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青菜,啃馒头,裸捐3586万的叶嘉莹感动中国:我只想把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

 

文|盐罐

回首过去的一年,

曾走过蜿蜒坎坷的歧路,直面过前所未有的难关,

当然,也有过拨云见日的喜悦,以及历久弥新的感动。

2020,就像是一个放大镜,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被进一步的放大……

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深触人心的感人故事。

前两天,2020年度《感动中国》在央视拉开帷幕,

一生挚爱古诗词,流离奔波大半辈子,

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叶嘉莹先生,不负众望荣获了2020年度人物。

在她的颁奖词上,这样写道: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

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有人说,在这个庸俗浮躁的时代,叶老耗尽一生只为做成一件事:

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

叶嘉莹是谁?

提及这个名字,或许多数人会觉得陌生,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哪怕很多人未曾听过她的故事,

不过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可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

哈佛、耶鲁等上百所名校,都留下过她讲课的身影。

作家蒋子龙评价:

“现在谈诗词,世上再无第二人能与叶嘉莹先生相比。”

作家白先勇坦言,

叶嘉莹是领着他,步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

但更多的人,或许会称呼她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但浮和沉,名与利,非她所求,

就像在《感动中国》现场连线时,她所分享的那样:

“我教了一辈子书,除了作为一名教师,一无所长。

我现在正在计划完成的,

就是把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词、曲等文学创作的吟诵的声音传下去。”

当然,这也绝不是说说而已,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

叶嘉莹先生为中国教育和诗词发展捐款,高达3000多万元!

这些钱,是她多年来的稿费、版税收入和卖掉了京津两处房产所得……

“君子忧道不忧贫”,

“裸捐”之后的叶先生,仍然过着每天伏案读书、写作的简朴清苦生活,

而在这大手笔的捐款背后,

藏着的是这位孤独老人的赤诚,和她颠沛流离的一生。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

若是要追溯起家族历史,

她与清代有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词人纳兰性德同属一脉。

中为叶嘉莹

旗人家规严,再加上当时军阀混战,女孩子自然是被要求轻易不许外出的,

不过由于家中父母长辈均是有识之士,

从小就极少踏出家门的叶嘉莹,便整日徜徉于古籍中,沉浸在四合院的情趣里,

耳畔常听到的,是喜爱吟诵的长辈们的悠悠诗韵声……

在这般家庭气氛的熏陶之下,

她三岁诵诗、论语开蒙、四书启智,在诗词土壤中,叶嘉莹也茁壮地成长了起来。

只是在那时,没有人会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

将会在她漫长曲折的人生里,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是慰藉,是光芒,亦是她毅然扛上肩头的使命和责任。

就像她说小时候读《论语》时,

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根本不知道这“道”是什么东西?

直到后来长大了,经历了人生各样的悲欢离合和各种境遇,

有时在某一种境遇之中,忽然以前读过的句子就会自己跑出来。

只是这样恬淡、平静的生活,并没能持续太长时间,

由于当时正值战乱时代,一系列的灾难接踵而至……

在叶嘉莹读书的时候,父亲因在航空署工作,

在一次南下工作时,意外和家里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讯,生死未卜!

叶嘉莹和席慕蓉

这也意味着,叶嘉莹一家从此断了经济来源,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叶嘉莹不得不跟着家人四处避难,

吃酸臭的剩饭艰难度日,甚至几个月吃不到一粒白米,一顿白面……

然而正如王国维所言: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生于乱世的叶嘉莹,比很多人更早尝到了死生隔离的痛苦,

面对北平的沦陷,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

“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

可于她而言,生命的无常,命运的飘零这才刚刚开始。

叶嘉莹曾说:

“其实我一生经过了很多苦难和不幸,

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

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亲情,她少年丧母,中年丧女,那是终生难释的悲痛和遗憾。

关于爱情,她引用了一句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遇天人不目成”。

关于人生,她这样说:

“我的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先生也好、去台湾也好,都非我所选……”

17岁那年,她考上了当时沦陷区,

唯一不被日本人占领的辅仁大学,师从顾随专攻古典文学。

叶嘉莹辅仁大学成绩单

谁曾想,相依为命的母亲因腹部生瘤去天津做手术,

却因败血症在回京的火车上去世。

右二叶嘉莹和老师顾随

多年后,她回忆起这件事,缓缓地说道:

“我觉得人生最悲哀痛苦的一段,就是我听到那个钉子,钉到棺木上的声音。”

她将万千悲痛都写进了《哭母诗》中:

“凄绝临棺无一语”、“唤母千回总不还”……

后来,完成学业的叶嘉莹南下,与海军学校教书的赵东荪结婚,

不久,时局巨变,他们举家迁往台湾。

但随着这次海峡的跨越,等待她的却是“命运拨弄和抛置”……

 

抵达台湾的第二年,丈夫因“白色恐怖”入狱近4年,

丈夫身陷囹圄,人生地不熟的她丢了工作,怀中抱着不满周岁的长女,

处境之难可见一斑。


万般无奈之下,她带着女儿睡过亲戚家的走廊,

住过“房子没有顶棚,屋顶上可以看见木头梁柱”的宿舍。

 

被关押3年后,丈夫出狱,

但他却也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时常对她和女儿痛下打手!

更令人寒心的是,

在听闻第二个出生的孩子仍是女孩后,丈夫瞥了一眼就冷漠地扭头离开。

父亲年迈,孩子还小,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

1974年在长女婚礼上

到了52岁,日子好不容易安定了下来,但生活却又和她开起了玩笑,

1976年,叶嘉莹在美国东部参加亚洲学会,

飞机刚落地时,就收到了女儿和女婿因车祸双双罹难的噩耗。

年逾半百,痛失爱女,叶嘉莹悲痛昏厥。

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一口气写了10首《哭女诗》。

“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

她虽然哀叹命运不公,但借此打击,她也转而反思自己劳瘁一生的意义。

可以说,叶嘉莹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至亲离开、婚姻不幸……

每当逼仄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时,

她就会记起早年,自己老师顾随先生的一句话:

“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

以悲观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

半生流离失所,几度凄风苦雨,

可以说,诸多的艰难苦楚,足以击倒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

她虽然也会伤心、悲痛,但却也没从此一蹶不振:

“命运把我放在哪里,我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

诗词存在于苦难,也承受着苦难,

每每拿起诗词,她就有了和这个世界对抗的力量。

台大教书期间 第三排左四是叶嘉莹

一个人对内心信念的坚持,既能抵御风雨,也能让内心强大,

苦难之中,她也思考起活着的终极意义:

“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叶嘉莹曾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身份排了个序,

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应排在这后面。

她说自己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每当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所有的烦恼便也淡却了……

叶嘉莹和南开的老师们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已经在讲台上站了整整70年,

由一名普通的中学国文老师,

讲到了台湾大学,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

成蜚声海内外、桃李满天下的名家大师。

但在叶老的心中,中国的诗歌,真正的灵魂,始终在中国。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加拿大和中国建交,在加上改革开放的契机,

在阔别祖国三十年后,她又再次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并激动地写下:

“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叶嘉莹回到自己最心爱的讲台,一个小时的课程,

身体瘦弱的她侃侃而谈,没有间断,没有摇晃,宛若一颗苍劲的松柏。

有人说,叶先生站在那儿,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

 

回国的40年来,她四处奔走,

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做报告,

不遗余力将“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递给下一代”,

还曾在教学时,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私下里,这个蜚声海内外名师的生活,却简单到了极致,

独立生活很多年,

她经常一锅开水,青菜往里头一煮,蒸几个馒头,就是一顿。

无论是住所还是穿着,她历来都恪守朴素!

唯在捐款上,她不加丝毫的吝惜。

过去几年时间里,她变卖了房产,

又把积攒数十年的稿费和讲酬,

总计3586万元全部投入了公益基金会中。

 

将全部财产捐献,在叶老看来,

不过是实现了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一点愿望。

余下的生命里,她说自己还有未尽的责任,未了的心愿:

传承中国古典诗文化,照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把诗词之美说给后人听。

 

叶先生对诗词的爱,始终是站着的,像一束华美的光。

在物欲横行、人心浮躁的今日,

叶嘉莹的这份“无可救药”和“倔强”,又时如此难能可贵的存在。

就像她说:

“人生要有一种持守,

不管落到什么地步,经历什么样的事情,

你要有自己的持守,不能够失去自己。”

如今的叶老,依然倔强地持守着她的“道”……

作者:盐罐。✌️ 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路过地球一趟,总得撒点盐再走~ 记得关注并星标 🌟「撒盐少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嘉莹先生品读最美诗词
叶嘉莹先生:赏读古诗词要做到知人论世
博士妈妈推荐的诗词启蒙最优教材,收藏了暑假慢慢看
如果是真爱,每天都是诗词大会
微博
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