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金牌教练 助力一生
历史001
学生:张  凯
教师:李  琦
日期:2017.10.14
百优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讲义编号 wj-zhk008
学员编号:lyq-lzhw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1
学员姓名:张  凯              辅导科目:历史                   学科教师:李耀琦
课    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7.10.14      10:00——12:00
教学目的
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记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史实,理解并记忆其特点和影响。
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分析理解并记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理解并记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预习内容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
我国古代实现大一统的朝代:
夏商周(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周名存实亡)
秦朝——始皇帝
西汉——汉高祖:       汉武帝:
三国 :此行括号内填建国人   魏(        )     吴(     )    蜀(     )
隋朝——隋炀帝(败国之君)
唐朝——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宋太祖;
元朝——成吉思汗       元世祖:
明朝——明太祖:       明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       康熙
课堂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顺序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传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传贤到传子)
传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公天下到家天下)
王权特点:占卜决定国事,神秘色彩强烈
行政制度:中央---相、卿士等;地方---侯、伯。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棍棒石器的磨砺→ 生产力提高→ 剩余产品出现 →阶级出现→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
2.   西周的分封制
建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享国八百年。
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经济基础: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诸侯在分封。)
内容:
对象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以前帝王的后代
义务
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不规范)和朝觐述职
权利
诸侯疆域内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影响:
(1)分封制使统治阶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扩大了疆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3)开发了边疆地区,传播了周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诸侯国势力壮大 →大国兼并小国→ 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巧计西周分封制
天子分封三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
地方诸侯义务多,守土作战述贡赋。
可是权利也不少,设官征赋建武装。
开疆拓土固统治,毁于王国壮大后。
3.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内容:(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关系图)
(2)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原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四个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
特点:血缘与政治相结合(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作用:(1)把“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凝聚亲族,强化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2)都具有政治性质。
5.我国奴隶社会(青铜器时代)发展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形成
发展
鼎盛
瓦解
例1: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 。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例2: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庙以祭祀祖先。这种传统来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嫡长子继承制
例3: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②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③逐级分封   ④规范赋税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例4: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例5: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答案: DBCAC
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内容:
1.      皇帝制度(中心)(特点:权力延续:皇权世袭、权力地位:皇权至上)
2.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内容
丞相:百官之首 →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 →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政务
太尉 → 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
诸卿分掌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特点
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地方)郡县制
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大一统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实施:初期将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直接管辖;后期增至40余郡。(一郡内又设若干县)
内容:(1)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2)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3)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3)郡守和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影响/评价):
(1)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一定程度上使地方丧失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难点)
积极影响:
①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秦朝国力日益增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来重要作用。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消极影响: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极大破坏。
例1: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
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例2.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例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
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例4.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例5.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侯朝议,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下的重大事情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答案:BACDB
三.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君主专制的演进(皇权和相权的斗争)
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从而形成内朝、外朝(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行驶宰相职权;后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而削弱相权。
元朝:设立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三省六部制(☆☆重点)
内容: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职责
↑              ↑                ↑
(    )           (    )            (     )      机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构名称
特点:相权三分;职责分明;限制皇权.
评价(1)三省既能相互制衡,又能分工合作,职责分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尚书省权力相对过大.
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传统行政体制已经形成,此后历朝基本沿用这种制度.
2.     中央集权的发展(☆☆☆难点)
汉朝: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酿成“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名义上是朝廷藩镇,实际上政治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出现地方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
措施
影响
行政
(1)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2)设通判负责监督。
积极的:改变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力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消极: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造成了后来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财政
地方税赋地方留一小部分,其余上交中央。
军事
(1)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2)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元朝:行省制度
内容: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作用:(1)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为我国明清以后得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察举制     令郡国举荐人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隋唐:科举制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作用:(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2)把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例1.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例2.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例3.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逐渐被打破
答案:CCA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
1.丞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丞相权势过大,阻碍皇权高度集中。
措施:1380年朱元璋(明太祖)撤销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
2.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忙。
过程:(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但其仅为侍从,很少参决政事。
(2)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3)后来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内阁地位提高。
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易错)
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原满族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康熙帝设南书房,于是内阁、南书房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设军机处,初期为适应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后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官员执行。(跪受笔录,皇权高度集中)
1.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2.《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
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
百司
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
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4.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朱元璋认为,“礼乐
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答案:CBBCB
让 我 们 一 起 捧 起 孩 子 的 梦 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重点与难点 高考妙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总结(上)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
【课堂笔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总结 课后练习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封建社会行政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