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韦驮献杵”的健身原理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 安祥,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内观脾胃,自觉中焦温润,胄脘舒适。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元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具体动作: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之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目平视,定心凝神。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在这一势中要想做到立身正直,首先要头领身松。头领,即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即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而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手阳明经生出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出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出向下之真力。而“韦驮献杵第一势”的健身功能关键在于手阳明经筋。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从运动生物力学上讲,它们也是辩证统一的。在“韦驮献杵第一势定势”结束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手背与前臂的夹角均约为120度,它们是等长收缩,并此时的张力为最大。在练习者身上则体现出“劲”。以劲寻气,然气之导引与调息相结合,能使人神清气明,通身舒畅,以及美容养颜。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

接上势,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肘抬起,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掌臂约与肩呈水平,两掌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也就是说两手平开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它的经筋(经脉)循行:从医学角度看,手上穴位特别丰富,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这“六经”经过手掌,也就是说,经过这“六经”把手与五脏六腑联系了起来,手一动,五脏六腑也就动了起来,一动百动,全身都动。练手也就练了全身。持之以恒地练手,可做到劲气内藏(所谓劲气内藏是指体内生理功能得到强化,这就是强身祛病的功效)。所以,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另外,站立时,要求含胸拔背,腰腹放松,命门向后突,尾闾下垂(以两足跟连线为边向后做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心是尾闾指地点);脊椎顺直,因为它不仅是人体的力学支柱,也是中枢神经之所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植物神经从脊椎两侧伸向人体各部分,指挥人体的生理活动。针灸穴位图上也沿脊椎分布着肺腧、胃腧、肝腧、肾腧等穴位。所以,练习“韦驮献杵第二势”能更好地健脊椎。

三、韦驮献杵第三势

接上势,松腕,同时两臂向前平举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同时,两掌内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两肘外展,约与肩平,身体重心前移至前脚掌支撑,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拳心向上,展肩伸肘;微收下颏,舌抵上腭,咬紧牙关。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时,它的健身原理关键在于心包经的功能。心包经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分体液,作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从中医五行理论看,心属火,脾主土,火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也能够同时强化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而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相当于“按摩”。特别是当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过多时,练习“韦驮献杵第三势”就是比较好的“经”。因为它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同时,心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有利于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物带走,从而保障了它的健身功能。

另外,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常。而当两掌到达最上端时,无名指得到了锻炼。长期练习下去,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既然健身气功 ·易筋经“韦驮献杵”的三势有了科学的健身理论,那么,中年人长期练习它,平时常见之倦怠顿行消失,一般常见之忧郁紧张渐行消退,体质因此改善而体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动不便以及痼疾缠身之人,长期练习它对于改善虚弱的体质,及身体的健康与康复均能有所助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 - 韦驮十二劲 - 易筋功法 - 达摩易筋洗髓经-演武场 易筋...
动作歌诀--易筋经(鄢黎华)
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
乙手厥阴心包络经
健身气功·易筋经口诀(二)
肩前痛(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