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圣驾到教您用理科生的思维看懂阴阳~一目了然!

其实,阴阳学说并不是中医里的概念,而是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古人通过阴阳来解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用来解释和认识世界。

《黄帝内经》有记载:“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如果阴阳可以解释这个世界,那么肯定可以解释我们的人体,包括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只有阴阳相协调,我们的身体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其中,“平”和“秘”的意思都是平衡。如果阴阳不协调,我们的身体就一定会出现问题。

阴阳的应用

人体之气,以功能不同可以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这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首先,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一般来说,大气中的六淫(风、火、暑、湿、燥、寒)为阳邪。而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为阴邪。但六淫中又分阴阳,风、火、暑、燥为阳邪;湿、寒为阴邪。阳邪易防,阴邪难挡。在常见病中,但凡是阳邪致病的,都好治。而阴邪致病的,就很难痊愈。

身体是非常智慧的,当阳邪入侵的时候,阴气就会奋起斗争,所以阳邪会损耗我们的阴气。反之,当阴邪入侵时,阳气就会顽强抵抗,阴邪会损伤我们的阳气。一旦阴阳失调,我们就会生病,然后出现 阴阳偏盛、 阴阳偏虚或者 阴阳互损的情况。

图解阴阳,一目了然

(一)阴阳偏盛

即阴偏盛、阳偏盛。指阴、阳任何一方高于了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来来来,上个图帮助大家理解一下。本来呢,阴阳的水平假设是这样的:

然后阴邪侵入,就出现了阴盛的情况。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当外邪入侵时,由于同气相应,就会出现阴偏盛或者阳偏盛的情况。也就是阴邪归于阴,而阳邪归于阳。

阴盛则寒。阴偏盛,则会出现面白形寒、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实或者沉紧等实寒证的表现。

阳盛则热。阳偏盛,则会出现高热、烦躁、面赤、脉数等实热证的表现。

由于阳邪耗阴,阴邪耗阳,当我们身体在对抗阴阳偏盛的状态时,正常的阴气或者阳气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所以真正出现的病理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因此我们治病的时候,才常常会在清热时滋阴,在除寒时温阳——就是为了补充那部分被消耗掉的正常的阴阳。

图解阴阳,一目了然

(二)阴阳偏虚

即阴虚、阳虚,指阴、阳中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代表温暖,当阳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寒证,表现为阴偏盛的假象。

症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虚寒证。阴代表凉润,当阴虚时,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热证,表现为阳偏盛的假象。

症见低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虚热证。

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判断虚实。

一是脉。一般来说,实证时,脉比较洪大有力;虚证时脉比较细弱无力。

二是病程。起病急、发展快的,多为实证。病程时间长、发展缓慢的,多为虚证。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疾病是虚实夹杂的,或者标为实、本为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辨证了。

图解阴阳,一目了然

(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根互用。当阴或阳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阴阳互损,导致阴阳皆虚的情况。

因为阴阳相生,阴虚时间久了,生阳的能力就会变弱,导致阳也低于了正常水平。同样,阳虚时间久了,生阴的能力也会变弱,导致阴也低于了正常水平。两个都低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皆虚。阴阳皆虚会表现为身体整体功能下降,阴虚和阳虚的症状都有一点儿,整个机体水平处在比较低的阶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中寒热阴阳失调产生的阴虚内热证与阳虚里寒证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学说4
汉医病机学说——阴阳失调
用阴阳阐释人体病理变化
病机——阴阳失调
中医是如何利用阴阳学说看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