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雪岩故居(一)

杭州,几年前去过。此次,不想去西湖摩肩擦踵,不想去灵隐寺看香客盈门。于是,我把目光定格在一个景点——胡雪岩故居。

去一座城,为看一座园子,为了解一个人。以前,对胡雪岩知之甚少;这次,做了一下攻略,知道他被称为“红顶商人”,是晚清中国首富;也知道有一部关于他的热播电视剧,就叫《红顶商人》。

作为“序章”,我先去河坊街大井巷看了他创办的国药号“庆余堂”,非常喜欢,同时也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不再只对园林建筑感兴趣,而是迫切地想去了解这个人,想去他曾经的家看一看。

一、 故居简介

我事先了解到的故居情况是:“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既富中国建筑特色又具西方建筑风格,南北长东西宽,占地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米。宅内有十三楼,芝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物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取材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传说耗白银300万俩。一说50万两以上。”

这样的宅子,我难以想象。

二、我眼中的胡雪岩故居

1、围墙和大门

胡雪岩旧居离胡庆余堂并不算远,在地标建筑——鼓楼东边这一片。远远地就看到这堵高高的院墙,我知道,里面一定是胡府了。

果然,看到了一个小门,有标识。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出口,可以进;但走正门要左拐再左拐。

我决定走正门。左拐,顺着河道旁的道路走。再左拐,我有些不相信:是这条窄窄的巷子吗?

有一个标识,告诉游客:胡雪岩故居,确实在这个巷子里。它叫元宝巷,也就一米多宽。对面墙上爬满了盛开的凌霄花。

大门也很低调。低调到我有些失望。但又令我想到伦敦唐宁街十号。

凭直觉,大门这样开,一定有原因。

后来了解到,把大门开在这个背对大街的小巷子里,又开得很小,的确有讲究。门是气之所在,如果门开的太大,又正对着大街,那么就聚不住气,也就聚不住财。作为商人,胡雪岩势必对风水很在意。这是一个典型的杭派石库门,内敛,不露财,深藏于内。同时,小小的大门没在中轴线上,而是偏东南方,按照八卦,主文曲星旺,预示发达,官运亨通。(据说杭州市政府的大门也是这样开的)。

诺大的一个家,低调也是必须的,为了安全。

2、轿厅和二门

进大门便是轿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车库了),门阔五开间,气度不凡。由于太过开阔,我无法拍完整。

轿厅门楣高悬几个大匾:“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勉善成荣”、“奉扬仁风”、“乐善好施”。

还有两副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做百般善事要大家利民利人”。

每一块匾额的题字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奉扬仁风”,我在查资料时发现,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竟跟胡雪岩有关。是他资助了杨乃武的姐姐,并在官员面前进言,冤案才得以平反,可谓功不可没,“仁”得其所。

你注意到匾额有错字吗?对!“勉善成荣”的“善”字少了两点。这可是有原因的。这匾额是同治帝给胡家的,表彰他们的善行,故意少写两点,是想告诉他们行善无止境。

我不知道皇帝是否真的如此意味深长。以我的经验,当一个汉字被放大多少倍来写的时候,写个错字不足为奇。只是,皇帝写错,当年谁敢指出来?用“善无止境”这个说法给皇帝圆个场也是有可能的。

这里的木材也必须说一说——整个轿厅都是用银杏木建造而成。银杏木生长非常缓慢,所以又名公孙树(爷爷种,孙子吃果),几乎十年才长1厘米,所以这些柱子全是千年以上的树龄!

最左侧放有两乘八抬大轿(后来了解到,这轿子不是原来的)。当年,轿夫平日就在旁边的房间里,随时待命;客人来,也在这里落轿。因为胡雪岩当年被封二品,所以,正二品的浙江巡抚来他家做客,也要门前下轿的。

穿过轿厅是二门(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是江南园林中常见的砖雕门楼,精美繁复,上刻有“修德延贤“四字。这是胡雪岩对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对子孙的要求和期待吧。

二门平时不开,只有特殊的日子(节庆日或红白喜事或贵客临门)才开启。平时由东西对称的小门进入正厅天井。

至此,胡家大宅兵分三路。中轴线上是接待办公区以及胡雪岩母亲和正室的居所;东部是内眷生活区——胡雪岩姨太太们和孩子们的居所;西部是大花园。(下图自网络)

3、西部——芝园

(网络图片:俯瞰芝园)

正厅天井有门,上题“芝园”,由此,我迫不及待进入西侧园林区。眼前,一片葱郁,掩映着小桥流水,亭榭长廊。

资料显示:此园由晚清造园名家尹芝设计,可谓集江浙园林之精华,有“擘飞来峰之一支,似狮子林缩本”之美誉。

第一眼

芝园的主体建筑为:南面,御风楼和影怜院、冷香院;西面,晴雨亭和小桥;北面,延碧堂和洗秋棠、锁春堂。

南面——御风楼和影怜院、冷香院

御风楼在中间,最高。是两层建筑,登上二楼,凭栏远眺,芝园尽收眼底。

冷香院在西,是三开间的小楼。进深只有一米多,所以没有使用功能,只是为了建筑的对称而建。

影怜院是当年的舞厅——这也体现出时代特点,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已经有西方文化传入,胡雪岩在建造这个宅子的时候,多少已经有些“摩登”。现在,影怜院是个喝茶的地方。

西面——晴雨亭和小桥

“晴雨亭”三字在南侧,下有对联“浙水秋潮随月起,吴山晚树送凉来。”

桥下锦鳞游泳,鱼水相乐。

北面——延碧堂(红木厅)和洗秋棠、锁春堂

延碧堂,楼上提匾额“天开图画”,坐北朝南,三开间,两层,歇山顶。前面有临水露台,经一小桥连接月洞门,西侧通过折桥与池中亭子相连。

这是胡雪岩住的房子,用红木中的鸡翅木建造而成,所以又叫红木厅。红木厅是观赏芝园景色的最佳场所。

有对联曰“秋水寒潭襟怀空旷,玉壶白雪心境光明。”

红木厅西边是洗秋堂,三开间,楼阁。又叫花厅四。

东边是锁春堂,三开间,又名花厅三。

洗秋棠是胡雪岩最小的一位姨太太住的,因为东部放不下了呵呵。

锁春堂,一说是胡雪岩的一位姨太太住的,还有种就说是客房,胡雪岩的朋友来了所住的房间。

遥想当年,姨太太们在露台上看风景,晒太阳,聊闲天……或戏班子在上面唱戏,对面御风楼上,主子们摇着扇子欣赏……

大假山

御风楼和影怜院、冷香院以及各自的小院落之下,是大假山。

大假山是值得一提的华章。高十六米有余,用太湖石建造,被繁盛的植物 覆盖了很大一部分。石头有些是原来的,因为当年不好拆,所以得以保留。这个大假山下面,暗藏着溶洞,据说,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人工溶洞。

我好奇地钻进绿植掩映的溶洞,发现里面真的是别有洞天。有好几个出入口:

洞壁还有高高低低的小洞,像窗子一般,可以看外面的景色,

中间还有一块比较开阔的场地。

我不禁想,孩子们在这里玩耍,该有多么快乐!淘气鬼藏在某个洞窗里,大人还真不好找。

洞里面还有一口井,写有“炼丹井”三字。

更为珍贵的是,在洞壁上,有太湖石石刻的书法及其它帖石。其中有郑板桥行书、黄庭坚行书、董其昌行书、祝枝山行书、八大山人草书、齐为南草书等等。在当年被当作“四旧”、“垃圾”丢弃在废池塘内。现在得以保存下来,实在难得。

可惜,洞里黑黑的,我只顾玩儿,忽略了这珍宝,没留下照片。

4、中部——正厅和东西四面厅

过了二门,是照厅,然后是一个天井;再往后,就是正厅(百狮楼)了。

正厅是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面阔五间。此楼原来用100个紫檀雕刻的狮子装饰栏杆,所以又称“百狮楼”。胡雪岩母亲和正室住楼上。

百狮楼作为正房有三个特点,一是坐北朝南(在东部姨太太的房子没有坐北朝南的,只有小孩,胡家的子孙房子和胡雪岩母亲用的佛堂是坐北朝南的,说明了一种地位);二是它处中轴线上;三是它的进深非常深,有10.9米。

百狮楼是接待贵宾、商议大事的地方。

这张红木桌直径2米,是杭州目前最大的一张红木桌。

正厅后面是主轴线上最后一组庭院,有两座内花厅,即东西四面厅(四面厅指厅堂四面全都是落地花格长窗门,坐在室内,室外的景色尽收眼底)。

为使两个花厅互不干扰,以围墙相隔。在隔墙上开有圆形洞门,呈两厅一庭的园林布局, 和后花园一起,都为胡母和正室休闲所用,其她姨太太不可以随便来玩儿。

两厅中间的这块石头为胡家的镇宅之宝,一块高逾4米的太湖石,它的外型非常像个寿字,是胡雪岩母亲80大寿做为贺礼送给她的(但我事后了解到,这并不是原物,是后期从民间搜回来的)。

5、东部——内眷的生活区

请原谅,我原本是个路痴,特别是进入建筑,一准儿就会迷路。此次参观,因为背着笔债,我看得特别认真。如果说中部和花园还能基本看明白八成,那,进入东部,我就完全蒙圈了。

也不能全怪我。胡雪岩的姨太太和孩子太多了。房屋层层叠叠,如同迷宫,豪门深似海的感觉。

看看这幅图,东部是不是很乱?

虽然把故居分为三部分,但实际这个区域所占的面积大于三分之一。就参考资料,介绍几个主要的地方吧。

明廊:住宅由轿厅进入,先是一条有棚长廊,称为明廊。

暗弄:明廊的尽头是长弄,由于采光差, 显得昏暗,称为暗弄。

融冬院:暗弄的尽头便是,又叫花厅一,三开间,二层,当年住一位姨太太。

颐夏院:又称为花厅二,三开间,一层,故不是住人的。据说,这是以前姨太太们打麻将的地方。该院落点缀着小桥, 水榭,长郎与石阳台。

怡夏院三面开门开窗,顶上是隔热、防尘用的叫宣棚又叫卷棚,在当时那个没有空调的年代,这样的建筑风格已经非常凉快了。

墙体上方的灰塑(灰塑是在石灰里加入了桐油、糯米、黏土之后,手工捏制成型,再用糯米汁堆上去),绵延百米。这种灰塑也被成为堆塑。

鸳鸯厅:是当年胡雪岩一个姨太太所拥有的,面积比较大,可见,是一位比较受宠的姨太太。

清雅堂,是胡雪岩子女住的院子,面阔7间,又称新七间,坐北朝南,大部分都是用花梨木和波罗格木雕刻而成。楼下为宴请至亲好友的厅堂。

和乐堂,面阔7间,胡家面积最大的建筑,“胡家的集体宿舍”,楼上一共住了7位姨太太,每人一间卧室。楼下是公用的,琴房、棋房、书画房、书房会客房、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地方,也叫老七间。名字当然是希望大家和和美美的。

也有说,楼下是胡雪岩的书房。

和乐堂建筑,均采用南洋衫木和银杏木,门窗和隔扇则使用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和黄杨木等制成。

载福堂,三开间,两层。全部用上等的金丝楠木建造,所以又称为楠木厅,是胡府重要厅堂。当年445个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连楼梯、楼板用的也都是金丝楠木,非常奢侈。

楠木厅住过胡雪岩最受宠的一位姨太太叫罗四夫人(本姓罗,在家排老四。)胡家的财政管理者。

墙体上可见非常精美的彩绘,经历了130多年的风吹日晒,人物和色彩还这样的清晰。

佛堂:为胡母而建。

大小厨房。旁边的小房间是给当时值夜班的大厨休息的地方,老爷可能半夜起来要吃消夜,这样就随叫随到的。

传统的七星灶,节能。

胡家住宅大体结构如此。下次,我们欣赏细节,感受胡雪岩故居的历史沧桑,评说胡雪岩和胡宅的女人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雪岩故居与女人情缘
红顶商人胡雪岩和十三位太太的传奇豪宅――杭州胡雪岩故居
实拍杭州胡雪岩故居,揭秘其姨太太及子女们居住的地方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实拍:极尽奢华的胡雪岩故居66P
(62)胡雪岩故居(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