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卦第二十

观卦第二十


观(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译文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易经 · 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观”者,谓人所观仰也。盖风行地上,遍及万类,“观”之象也。二阳尊上,为其下四阴所观仰,“观”之义也。

“盥”者,将祭而洁手也。“荐”者,谓献祭也。“有孚”者,诚信发乎中也。“颙若”者,形端表正,言主祭庄严也。盖宗庙祭祀始于盥洗,而后献祭于神台;今盥洗即毕,主祭内诚敬而外肃穆,蔚为大观也。

 

——《尔雅 · 释训》:“颙颙,卬卬,君之德也。” 

——《论语 · 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鲁国三家,以天子祭宗庙所唱之《雍》诗以唱家祭。夫子说,诗经《雍》中有言,“四方诸侯相与助祭,天子主祭神情肃穆。”此天子诸侯之盛举,何时轮到此三家可妄用?——《论语正则》)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顺”者,心于理无所乖,法“坤”之义也。“巽”者,事于理无所拂,法“巽”之义也。天子秉“中正”之德,当祭祀之时,内诚明而外庄敬,以德行示正于天下,是欲使天下皆效敬畏之德,故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也。

夫祭祀之道,盖天子居上以示正,万民处下而德化。天子所以德化万民者,德隆肃穆也。万民所以观祭明礼者,敬畏不悖也。盖民知敬畏,则人伦大序不乱,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安序而当位,圣人之教周行而无失也。

 

——《论语 · 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齐景公向夫子询问为政之道。夫子说,为君者当尽君之道,为臣者当尽臣之道,为父者当尽父之道,为子者当尽子之道。齐景公说,说得对啊!真的是君不能尽君之道,臣不能尽臣之道,父不能尽父之道,子不能尽子之道啊!如今虽得仓廪粟米充足,我又如何能安心享用呢?——《论语正则》)

 

夫“神”者,微妙无方,玄秘难量。盖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未见圣人教忠信,而“天下服”焉。所以者何?皆在得此“神道”也。

 

——《道德经 · 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且观大道法相:天之得道,故能垂象清明;地之得道,故能安宁载物;神之得道,故能虚灵应物;谷之得道,故能盈满不绝;万物之得道,故能生生不息;侯王之得道,故能为天下官长。此皆为得道之利也。反之,天若失道,则失其垂象清明,而崩裂;地若失道,则失其安宁载物,而倾陷;神若失道,则失其虚灵应物,而消散;谷若失道,则失其盈满不绝,而枯竭;万物若失道,则失其生生不息,而灭绝;侯王若失道,则不得为天下官长,而挫败。——《老子厥中》)

——《养真集 · 天地》:“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底天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义理,与见圣人何殊?”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省方”者,言天子巡狩省视四方也。夫“巡狩”者,天子事也,非诸侯以下之所为,故曰“先王”也。“观民”者,谓观民风也。“设教”者,言因俗以设教也。天子省视四方,观民风以施教化,是法“观”卦“风行地上”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者,谓童稚也。“初六”柔居卦下,处“观”之初,其去祭台最远,不能直观“九五”中正之德辉,犹童子之识不能及远,故曰“童观”也。识既不能及远,是“小人”之识也;倘为君子,不亦鄙乎?故曰“君子吝”也。

 

——《论语 · 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夫子说,君子所在意的是内在德性的得失;而小人所在意的却是身外财货的得失。君子所在意的是凡事是否能依从体制;小人所在意的却是能否跨越体制,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施行,以从中获利。——《论语正则》)

——《论语 · 宪问》:“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夫子说,君子务本,躬行仁义,故能日日趋向于高明;小人逐末,沉溺利欲,故致日日沦落于卑污。——《论语正则》)

——《论语 · 阳货》:“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游说,昔日我曾听夫子您说过啊!君子施礼乐以为政治民,小人持礼乐以为谋求口食。——《论语正则》)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识既不能及远,似若小人之识,故曰“小人道”也。

 

——《论语 · 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夫子说,一个邪僻小人也可以做好事君治民的本分吗?其未得权位之时,便已不择手段,惟恐此生与权贵无缘;苟得权贵,则深恐失之。为能不失其位,甚至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论语正则》)

——《论语 · 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夫子于陈蔡之间被围困,断粮七日,同行弟子多饥饿而无力站起。子路十分恼怒,问于夫子,君子亦有如此穷困之时吗?夫子说,世人皆有穷困之时,然惟有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安时而处顺;小人则不然,势必急于脱困,以至行事无所顾忌,为求货利无所不用其极。——《论语正则》)

 

○六二,窥观,利女贞。

“窥”者,谓窥测也。“六二”阴柔中正,当“观”之时,居内以窥外,“不出户庭”而欲观中正之道,是不可得;其所见狭僻,故曰“窥观”也。盖“六二”柔居卦内,惟能“窥观”而已;如此举止,惟利女子,非丈夫所为,故曰“利女贞”也。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女子尚可,非丈夫所为,故曰“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我生”者,谓可相几而动也。“六三”以柔居刚,处下卦之极,是有可进之时;居上卦之下,复有可退之地。远则不至“童观”;近则未至“观国”,其时可则进,不可则退,观风相几,故曰“观我生进退”也。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居可进退之地,观可进退之时,既能观风相几,故曰“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六四”柔顺得正,当“观”之时,最近至尊,是“观国之光”者也。盖“观”卦利近不利远,“六二”虽应“九五”,却为“窥观”而不能“观光”,则不利于远可知也。

“宾”者,谓邻国使节也。“六四”既近至尊,得享“观光”之利,尤以能自视为外邦使节,并持邦国之礼以为觐见观礼为佳。如此既不失祭礼之尊崇,又无损“九五”之辉光,更不至妄自菲薄于王前,故曰“利用宾于王”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能自视为外邦之宾,则无同僚亲疏之忿,故曰“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九五”刚中履正,“观”之主也。既为主祭,是以正德宣弘大化,其下四阴皆其德所化者,故曰“观我生”也。夫“大观在上”,“九五”“中正以观天下”,是“圣人以神道设教”也。“九五”“下观而化”万民,则“天下服”,故曰“君子无咎”也。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圣人必先“以省方观民”,而后知须教之德;则民之所须,圣人教之,故曰“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观其生”者,谓旁观“九五”设教化民也。盖“九五”有天下国家之责,是以诚敬祭祀以为德化万方。“上九”处“观”之极,不在其位,不任其事,置身于外而旁观“九五”,是无观示之责,故曰“君子无咎”也。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既不当位,又无任事,惟有旁观盛事,故曰“志未平”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佩榮20、察人观己——观卦
《易经》第二十卦 观卦详解 风地观卦 巽上坤下
风地观卦详解
经部东坡易传[宋]苏轼观卦(第二十)
《易经》导读(四十三)——第20卦《观》卦(上)
《周易》的智慧——20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