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橘皮竹茹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30g 竹茹30g 生姜30g 大枣30枚 甘草10g 人参3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主治】呃逆。

【证析】《正字通》谓:“方书有物无声日吐,有声无物曰哕,有声有物曰呕”。此方所治是由中焦失运,气结津凝,阻滞少阳三焦,肝系筋膜收引所致,病理涉及肝脾两系。

【病机】中焦不运,津随气逆。

【治法】调中降逆法。

【方义】中焦失运,气结津凝而呈哕逆,法当输运中焦,开其窒塞,调其逆气,缓其急迫。使中焦健运,津气通畅,逆气下行,筋膜舒缓,而哕逆可止。橘皮芳香而温,用量独重,擅长疏理滞气,醒脾化湿,下气止哕;与生姜同用,能呈醒脾化湿,调气行津,温胃降逆功效。此证寒热证象并不明显而哕逆之势又颇为急迫,橘皮轻用则药不胜病,重用又恐过于温燥,故用寒凉的竹茹为其辅佐。此药不仅能够增强祛痰泄浊,降逆止哕功力,且能制约陈皮、生姜过于温燥,有相反相成之妙。

哕属肝系筋膜挛急,用甘草、大枣有“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观仲景诸方,一般仅用大枣12枚,而此方用至30枚;甘草一般仅用二至四两,而此方有五两之多,推求重用之意,盖不全为健中而设也。人参用量独轻,其意不在补气而在防止陈皮耗气,盖陈皮用量独大,用此以防气耗。综上观之,竹茹、人参之用,皆在驾驭陈皮,使其独擅其功,有制之师,此之谓也。《金匮要略》注家一致认为此系胃虚有热,今从不偏寒热分析是否符合事实。正因力求符合事实,才从不偏寒热分析。

其理有三:

①仲景原著只有“哕逆”二字,未曾指出偏热。

②所用橘皮重达一斤,生姜亦达一斤,皆属辛温之品,虽有二升竹茹之凉,亦仅不偏寒热,不会变温为凉。

③《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此方治“咳逆呕哕,胃中虚冷,每一哕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于惊人者。”明确指出属寒而非属热。注家均谓胃虚偏热,是因方中竹茹寒凉,以药测证似应偏热,未从剂量权衡轻重故也。如果将橘皮、生姜剂量减轻,用于胃虚有热,亦无不可。

学习本方应该注意三点:

①气郁津凝,引起膈膜痉挛,才是呃逆基本病理,不能单纯归咎于脾胃。

②陈皮、生姜、竹茹之量何以独重?人参之量何以独轻?甘草、大枣之量重于一般方,除和中之外,还有何种作用?

③剂量的大小可以左右本方证病性的寒热。

【应用】

1.近世均将陈皮、生姜之量改轻,用于胃虚有热的哕逆、呕吐。

2.《方函口诀》云:“此方主橘皮之下气,兼竹茹之润降,故气逆发哕者主之,又用大量甘草,妙法也,用少则不效………杂病之哕,虽经月余者,必效。若渴饮上逆而哕者,在阳(属热)则半夏泻心汤,在阴(属寒)则吴茱萸汤所主也,若胃气衰脱,奔腾而哕者,不在此数,死证也。”用大量甘草有甘以缓急之意。只赞其妙,未明其理,学者仍然莫明其妙。

【化裁】

1.竹茹汤(《千金翼方》)竹茹、橘皮、半夏、生姜、紫苏、甘草。水煎服。治哕。本方有祛痰降逆的小半夏汤,治一般呕吐亦效。加入宣降气机的紫苏,能使内郁之气外达,上逆之气下行,配伍更趋完善。

2.大橘皮汤(《外台秘要》引《深师方》)橘皮、生姜、人参、甘草。水煎服。治伤寒呕多,胸满虚烦不安。呕偏寒而兼气滞胸满,去竹茹、大枣较为适宜。盖偏寒无须寒凉的竹茹胸满而用大枣,将会更增其壅故也。

3.橘皮汤(《金匮要略》)橘皮、生姜。水煎服。治干呕哕,偏寒者。

4.橘皮竹茹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橘皮、竹茹、生姜、人参、甘草、大枣、茯苓、半夏、麦冬、枇杷叶。水煎服。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此方降气祛痰,宣降肺胃,配伍更臻完善。

5.人参橘皮竹茹汤(《伤寒大白》)人参、橘皮、竹茹、生姜、半夏、厚朴、藿香、甘草。水煎服。治胃虚呕逆。

6.橘皮竹茹汤(《伤寒蕴要》)橘皮、竹茹、甘草、半夏、茯苓、黄连、葛根。治胃中壅热,哕呕者。有清热降逆之功,是偏热加法。葛根有解痉作用,配此治疗呕吐、啰逆皆宜。

【歌括】

橘皮竹茹治哕良,人参草枣共生姜,

气滞津凝呈呕哕,调中降逆即能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橘皮竹茹汤:胃虚呃逆,胃虚有热。症见口渴,干呕呃逆
卷二十二82,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下之一
经方:橘皮竹茹汤(胃虚热打嗝,口渴)
每周一方-橘皮竹茹汤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27)
橘皮竹茹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