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的澡堂文化:叫一声'好水儿'



爱上网的人的叫“网友”,爱旅游的人叫“驴友”,爱泡澡的人叫“泡……”,叫“澡友”。

天津爱泡澡的人多,原因我分析过:

一是北方天气较冷,泡澡是一种比较快速的取暖方式。

二是因为北方沙尘大,重工业较多,人可能更“脏”一些,不泡透了洗不干净。

三是因为天津人玩心重,爱热闹,澡堂子为这些人提供了聚集地。

以至于到今天,在天津想找个“大众浴池”也是挺容易的一件事,随便找个老居民区找人扫听扫听,准有知道的,但现在和小时候比,真是少了不少乐趣。


7、8岁时,住平房。家里没卫生间,别说在家洗澡了,就是早晨上厕所,都要走6、700米,去胡同口的公共厕所排队。记得我小时候,公厕对面就是炸果子的,胡同里的伯伯大爷们排队腾干净肚子,紧接着就排队买早点。

这一大清早不够他们折腾的。

婶子大娘们蓬头垢面端着痰桶往地沟里倒,老爷们儿端着豆浆、豆腐脑往家走,小窄胡同里来来往往,那叫一热闹。过去的人,确实“脏”,但日子过的有意思。


小时候,我洗澡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在家洗。

我家有个大铝盆,衣服脏了洗衣服,我脏了洗我。因为什么都洗,所以盆底总有很细的砂子粒,冲不干净,一坐在里面就沙沙愣愣的,屁股一挪,砂子就在铝盆上“嘶嘶”的划,弄的浑身不自在;还有个锥形“浴帘”,蓝色透明塑料材质,顶端挂在挂日光灯的钩子上,下摆连大铝盆捎带着我爸和我,一起扣在里面,我爸给我洗完后,我倒是见干净,他忙活一身汗,塑料罩子里忒闷,所以他不爱给我在家洗。


第二种就是去澡堂子。

澡堂子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甭管你是大老板,还是车老板儿,进池子都一个样。

以前澡堂子的设施不像现在这么讲究,有句话叫“澡堂子拖鞋——没大没小”,那地方就连拖鞋都得现配对儿,绿的蓝的一大片,蹲那先挑,跟玩连连看似的。连连看还能挑着一样的呢,那拖鞋还真不一定……

好不容易找着两只,大小差不离,颜色也一样,鞋带没断,鞋底也没裂,再一看,俩右脚的。不过这也难不住总去洗澡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先随便穿两只,到了池子边上,再偷穿别人的。


过完“连连看”这关,就该脱衣服了,现在都是一人发个手牌,放柜子里,那时可都是用筐盛,名为“脱筐”,脱筐里里铺张旧报纸,显着干净。但可千万别掀开那报纸,因为保不齐下面有什么……反正我是见过臭袜子和红裤衩。


脱个精光,准备下池子

池子有两种,一种是温水池,一种是热水池。池子边儿的墙上一般用红油漆写着“有皮肤病者严禁下水”、“请勿在池子里洗衣服”、“严禁在池子里打香皂”等等标语。

下池子有讲究,直接蹦进去的一看就是外(傻)行(X),尤其冬天,北方冷,身上还凉着,进温水池也烫得受不了,所以得“试着下”。

池子上砌的白瓷砖凉的很,人们或蹲或半跪在池子沿儿上的,也有站在池子外的,先拿手往沿儿上撩热水,把瓷砖弄温乎了,再面冲池子坐下,俩脚在池子里扑腾扑腾,跟旁边的澡友扯两句闲天儿,体会下大海的感觉。


↑↑↑电影《洗澡》↑↑↑

等脚也适应了水温,就起身往池子中心挪两步,一边挪一边用手往身上撩水。等身上湿了,后退半步,慢慢往水里坐,坐的时候嘴里不能闲着,随着水与身体接触的面积越来越大,要适当发出感叹词,如:“嗬~!”“舒服~!”“好水儿~!”等等,这玩意儿自由发挥,那会要是郭德纲火了,我估计多数人得喊“噫~!”。这喊声必以兜紧丹田、破口而出为最妙,我就特别爱听大爷们这声喊,透着一股子生活气儿,过瘾。


等身子泡透了,大部分人都要搓个澡。

北方澡堂子搓澡的分南、北两派。南派搓的细,手劲儿也小,搓完还给按摩按摩;北派搓澡劲头匀,手劲儿大,搓完之后浑身通红,跟胡萝卜似的。我就极少搓澡,因为有痒痒肉,师傅一碰我就咯咯笑,而且搓澡时候“沟沟坎坎”的地界儿都要搓,我受不了这个,也怕他伤着我……

搓完澡来到外屋的小床铺上歇会,这时有的人还要进行其他项目,拔罐、刮痧、修脚、掏耳朵等等。

像我这种,偶尔洗一次,搓个澡。而澡堂子里的另一种人,是拿泡澡当日子过的,天天腻在澡堂子里,一天不泡大澡浑身难受,此类人名曰——堂腻子。

堂腻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专为泡澡去的,一大早,带上中午饭,顶着门去,泡到下午再回家吃饭。另一种泡澡其次,是为了玩而去的。

玩,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下棋玩牌的,一类是玩虫的。

下棋一般是下象棋。玩牌可不是打扑克,澡堂子里都是蒸汽,纸牌捻不开。他们玩的是“牌九”。

牌九的玩法我一直不会,也不想学,因为这玩意多用于赌博,所以与其说“堂腻子”们是为了娱乐,不如说是为了耍钱。牌九本身是由骰子演化出来的游戏形式,有时他们嫌一局一局玩的太慢,会直接用牌九“比大小”,“一翻一瞪眼”,这样玩速度快,有的人分分钟输个干净,骂着街就回池子里接着泡去了……


澡堂子里玩虫的人也很多,玩虫儿也分文武,“文”的揣着蝈蝈、油葫芦听动静;武的就是斗蛐蛐了。俗语说,“秋天到,蛐蛐叫”,在甲骨文中,“秋”字的字形就是蟋蟀。所以玩虫的一般都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秋季更甚。

除了这两类,还有一种喜欢“静”的堂腻子,泡美了之后,他们会要上个青萝卜,再沏壶酽茶,躺小床铺上眯着眼打盹儿,或听相声、或听京剧,兴起时会跟着哼哼两句,有板有眼。


一壶茶,一支烟,一个青萝卜,这三样,就能让老澡堂子里的天津人,不再苦恼贫穷富有,瞬间忘掉喜怒哀愁,劝化自己一切顺其自然,乐天知足。


写到这,我竟起了立刻去泡澡的冲动。也许泡澡真的是老天津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比起现在的洗浴中心,我更愿意回到20年前,听听池子里老大爷的那声喝彩。


    

内容转载自:谈股论津(Robotafu),天津人(tianjinren88)经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的故事一摞摞,童年的脚印一串串……
威海的泡澡文化
市井百态之澡堂
天津省亲十八记(四)《泡澡》||梁军(悉尼)
往事回忆之二十九:泡澡堂子
在新疆:澡堂子里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