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女子的裙摆都拖在地上,为何不怕被弄脏?|宫女|女官|皇帝|裙摆|后妃

古代美女怎么穿?古代人的时尚是什么样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当代喜好汉服的女孩们尝试将汉服作为通勤的常服,考究起古代汉族服装形制也是分外认真。

热爱汉服的“同袍”们筹办了国风大赏、汉服春晚等活动。

华美端庄的礼钿钗礼衣、穿起来叫人清丽俏皮的褙子,传统服装惊艳了世界。

在汉服爱好者的圈子里,考据与复原十分重要,这要求店家们不仅需熟知服装历史,还要考据古画、墓葬中的服装形制。

此前,黄昇墓内随葬的几百件衣服就引起了汉服爱好者的热议,店家们也根据市场要求仿制了几套服装。

在一片叫好声中,也不乏网友提出质疑:

这些拖曳在地上的裙摆不是很容易弄脏吗?

要知道,古代的城市道路上可不是处处铺上了青砖和石子。

2007年,我国发掘出了洛阳定鼎门的遗址,在距门不过五十米的官道上,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密集的人类、骆驼、车辙印记,可见当时道路上的尘土飞扬。

“穿长裙子的都是贵族,我们平民的祖先可穿不了这种衣服。”

一位网友这样调侃道。

这位网友的发言,有眼光毒辣之处,也有稍显不当之处,下面,让我们对其一一进行分解:

朝服的裙摆——皇后命妇的华服也不是天天穿

影视剧中,后妃命妇们总会在特定的日子里穿着华美曳地的礼服。现今的汉服走秀上,我们也常能看到这些高度复原的服饰。这些能被当代女孩子们穿到景区里拍照的华服,古代贵族们也不能天天穿。

贵族的常服,并不是件件都拖地。

以明朝为例,即使贵为皇后也只能在皇室婚礼、皇后册立仪式、命妇朝贺中宫之仪和皇后亲蚕礼等仪式上能穿上。

而对于命妇而言,穿上礼服的机会就更少有了。

命妇们是官僚集团的家眷,

她们可以进宫朝贺,完全是皇帝笼络臣子,以及古代平衡朝廷权力的象征。

仍旧以明代为例,命妇们必须在每年冬至与正旦之时入宫朝贺。此外,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皇太子、亲王、皇妃、太后与皇后、太子妃的生日、上尊号等等庆典,命妇也需身着礼服进宫。

明代为了显示自身作为汉族政权的正统性,还曾效仿古制,恢复亲蚕礼。王圻曾言:“辽金俱不行,故不列祀典。”

在这些典礼活动上,后妃与内外命妇的朝服、常服在颜色、形制和材质上有着极为复杂的规定,即使是有封号品官的次妻也绝不可“试穿”。

在平日里,皇家赏赐的冠服对命妇而言,就如同一袭圣旨。

在妻妾成群的府邸里,正妻们凭着皇宫里来的衣服压制住想要宠妾灭妻的丈夫和吹耳边风的美娇娘——这么有效的“圣旨”,

命妇怎舍得平日拿出来穿,使它的裙摆沾上灰尘呢?

女官的侍弄——事事不必躬亲

在达官贵人,皇族宗亲的世界里,担心“裙摆会不会弄脏”就是一个笑话。这群娇贵的寄食者们不仅不会因为不事生产陷入困苦的境地,还会嘲弄我等庶民“东宫娘娘摊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的质朴憧憬。

在后妃的生活里,宫女就是她们的手足,地位低下的宫女外,还有一群重要的管理人员,她们就是后妃的臂膀——女官。

皇后统率六宫,也正是凭借着这群有妇德、有才貌、出身好的女子。

这群女官上承皇后指令,下令宫女劳作,品级从八级到五级不等。在唐代,受女皇武则天的影响,部分女官在一段时期内参与政治。

在明朝初年,为了避免宦官势力膨胀,皇帝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女官的地位。

中国的封建君主们为了维护儒家伦理观念,顺应农业耕织经济的发展模式,将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导入后宫的建制之中。宫廷女官的管理模式与前朝百官的制度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皇帝不会凭兴趣随意“临幸”朝官。

后宫的女官由内官与宫官组成。

内官为皇帝临幸过的妃、嫔、美人等组成,相当于民间的“妾”;宫官机构有六尚局,分别是正五品的尚宫、尚仪、尚食、尚服、尚寝、尚功。

在六尚局里,涉及到皇后礼服与其清洁的六品女官有这些:涉及掌礼仪仗官职就有尚仪局的司宾、司赞、尚服局的司仗、尚寝局的司舆;管理服装的又有尚服局的司衣、尚功局的司制与司计;洒扫卫生的有尚寝局的司设。

在这些官名带“司”的女官之下,又各配有两到六名正七品的典记、两到六名正八品的掌记与二到十数名没有品级的女史。

六尚宫二十四司,含宫官二百八十人上下。

在女官的簇拥中,在低阶宫女的侍奉下,皇后妃子们即使看见衣服不洁,也只用轻飘飘地丢下一句:

“罚!”

仁慈的后妃们或许会装作看不见,但她们的奴仆也势必不敢小看她们的威势,只能尽心竭力完成工作。

平民的裙摆——阶级的标志

在网络上,历史爱好者常常会看见这样的论调:

现在流行的汉服都是后妃贵族穿的,我们的祖先只能穿裤子。

其实不然,古代的女性市民与劳动妇女并非不穿裙装,也并不是一件曳地的裙装都没有(平民结婚礼服可曳地)。

简而言之,为了兼顾劳动与爱美之心,女商贩与农妇有许多逾越传统的“变体”裙装尝试。

汉魏时期,有裤裆的裤子还未发明,那时候的裤子只在裤管上部缀以布带。一般人都需要穿裙以遮挡身体的主要部位。

而劳动妇女出于插秧、采摘、打谷等劳动需要,还要在裤子、裙子外加一层蔽膝。

隋唐时期,妇女普遍喜好穿裙子。

以茜草、石榴花染色的石榴裙灿若彩霞,浇灌了大唐的风月。

女性市民们爱极这一抹红。

市民经济发展,应女市民们的需要,裁缝们做出了有十几个褶、下摆盖住脚面的石榴裙。

官府见多了这样的风潮,认为平民穿多褶、长款的罗裙是奢侈浪费,便立法禁止超过六副的罗裙与盖脚长裙,

平民女子一概只能穿曳地不过三寸的裙。

六副石榴裙做出褶皱不过要用一些针脚,加一些红布,竟然还引来了官府的禁令。

但禁令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平民富户的女儿在家中仍能穿起拖地的石榴裙。

在同一时代,做了命妇的官员妻子却可以身着金线刺绣彩衣,头戴冠进宫面圣。

官府的做法究竟是杜绝奢侈浪费,还是将人分出贵贱之别,一下就明了。

受风气的引领,唐代女子习惯内穿长裤,外穿罗裙。

农妇们在劳作时往往只穿长裤。

农妇与女商贩在出行时可没有贵族习以为常的轿子。没有表演娇弱的条件,又不希望形容狼狈的她们穿起了当时在妓女中流行的“旋裙”。

这种旋裙分前后两片,劳动妇女们在外骑驴时,旋裙恰好为面薄的她们遮挡了大腿,同时也方便了她们上下驴子的动作。

到了明代,劳动妇女们穿起了更为实惠的裙子。

这种裙子穿在裤子之外,是一种不过膝的、束在腰上的围裙,十分方便女孩们插秧,故盛行于江南。

古代劳动妇女的爱美之心在官府的禁令、经济条件的限制、劳作活动的要求下一度被挤压,她们在妥协中热爱着美,发展出了属于劳动者的“干练”的裙摆。

她们不会在意裙摆被弄脏,也不用像平民商户女子一样在家偷穿长裙。她们有着自成一派,爽朗如风的美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女人有多高贵?
内命妇
后宫的称谓
清朝后宫编制, 清朝后宫秘史
古代嫔妃等级
明朝宫廷里的女子除了后妃就是宫女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