔位,中道果决;其于政事得力,于家事则难为。若强以是非论事,善恶据理,则必致兄弟失睦、亲情损伤,恐终不能得人亲服,故曰“不可贞”也。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中而不正,必失亲睦。圣人言“得中道”者,实为误于“中道”,未得“干母”之正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九三”刚健不中,以刚直“干父”之不当,既犯君颜,或受惩戒,故曰“小有悔”也。纵有冒犯,毕竟未失正道,故曰“无大咎”也。

 

——《论语 · 里仁》: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为臣者事奉其君,若有失君臣尺度,恐为君所轻贱,以至竟遭其辱;为人朋友者,若有失交友尺度,恐为人所怨恶,以至竟遭疏远。——《论语正则》)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纵有冒犯,未失正道,故曰“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裕”者,谓漠视纵容也。盖强以立事为“干”,怠而委事为“裕”,正干之反也。“六四”阴居柔位,处多惧之地,又当“艮”止,遂怠而不能有为,是以不敢“干父”不当,以至坐视纵容,故曰“裕父”也。不能“干父”不当,所行鄙吝,终必有咎,故曰“往见吝”也。

盖“九四”之柔异于“初九”,其所为之差也显矣。“初九”以柔“干父”之不当,则使君父卒命不失正,终朝不乱道,故曰“厉终吉”也。“六四”以柔不敢“干父”之不当,一味坐视纵容,所行鄙吝,故曰“往见吝”也。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不能尽诤子之责,故曰“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六五”见父不当,恪守中德,委婉谏阻,务求致君父于正道,终赚得天下共誉,故曰“用誉”也。

 

——《论语 · 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夫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但是看到父母不愿听从,依然还是要对他们不改恭敬、和顺。纵被责备亦无怨恨之心。——《论语正则》)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能据中德,不伤亲睦,故曰“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者,谓上九也。上九有诤子以辅事,诤臣以辅国,故能不败家业,不毁宗庙,尽终始而无堕毁之忧也。既无堕毁之忧,则殁身不至用奴隶之身而奉新主,故曰不事王侯也。上九以君父之尊,能用诤谏之臣,是有顺天应命之德,故曰高尚其事也。

 

——《论语 · 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舜得能臣五人,而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乱之臣十人。夫子感叹说,天下从来不曾缺乏过人才,只是难在有人才却得不到重用而已,事实不正是这个样子吗?唐尧、虞舜之时,重用能臣数人,便得盛世如斯;文王在时,也仅是能臣十人而已,其中一个还是妇人,便得天下诸侯三分之二归于麾下,一同事殷。周已具平殷纣、夺天下之实力,至于文王终不伐殷,乃其德高至极也。——《论语正则》)

——《论语 · 宪问》:“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鲩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夫子谈及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问,真到了如此地步,怎么没见他丧国殒命呢?夫子答,灵公虽无道,但朝中有仲叔圉管外交事宜,有祝鲩管宗庙祭祀之礼,有王孙贾管军事。灵公能用贤臣如此,又何至丧国殒命呢?——《论语正则》)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有广开言路之德,虚心纳谏之量,足为万世宗法,故曰志可则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读《论语》——说一种感觉叫“正”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经典收藏】《论语精讲》
一起学《论语》17.23阳货篇——君子义以为上
《论语·八佾篇第三》3.24: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易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卦象密集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