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脊柱旋转屈伸的教学探讨

脊柱旋转屈伸是健身气功 ·易筋经的主要运动形式,它与伸筋拔骨一样,是健身气功 ·易筋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脊柱在人体内所处位置特殊,与神经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方式不同于其它常见的群众体育运动形式。又因脊柱旋转屈伸的路线是在人体内完成,运动过程隐蔽性较强。运动时对脊柱旋转屈伸的力度、方法要求细腻,致使教学难度大。所以,脊柱旋转屈伸就成为教学难点中的难点。如何正确运用科学理论,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它们运用到脊柱旋转屈伸教学中来,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以科学理论为依据,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健身气功有着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辅导员指导脊柱旋转屈伸教学的理论依据。正确掌握科学理论,钻研业务知识,吃透教材内容,是辅导员的必修课。科学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将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业务精通了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才能深入浅出地将脊柱旋转屈伸的规律进行科学剖析,引导习练者正确练习。如“倒拽九牛尾势”一节中,有关脊柱运动的功理与作用是:通过腰的扭动,带动肩胛活动,可刺激背部夹脊、肺俞、心俞等穴,达到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之作用。腰的扭动,就是腰椎的运动。肩胛的活动可以带动胸椎运动。在这一节的练习中,脊柱的运动主要体现在腰椎和胸椎上。活动了腰椎和胸椎自然也就刺激了夹脊、肺俞、心俞等穴。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了,习练者对夹脊、肺俞、心俞穴的位置也就明白了。然后,辅导员可再适时简要地说明经常活动它们对腰背痛、支气管炎、神经衰 弱、肝胆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康复的作用。通过这样处理“倒拽九牛尾势”一节的教学,习练者不仅明白了习练的目的,而且掌握了简单的科学健身方法,使教与学、学与练都能达到和谐,习练的积极性也就增强了。

易筋经中脊柱的旋转屈伸有三大特点: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组合形式的多样性和运动力度的多样性。这三大特点也正是易筋经“易之、变之”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脊柱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是靠脊柱附近诸多肌肉群和韧带的收缩、伸展以及椎间盘运动、髓核的位置移动变化来完成的。虽然脊柱在相邻两椎骨之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多是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而健身气功·易筋经又将其运动方式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这些运动对调节、控制肌体的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活动十分有效,更适合了群众健身练习所用。

纵观易筋经十二个定势不难发现,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并不是简单的定向运动(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运动),而是多样性的运动。其中有脊柱的直接运动,也有脊柱的间接运动。如:脊柱的竖直拔伸运动、竖直侧体微旋转(“倒拽九牛尾势”脊柱呈麻花状)运动、侧身逐节旋转(“九鬼拔马刀势”脊柱呈s状)运动、竖直逐节弯曲(“打躬势”脊柱呈钩状)运动、竖直侧身弯曲(“青龙探爪势”)运动、反弓弯曲(“卧虎扑食势”脊柱呈反C状)运动、反向侧曲(“掉尾势”脊柱呈水平C状)、向前蠕动(“卧虎扑食势”)运动等。这些是脊柱的直接运动,在运动时很容易能感觉到四个椎体的运动方向、角度和力度;“韦驮献杵一至三势”、“出爪亮翅势”、“三盘落地势”等运动时,是脊柱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收缩和伸展脊柱附近的肌肉和韧带组织,达到调理脊柱周围环境的目的的运动。这种运动是脊柱的间接运动。另外,脊柱旋转屈伸运动的组合形式也是多样性的,它主要有单一形式和复合形式两种。单一形式,是在易筋经各定势中,脊柱运动只有一种运动方式(S状的侧屈、水平C状的侧屈等),如:“打躬势”脊柱屈伸时只有一种竖直逐节弯曲的钩状运动。复合形式,就是脊柱运动时由两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组合在一个定势中,如:“卧虎扑食势”前扑时脊柱的蠕动运动,下按定势后脊柱反弓弯曲(反C状)。“青龙探爪势”出爪时收缩和伸展脊柱附近的肌肉和韧带组织,下按时侧身屈体拉伸后背,探地时腰椎旋转运动。运动中对脊柱旋转屈伸的强度和力度上要求也不尽相同,体现出其多变性的运动特点。如:同是脊柱的竖直侧身向下弯曲运动,“青龙探爪势”的强度和力度要比“摘星换斗势”大得多。

二、做好教学理论资料的收集,保证教学信息的通畅

通畅的信息,如同注入新鲜血液使教学充满活力。脊柱旋转屈伸教学,离不开相关的教学理论和信息的来源。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学疑点和群众提问,要解释疑点,给习练者一个科学的答复,就要经常查阅资料。再则,针对大众式教学的特点,如何将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地讲解给群众,这也都要有大量的科学理论作依据。此外,收集教学理论信息还可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健身气功的发展形势同步。所以,做好教学理论的收集也是辅导员的必修课。

“打躬势”中的脊柱运动的特点是钩状运动。运动过程是“身体前俯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缓缓牵引前屈……停留片刻,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向上依次缓缓逐节伸直后成直立……”这段文字讲解得十分简练和专业化。如果辅导员也如此专业性地讲解,习练者是很难明白的。同时,文中对钩状运动过程的述说不甚清楚,如依此法教学,也略显不足。要把它转化为群众能接受的方式教学。就要参考相关资料:“……身体前屈时,要求从头部开始向下伸,依次拔拉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各关节。拔拉要由上到下逐节缓缓牵引,两腿要伸直,当身体完成前屈,起身伸展时,首先将用力牵引的头颈部位放松,然后再由骶椎开始依次向上,缓慢地牵引腰椎、胸椎、颈椎各关节,直至身体逐渐伸展而成直立。在身体前展和起身时,要注意每次屈伸,掩耳的两掌不要辅助用力,要靠躯干主动地牵引屈伸。在身体完成前屈动作后将头颈部位放松,随后骶尾用力,逐节起身。……”这段文字就解释得很明白,具体操作起来十分容易。而且“拔拉”一词,近似口语,群众能听得懂。

健身气功教学理论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其传播方式也有多种。首先是学术性传播,它主要通过学术手段传播。如专家讲座、学术座谈、海外交流等。其次是行政传播。它主要通过组织渠道和行政手段传播。如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出版的健身气功新功法丛书和科普丛书,如《健身气功 ·易筋经》、《健身气功二百问》、《走进健身气功》等。再者是大众传播。它主要通过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介传播。如《健身气功》杂志、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网站等。此外,还有功法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以及辅导员的教学体会、备课笔记、辅导日记、健康调查、群众反馈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料的原始积累,把它们分类收集起来,以备教学所用。

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合大众教学需要

健身气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语言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基层教学时被广泛采用。因脊柱旋转屈伸运动方式特殊,运动路线具有掩蔽性,所以,简单地运用语言教学法,略显不足。因此,可以在教学的同时采用直观性强的方法,如:触摸法(用手指触摸辅导员的脊柱,感知其运动)和道具演示法。触摸式教学法,优点是可从局部感知脊柱旋转屈伸运动的状况,感官认识强,不足的是对椎骨的逐节运动、协调运动,缺乏整体认识,直观性较差,习练时容易脱节分家。如“九鬼拔马刀势”身体做转体屈伸时,动作要求脊柱从颈椎始到骶椎止依次进行旋转屈伸,让脊柱形成字母s。而多数习练者在旋转至胸椎就停止了,有的骶椎没有内合而是外翘,原因是他们没有脊柱逐节拔伸旋转的整体概念,把胸椎、腰椎、骶椎视为一体,就出现了三步曲动作:低头、转体、看脚跟,影响了习练质量。

为了让习练者对脊柱旋转屈伸的过程有个清楚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语言法+触摸法+道具演示法+练习教学法。道具演示法不仅直观性强,取材便捷,而且可以很快地将复杂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过程明朗化。具体做法是:

(一)选择道具

针对脊柱有一定弯曲度和柔韧度的特点选择道具。如:树的枝条、细塑料棒、吸水软管等。

(二)制作道具

用不同的颜色依次标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的位置(也可直接向习练者说明道具上四个椎体的显示部位)。

(三)演示教学

演示举例:

将纸张卷成筒状,压扁(代表脊柱,下同)。演示“倒拽九牛尾”脊柱在竖直方向侧体微旋转运动情况时,辅导员将纸筒在竖直方向上扭曲成微麻花形。用纸筒轻微的变形,说明此时脊柱扭曲的程度,说明脊柱运动重点在胸椎和腰椎的运动上。

演示“九鬼拔马刀”脊柱侧身逐节旋转运动情况时,有两种演示方法,.将纸筒在竖直方向左右侧体旋转成字母s,用纸筒的s变形体,突出此时脊柱旋转屈伸要达到的力度和形状,同时说明脊柱旋转屈伸运动路线则是四个椎体为逐节式斜向旋转屈伸,即由颈椎、胸椎、腰椎到骶椎的部位进行逐节拉伸和逐节旋转屈伸,伸展时由骶椎到颈椎节节打开的过程。.道具的演示和辅导员动作示范同时进行。

演示“掉尾势”脊柱做反向式侧曲旋转运动情况时,将纸筒呈水平方向面对学员,将标明颈椎的一端弧形向上折起,表示抬头的动作,再将标明骶椎的一端斜向拉起,表示尾闾上翘。掉尾时,分别将标明颈椎和骶椎的两端相向弯曲(即头找尾、尾找头),演示出脊柱旋转屈伸成水平方向的字母c,说明此势突出的特点是脊柱反方向式的运动。

此外“打躬势”的脊柱钩状、“卧虎扑食势”脊柱蠕动后的反弓弯曲(立体反c状)等,都可以用道具来演示。

经过对“语言+练习教学法”和“语言+触摸+道具演示+练习教学法”的教学方法的比对,其结果:在内容相同、教学时间相同时,运用后者教学,群众的满意率达80%以上。明显好于前者。因道具演示法形象直观、操作简单,习练者自己就可以用来做练习时的参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脊柱旋转屈伸运动隐避性的教学难点,因而教学效果很好。

道具演示法不仅适用于易筋经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的教学,同时还适用于以肢体动作导引为主的八段锦、五禽戏的教学。如八段锦中做“摇头摆尾去心火”时,头、尾“摇”与“摆”的动作协调状况;五禽戏“虎戏”中虎扑时腰的延伸动作;“鹿戏”中鹿奔后坐时两臂间的“横弓”与背部“竖弓”的定势动作等,都可以用道具来演示,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在脊柱旋转屈伸运动教学中,以科学理论作指导,运用适合大众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脊柱旋转屈伸运动的教学,提高脊柱健康的质量,保护椎间盘与脊椎骨之间的和谐,减少和预防人体因脊柱不健康而引发的各种疾病,是我们辅导员的教学目标,也是大众习练健身气功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脊柱“旋转屈伸”的教学探讨(二)
太极之秘:脊柱行拳
【学术】新进展:脊柱圆运动规律对防治脊柱劳损病的意义
脊柱矫形器
脊柱矫形器基础知识详解
呼吸时脊柱的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