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陇南诗词】2020:天韵阁中华名家大讲堂(第四讲))

“”

陇南诗词

高山流水 纯音乐

陇南诗词“天韵阁”中华名家大讲堂

(第四讲)

诗中有情味》

主讲老师:舍得之间


大家都知道“诗言志”这句话,诗里的“志”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诗之情味。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学?人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情就是志。不论诗词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也不论它描写了什么,它的本质就是“情味之表达”。

 人之有情方为人,情之美味即成诗。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什么?通常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中医说法,其余说法大意相似)六欲则是指眼、耳、鼻、舌、身、意。七情从心,六欲从身。七情六欲实则左右着我们的健康乃至贯穿我们的人生。

我们写诗,讲究平仄格律、讲究对仗押韵、讲究句法修辞、还讲究谋篇炼字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情”之一字所服务。而表达好诗的情味,才是写作的根本。所有文章都可能带有情感要素,而诗之一体为其最,没有之一。所以,写诗的最根本要素就是达情。正所谓“无情之人莫言诗”。

诗之言志,言谁的志?诗之情味谁之情?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关键。有的人写诗,仿佛是人大代表,仿佛以高干自居,满篇都是高屋建瓴,句句都是领袖视角。祖国如何巨大成绩,政策如何深入民心,谄媚之词实乃恶俗之象,可以确切地说,此乃诗人之大忌。初学者尤其要谨慎。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代他人言志,你说政策好,我可能就看政策恶,你却喊着“万众一心”,你有何资格代我发言?言不由衷,必然其情不真。虚情假意必然陈词滥调,又何谈为诗?情到最美处,乃是真情出。话到感人时,那是真心话。真切、真味、真情感,才是诗之根本。除此无它。所以,言情志必须言本心,情味所到乃是己出。诗词乃是最“自我”的文体,凡言诗者,必须“以我为主”。任何缺失“自我”的诗词,都是伪诗词。写诗技巧很重要,写诗情味之本心,更重要。这是我必须强调的。所谓情味需要怎么表达呢?“以我为主”是前提,须是重中之重。还有,情味的如何把握也是需要掌握的。不论是喜悦还是哀伤,愤懑或者惆怅,各种情绪都可以写,但是需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美”。我们需要明白一点:美学之下的任何情绪,都具有积极意味。

哀而不伤,悲而不颓,喜而不忘形,怒而不变态。能做到这些,前提都是美学基础的把握。如果写悲伤,切忌沉沦无度。如果写喜悦,定要落在实处。如果写激愤,视野要开阔。如果写忧郁,环境要配合。我们学诗吟诗,真正的目的是修养。好诗是可以养人的。而好诗的标准,首先就是具有情味的诗,并且,这样的情味一定是要美的。即使是凄情,也要写成凄美。只有美学意义上的情味,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符合诗味的,更是可以增加我们修养的。

我们写诗,如果一味地沉沦在悲悲戚戚中,这样的负面情绪其实得不到舒缓。反而因为这样悲切之负担,让我们心理时常处在压抑之中。不是不能写悲情之诗,而是怎么去写它。悲伤就是悲伤,难道还要强颜欢笑?何况,悲诗无数,皆有人出。悲情之诗,一定要用美感的笔触去写。同一草一木叙说,向天地之间呐喊,让自己融进自然中,既然悲,就天地同悲,重在视野的开阔,视角的变化。融自身于大自然,化万物为同心。如此,所谓的伤感就疏散到外界中,小小的我可能装不下它,但是大世界就足以消化了这样的情绪。情味是可以具有丰富内涵的。以我个人的经验,不论多么惆怅伤感的诗篇,在诗的结尾处,尽量让笔调“扬起来”。所谓“扬起”不是转悲为喜(这容易突兀),而是让视角转移,或者让视野宕开。但凡负面情绪的诗,都可以这样处理。抱怨、悲凉、哀情、愤懑、惆怅、苦闷等等情感基调的诗,收束之处,尽量要发散。

另外,如何让诗句“美化”起来,那就多增加一些拟人、拟物、多用比兴手法,多使用修辞手段。并且,让景物的动感活起来,目之所及皆能语,此情此景似故人。在空间的布置上要灵活穿插,善用透视效应。在时间的穿越上要转折有度,往复之情味,百感一瞬间。回眸一顾琴声在,此处飞花如旧诗。在空间的布置上要灵活穿插,善用透视效应。在时间的穿越上要转折有度,往复之情味,百感一瞬间。回眸一顾琴声在,此处飞花如旧诗。视野要开阔。角度变化余地大,也相当于视野大。有时候,真正的大视野未必要写神州大地或千山万水。要善于达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的效果。若以大写大那是俗套,而以小写大才是真功夫。即使写大,那大场景也一定要配合近视感,类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都是大景致,“萧萧下”则是近身看,“滚滚来”也是亲身感。这些是老杜《登高》诗里的。

再看其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同样“万里悲秋”和“百年多病”也都是写大,“常作客”“独登台”则是写小。不怕写大,但是忌讳的是一味的大,只发散而无收束,就一定失去诗之本味了。啥是美感?美感就是在这大小错落之中,亦在虚实转换之间。《登高》一诗可谓悲凉。诗中甚至还有“潦倒”字句。可是我们读这样的诗,一点都没有颓废沉沦之感。相反,我们吟诵之后,隐隐心中升起豪阔之气,甚至壮志之情。看似悲凉,实则雄壮。所以,对于这样负面心绪的描写,一定要注意如何去处理它。当然,前提是我们心境不能狭窄。心境开阔时,悲也不成悲,那是一种隐忍。苦也不是苦,那是一种磨砺。这才是诗之美学的真谛所在。

所谓诗味,就是在这纵横交错间,在这跌宕往复处。或起落,或抑扬,贯穿美感之脉络。或瞬移,或穿越,指点时空之变化。心之念念无处唱,情寓景中方为诗。上面是以“悲”之情味举例,简单介绍了写作原理。其实我们人类的情感很复杂,所谓七情也未必只有七情。七情也不一定是单独存在的,所谓五味杂陈说的就是情感之纷杂,但是写诗一定要把握住情感的基本基调。还需要注意不同情感味道之间的搭配。

写欢乐、喜庆、愉悦、庆祝、颂典这方面的诗又如何处理?尤其是,写时政时事方面的诗又如何处理?颂扬、赞美是少不了的。读之,几乎绝大多数诗篇的风格都是假大空。言不由衷,虚夸凑合。其实我是不赞成多写这样的题材。

虚夸浮夸,强自赞美,不仅仅违心,更让自己感到一种累,满纸荒唐言,时间久了,慢慢就变成了荒唐人。这样题材的诗不是不能写,而是非常不好写。其难度很大。它难在什么地方?就是很难把握住“自我”。非常容易写飞了。言己之乐易写,言众之乐就难了。关键点就是情味如何把握。我谈恋爱我娶媳妇我高兴,我知道高兴在什么地方,我能享受什么样的快乐。这里很容易把握自我。这绝对是“自我情感”的一种愉悦,写写曾经的一见钟情,写写那年老槐树下的盈盈一握,写写花前月下的喃喃私语。有真实体验和经历,就言之有物,其情其感就来的真切。

而写什么政策的伟大,写中央决策的英明伟大,这样的诗却是难写了。因为,这样大大主题的诗,其真切感受很难直接体会到。如果不认真的去寻味,把握不好切入点,势必写成假大空,老干体。

遇到命题诗而一定要写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落笔。而是真正地和自己联系起来。比如写扶贫题材,它扶到我没有?可能没有。扶到我周围的人没有?可能也没有。扶贫,它扶了与我不相干的人的贫了。我怎么写?这个时候,要采用“代入法”。诗语中,我们可以化身为山河,化身为花草,当然也可以化身为“被扶人”。就好像古诗人,他自己不是宫女,却常常写宫娥怨,汉宫秋月啥的。白居易也没有卖过炭,却写了《卖炭翁》。逼真如亲见,仿佛他就是那个苦命的卖炭翁。他就采用了代入法。也就是,不论什么题材。如果离自己比较远,那么就“代入”进去。目的是,让“自我”的情感与主题的情味更接近,乃至融合。或者说,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世界再大,用的还是我的视角。万物纷繁,凭的还是本心。如此代入或转化,就进入了“以我为主”的境界中。情味自然就存在了,诗语妙然,诗味自然也就浓郁可人了。

诗之咀嚼处,在于情味几何。情味洋溢处,在于是否有“自我”。自我珍贵处,在于“我”的视角。视角如何变化,在于美学方法上。美学方法的根本,在于虚实。虚实之间,在大小,在远近,在主客,在方圆,在动静,在前后,在明暗,在阴阳……

我个人更喜欢写一些带有忧伤成分的诗词。在伤感中起舞,或许舞出一个更精彩的美感。诗言志就是诗言心,诗言心就是言人性。

我们每每言诗时,往往都是独自青灯下,孤影守夜时。悲剧,或者悲情之诗,本质就是把人性掰碎了,给你展示出来。

写忧郁之诗,未必就是沉沦颓废,它更可以是一种回味,一种反省,一种沉淀,一种含苞待放。彩虹之前的风雨,无限风光前的攀登。说是感伤低沉,未必就是沉沦,而更多的是沉郁。沉郁之后的雄阔豪迈,更有风光。

总之,最后,不论什么体裁都归于情味,不论什么情味都寄托于美感。美学的守候,是我们每个写诗人的终极追求。

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孙连宏,笔名舍得之间,客居洛阳。多年致力于诗学文化的普及教育。著有《诗学要义》、《唐韵大观》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中有情味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错了?论人间词话中“隔”,写诗要先搞懂这个字
【云帆讲堂】杨逸明·《晚风随笔》第21辑(101--105)
回荡着时代旋律的田园牧歌
张寒喜(青山绿水):诗词选集(一)
大家都来学写诗(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