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钱任性的教育家张冀牅

         提起苏州的九如巷,民国时期可谓名噪一时。住在九如巷3号的张家四姐妹,名头可一点也不比当时的宋氏三姐妹来的弱。

       大姐张元和,精通昆曲。和昆曲名家顾传玠结为伉俪(后旅居美国);

       二姐张允和,擅长诗书格律,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汉语拼音的创造者)的夫人;

       三姐张兆和,英语系毕业,后做编辑,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

       四妹张充和,诗词书画、丹青音律,无一不精。是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傅汉思教授的夫人。

       姐妹四人情系昆坛,毕生为昆曲事业而奔走,为昆曲申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才女被誉为最后的大家闺秀,四位夫婿各自不同凡响,他们的六个弟弟亦是学贯中西,出类拔萃。

                                  姐弟十人

         四姊妹的父亲,便是九如巷的当家人——张冀牅。

 张家原本祖籍安徽,家世显赫,曾祖父曾是李鸿章的发小,历任任两广总督,因镇压太平军有功而发迹。

        张家在安徽有万顷良田,是当地的名门。在张冀牅(原名武龄)的名下每年就有10万担租,是典型的大地主家庭。

       母亲陆英,来头也不小,是扬州冬荣园赫赫有名的盐官之女。当初结婚陪嫁的嫁妆连绵于巷外十里。光紫檀家具就有好几套,金银首饰更是不计其张数。翡翠尤多。

       衣食无忧的大家子弟中,难免有不少抽鸦片、赌博等懒散、奢靡的纨绔子弟作派,冀牅觉得久居合肥,自己的子女难免会受到这些陈旧积习的影响,遂举家迁往上海,后又至苏州,并很快成为苏州城里的"名门"。

        张冀牅从小嗜书如命,书籍也使他接触了新思想。所以,对待女儿的教育上从不含糊。为每个女儿都分别请了老师,一节课55分钟,中间只有5分钟的休息。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舞蹈到唱歌,无一不包,又因为夫妻二人对昆曲的热爱,早早就延请全福班名伶尤彩云为她们拍曲授艺。

       昆曲成了四姊妹终生的爱好,甚至决定和影响了她们的婚姻、事业。

 张家的藏书之多、之杂、之新,在苏州是有名的。长女元和曾回忆说:"父亲最喜欢书,记得小时候在上海,父亲去四马路买书,从第一家书店买的书丢在第二家书店,从第二家买的书丢在第三家书店……这样一家家下去,最后让男仆雇车再一家家把书捡回来,我们住的饭店的房间中到处堆满了书。"

 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上,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书店,老板伙计都与张家很熟悉。平时书店进了新书就整捆地送到家里,逢年逢节由管家结账。

 出差住酒店,如果一个地方超过三天,那想挪窝就费事了,因为房间里已经到处是书了。

 而对于女儿的看书,他是没有限制的。他的藏书可以让女儿们随意翻阅。

 因为前辈人镇压过农民起义军,他发誓不做官,倾其所有致力于办教育以强国,有人称他为"忏悔型的贵族"。

  办学,他也是认真的。

在校园建设方面,他是不计代价的,尤其是在金钱上。比如说,他看中一丛梅花,他觉得种在学校比较好看,他会花高价买下。校园内,还有晴雨操场和休凉亭。

办学九届,共计花费25万两(如果不知道这到底有多多,可以参考中学课本的《骆驼祥子》里祥子拉一天的车钱)这些费用,全部由他一个人支出,拒绝捐赠,他说他不希望自己办学的理念受制于任何组织和个人。

现实的成绩和所花的这些钱是否成正比?为功为罪,让别人去说吧,张冀牅不以为然。

如今,昔日的校园已经不在,成为了十几家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老楼已经拆除,大部分归了公家。只有下房,变成了张冀牅故居。

好在张冀牅已经看不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门之后之一:岁月从不败美人
合肥四姐妹的父亲:坐拥良田万亩 不如家风淳朴
“张家四兰”——姑苏最后的大家闺秀
苏州百巷(7)九如巷
[老黄说史]九如巷的四姐妹,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每天老照片】-1万-6708- 她出身贵族,32岁嫁昆剧名伶,女儿被人夺走31年才重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